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3)

老人說完之後,就與張良分手了,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天亮後,張良一看,原來是一本《太公兵法》。張良回去後,遵循老者的教誨,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讀書,立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後來在秦末農民起義中,他輔助劉邦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夢想小啟迪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心,事無不成。張良因為尊老守信而得到了老人的垂青,最終通過學習老人贈予的《太公兵法》而最終走向了成功。

梁顥言而有信

梁顥是宋朝人,他因父母早逝,由叔父收養。梁顥後來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出色,被選為狀元。梁顥自幼喜好讀書,可是他叔父的家境貧寒,買不起書。梁顥隻好借別人的書,連夜抄出來,然後再仔細鑽研。

他對借來的書籍非常愛惜,而且說什麼時候還就什麼時候還,很守信用。一個冬天的晚上,梁顥又在抄書,但屋子裏燈光微弱,還冷得出奇。他抄了一會兒,就凍得手腳僵硬,眼睛也累得發酸,於是不得不停下筆,活動活動手腳,放鬆一下眼睛,然後再抄。可是,當他再一次提起筆寫字的時候,發覺毛筆已僵硬了,硯台裏已結了冰,他隻好用燈火烤毛筆和硯台,然後趕快提起筆蘸著墨繼續抄書。

他的叔父睡了一覺醒來,發現梁顥屋裏的燈還亮著,於是就說:“顥兒,今天白天你從早到晚抄了一整天,現在又抄到了大半夜,天又這麼冷,這樣會搞壞身體的。快收拾一下睡覺去吧,明天再抄也不遲。”梁顥說:“這可不行,我已經答應人家,明天就把書還回去了。要是今晚抄不完,明天才還書,我就沒有書讀了。”

叔父笑笑說:“傻孩子,他們家裏有好多書,不等著用這一本。你跟他們說明情況,晚還一天也沒什麼要緊的。”

小小的梁顥一臉嚴肅地說:“做人要講信用。我怎麼能因為這點小困難就失信呢。我答應明天還,明天就一定要還”,說完,就又低下頭繼續抄書。第二天,梁顥按時把書送還了主人,主人驚訝地說:“我以為你說兩天是指幾天的意思呢,沒想到你這麼快就讀完了。”

梁顥說:“我還沒有仔細讀,隻是連夜把它抄寫了一遍。”

那人一聽,驚得目瞪口呆,說:“你真是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的。我這裏還有很多書,你要借哪一本都可以,什麼時候還都行。”

梁顥急忙向他道謝。後來就經常去借書,而且總是按時歸還,從沒失信過。

夢想小啟迪

信用是人類的生存之本。人若沒有信用,就得不到別人的信任。而得不到他人的信任,縱然你有天大的抱負、滿腹的才學,也不可能有絲毫作為。

晏殊誠實無欺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十四歲那年,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

皇帝召見了他,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試題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

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無欺的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的待遇。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京城的大小官員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裏貧困,無錢出去吃喝玩樂,隻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不久,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

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隻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隻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麵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夢想小啟迪

晏殊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低下、家境貧困而改變自己做人的準則,最終贏得了眾人的讚揚。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保持高尚的情操,堅定的誌向,特別是在逆境中,更應該如此。

宋金入選國王

從前,有個國王,他年紀大了,耳聾眼花,路也走不穩當。國王想:我快要死了。我死了以後,讓誰來當國王呢?他決定從他的國家中挑一個孩子當他的繼承人。可全國這麼多的孩子怎麼個挑法呢?於是,他給全國所有的孩子發了一粒花籽,並發公告說:誰用這粒花籽種出最美麗的花來,就讓誰將來當國王。

有個孩子叫宋金。他領了一粒花籽回家去,把它種在一個花盆裏,天天澆水。他多麼希望那粒花籽長出芽,伸出枝,開出最美麗的花兒來啊!可是,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花盆裏什麼也沒長出來。

宋金多著急啊!他換了一個花盆,又換了一些土,把那粒花籽種上……

可是兩個月過去了,到了大家送花去比賽的日子,他的花盆裏還是空空的,什麼也沒長出來。這一天,全國各地的孩子,一齊來到王宮裏,每個人都捧著一盆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都很美麗,把人的眼睛都看花了。國王出來了。他從孩子們的麵前走過去。孩子們手裏捧的花多美麗啊,可是國王一直皺著眉頭,一句話也不說。他走呀走呀,忽然看見一個孩子手裏捧著一個空花盆。瞧,那個孩子低著頭,心裏難過極了。人家都種出美麗的花兒來,可他呢,什麼也沒種出來。他就是宋金。

國王走到宋金麵前,問他:“孩子,你怎麼捧著一個空花盆?”宋金哭起來了,他說:“我把花籽種在花盆裏,用心澆水,可是花籽怎麼也不發芽。我……我……我隻好捧著空花盆來了。”國王聽完宋金說的話,高興地笑起來。

他說:“找到了!找到了!我要找一個誠實的孩子當國王。你是誠實的孩子,我要讓你做將來的國王。”原來國王發給大家的花籽都是在鍋子裏煮過的,熟花籽怎麼會發芽、抽枝、開花呢?宋金種不出花來,別的孩子也一定種不出來。

原來別的孩子是換了好的花籽才種出花來的,而宋金卻沒有這樣做。因此,宋金是誠實的孩子,應該由他來做國王。

夢想小啟迪

誠實是我們為人處世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這個世界沒有誠實,就沒有正義,沒有誠實,就沒有是非的標準。而沒有正義,沒有是非標準的世界,必然是一個混亂的世界。

晏子節儉治國

晏子是我國曆史上的一代名相。他生活在春秋時期相對穩定的時代,各諸侯國間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因此,各國統治者爭相追求奢侈豪華的生活。

晏子則崇尚節儉,因勤儉節約而得到齊國的重用。他身為三朝宰相,始終過著清貧的生活。他住的是低矮的房屋,吃的是粗茶淡飯。

晏子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以自己的行動為表率,對當時的奢侈之風進行了堅決抵製。

晏子認為“儉”和“侈”是產生善惡的根源,崇尚節儉是一種美德,提倡節儉可以促進善,杜絕奢侈則能夠除去惡,滌蕩社會風氣。

有一次,晏嬰出使晉國。晉國的大夫叔向見晏嬰的裝束很寒酸,感到非常不理解,就在酒席宴上委婉地問道:“請問先生,節儉與吝嗇有什麼區別?”

晏嬰明白叔向的用意,所以認真地答道:“節儉是君子的品德,吝嗇是小人的惡德。衡量財物的多寡,有計劃地加以使用,富貴時不過分地囤積,貧困時不向人借貸,不放縱私欲、奢侈浪費,時刻念及百姓的疾苦,這就是節儉。如果積財自享而不想到賑濟百姓,即使一擲千金,也是吝嗇。”

叔向聽了肅然起敬,再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視晏嬰了。

夢想小啟迪

節儉不僅是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如果統治者對國家沒有責任感,揮霍無度,那麼,當危難和饑荒到來時,國家就可能沒有力量抗災,人民就可能遭受巨大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