第二章(2 / 3)

詩人牽著可愛的女孩兒,默默地走上回家的路。女孩兒剛才的一番話又回響在他的心間,詩人似乎捕捉到了一首詩的靈感。

夢想小啟迪

要得到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用心貼近他人,縮短與他們心靈的距離。隻要用心交流,你也能像那個小女孩那樣聽到花的細語。

男孩海邊救小魚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

他沿著海邊走著,立刻注意到,在沙灘的淺水窪裏,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

被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它們回不了大海了。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幹,被太陽蒸幹,這些小魚都會幹死了。

男人繼續朝前走著,突然看見前麵有一個小男孩兒,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個水窪旁邊彎下腰去——他在撿起水窪裏的小魚,並用力把它們放回大海。

這個男人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男孩兒,看他拯救著小魚們的生命。

終於,這個男人忍不住了,走過去說:“孩子,這些水窪裏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兒頭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救呢?誰在乎呢?”男人有些不解地問道。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放進大海。

“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

男人聽了,猛然感到了小男孩兒對生命深深的愛意,他要挽救的是每一個他能挽救的生命。

夢想小啟迪

小男孩兒用善良的心拯救著小魚的生命,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事啊!生命無論大小,都是可貴的,都值得我們去珍視。哪怕它是一棵草、一朵花,我們都應該給予它們最多的幫助。

鴿子顯露的愛心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一隻口渴的鴿子飛到一條歡快的小溪邊,她低下頭,把細長的嘴浸入清涼的水中,滿意地吸起來。

突然,它停住了,看到水中有隻螞蟻正在拚命掙紮,試圖遊到岸上去。鴿子來不及多想,便迅速用嘴折斷了一根又粗又長的草莖,朝螞蟻甩過去。

螞蟻敏捷地爬上了草莖。草莖像輕盈的小舟一樣把螞蟻帶上了岸。鴿子見狀,高興地咕咕咕叫著,然後飛上了一根又粗又大的樹枝上睡覺去了。

這時,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朝這邊走過來,他背著弓和箭。當他發現了鴿子時,眼睛一亮,心想:“這鴿子肉可是最美的呀!”想著,便滿懷希望地把箭放在了弓弦上。

螞蟻早就看透了小夥子的想法,看到自己的救命恩人要遭暗算,便迅速地爬上了小夥子的腿,在小夥子要拉弓的時候,使勁地咬了一大口。

小夥子嚇了一跳,使勁朝腿上打去,隻聽“劈啪,劈啪”幾聲響。這聲音正好把鴿子驚醒了,它馬上飛離了危險。螞蟻雖挨了一巴掌,但它依舊高興,因為它報答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夢想小啟迪

知恩圖報是一種有良知的表現,也是一種美德。懂得感恩,才能活得坦然安寧。懂得感恩,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孔子謙恭地拜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當時任周朝守藏史的老子請教“禮製”的好機會,於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一同前往。

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去拜望老子。

正在撰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理衣冠出迎。

孔子見大門裏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目光炯炯、身體健朗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

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

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製’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

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闡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他講解老子的學識。

孔子說:“老子古今知識淵博,知道禮樂的來源,明白講道德的目的,確實是我的好老師。”

他還打比方讚揚老子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成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弓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上天的。老子,就像一條龍啊!”

夢想小啟迪

孔子自己是一個大師,但他為了學習不懂的東西,依然能夠謙恭地拜別人為師。這種美好的道德修養使孔子成為一個人人景仰的道德聖人。

顏淵吃不潔之米

顏淵,春秋末期魯國人。雖然出身於貧窮人家,但天資聰穎,貧而好學,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深受孔子器重。

孔子在帶領學生周遊列國的途中,路過匡城時,被當地的軍隊團團圍住。顏淵因為走得慢,掉了隊,可他一聽說老師有難,便不顧個人安危,火速趕到匡城。

孔子見顏淵冒著危險趕來,非常感動,連聲稱讚他是個見義勇為的好學生。

後來,他們在去陳國、蔡國的路上,又一次被亂兵圍困,一連七天沒有吃飯,隨行的人既疲勞,又饑餓,個個愁苦不堪,有的人還病倒了。

顏淵見老師挨餓,心急如焚。他千方百計地從一個士兵那裏討來一點米,給老師生火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