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小知識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即愷撒大帝。愷撒出身貴族,公元前49年,他率軍占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製訂了《儒略曆》。

示巴女王是否確有其人

示巴女王存在嗎

傳說中示巴女王具有非凡的神秘色彩,在《聖經》,尤其是成書於1世紀的《舊約全書》中多次提到了示巴女王,但她真的存在嗎?

《舊約·列王記》第十章和《舊約·曆代誌》第九章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公元前10世紀中葉,當以色列王國在國王所羅門治理下國泰民安、興盛至極的時候,異國君主示巴女王因仰慕所羅門的智慧和聲名,在龐大的護衛隊陪同下,帶著香料、寶石和黃金,浩浩蕩蕩地抵達耶路撒冷,拜見以色列國王。她向所羅門表示敬意,獻上厚禮,並提出一些難題讓對方回答。

所羅門機智的回答,更讓示巴女王欽佩不已。示巴女王見所羅門有大智慧,又看到他所建造的華麗宮室、席上的珍肴美味、群臣分列而坐、仆人兩旁侍立,以及他們的衣服裝飾等情況,詫異得神不安舍,向所羅門獻上厚禮。

所羅門對這位遠道而來的異國女君主給以盛情款待,在她回國時還饋贈了許多珍貴的禮物。這段簡短的記述非常精彩,但是,這位女王來自何方?出身於哪個民族?

有關示巴女王的傳說

示巴女王在《聖經》中偶然閃爍的神秘色彩,引起了曆代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和民間藝人的極大興趣,由此而產生的種種臆想、傳說,更顯得浪漫離奇甚至荒誕不經。

在中世紀流傳很廣的一個傳說裏,示巴女王被說成是預曉耶穌將受難於十字架的女先知。

據傳她在去耶路撒冷拜見所羅門的途中,曾遇到一座小橋。她的幻覺中突然閃現出救世主將被人用這座木橋上的板木釘死的可怕圖景。於是她繞道而行,並虔誠地向這座橋祈禱祝福。

所羅門得知這個不祥之兆後,立即命人把橋板取下深埋地底,以為就此萬事大吉了。卻不料後來仍被人挖了出來,成了惡人加害耶穌時所用十字架的板材。

宗教藝術中的形象

除了這種神乎其神的傳說外,示巴女王在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宗教藝術中,時而作為美麗的女王形象出現,時而又作為醜陋的女巫形象出現。在西歐許多國家的哥特式教堂裏,人們仍可以看到表現內容截然不同的女王形象。這究竟是有史實依據的人物特征描繪,還是隨意的藝術處理,就無從得知了。在非基督教信仰的世界裏,示巴女王的形象基本上是被醜化了的。在猶太教的傳奇故事中,示巴女王被描繪成有著毛茸茸雙腳的惡魔形象,並把她比喻為古代亞述和巴比倫神話中誘人墮落的淫婦。

而在伊斯蘭教的傳說中,示巴女王受到了更大的貶斥,她被稱為“比爾基斯”,意為妖怪,說她所行之事對人類來說意味著災難。

民間傳說中的形象

在許多國家的民間傳說中,示巴女王更多地還是被描繪成天生麗質、聰穎不凡的動人形象,並傳說所羅門在耶路撒冷見到她的時候,為其美麗的外貌和端莊的儀表所傾倒,兩位互相愛慕的君主還結成了金玉良緣。

埃塞俄比亞的民間傳說中說,雖然所羅門對示巴女王一見鍾情,無奈女王把貞潔視若生命,在所羅門發誓不去觸碰她之後,她才肯住進所羅門的王宮。

後來,所羅門設計引誘才逼迫女王成婚。他們在婚後生下一子名叫曼尼裏克,以後隨示巴女王而去。

曼尼裏克長大後,到耶路撒冷拜謁父親,並被封為埃塞俄比亞的第一代皇帝。

有趣的是,這個非洲古國的末代君主,著名的海爾·塞拉西皇帝在位時,還以自己是示巴女王和所羅門的嫡傳後裔自居。關於示巴女王是否確實存在,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長期的考察和新的考古發現證明,示巴古國確實存在。《聖經》中提到的示巴王國位於瀕臨紅海的阿拉伯半島西麵,在現今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境內。

這或許能為示巴女王的存在提供一個證明,但若想找到示巴女王的真正蹤跡,隻能在重新發現新的依據後才能確定。

在線小知識

也門共和國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1990年5月由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和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合並組成,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

廟宇般宏偉的地下墓室

發現宏偉的地下建築

在繁榮興旺的馬耳他島佩奧拉鎮,一家食物店的地下竟然埋藏著地中海區域宏偉龐大的地下建築遺跡。這個遺跡是被一群當時正在這裏施工的建築工人發現的。

1902年,一群建築工人正在開鑿岩石,建造蓄水庫,突然腳下的岩石鑿空了,下麵出現一個大洞,他們探頭一看,發現這竟然是一個鑿通硬石灰岩後的宏偉地下室。

起初,工人利用石洞來堆放碎石廢泥或者垃圾。但有一個工人認為這個洞穴不比尋常,並非自然形成,而是人工鑿成的石室,於是他們將這個發現向當地的考古學家報告了。

似廟又似墓的地窖

考古學家得到消息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勘察。他們搬走所有垃圾和泥石,發現裏麵的石室眾多,就猶如一座地下迷宮。

石室最深處距離地麵10米,它們一間一間地連通,上下共有3層。它由上下交錯、多層重疊的多個房間組成。裏麵有一些進出洞口和奇妙的小房間,旁邊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孔。中央大廳聳立著直接由巨大的石料鑿成的大圓柱、小支柱,支撐著半圓形的屋頂。

整個建築線條清晰、棱角分明,甚至那些粗大的石架也不例外,沒有發現用石頭鑲嵌補漏的地方。它的石柱、屋頂風格與馬耳他其他許多古墓、廟宇如出一轍,但別的廟宇都建在地上,這座建築卻深藏於地下的石灰岩中。

考古學家麵對這驚人的發現,一時不知道給這個新發現起個什麼名字,後來,一個學者隻得引用希臘文中“地窖”一詞給其命名,意思就是地下建築。

考古學家在地窖範圍內往下發掘時,又發現裏麵埋藏著7000具骸骨。

這地窖到底有什麼作用,又是什麼時代築成的?

地窖築成的年代比起地窖的作用,較容易獲得解答。當地與此建築風格相近的其他廟宇,多建於公元前2400年前後,其時島上的石器時代居民豪興一發,築成不少宏偉的廟宇。島民以牛角或鹿角所製的鑿子和楔子,用石槌敲進岩石以進行開鑿,他們用過的兩把石槌及做精工細活時用的隧石和黑曜岩工具,都被發掘了出來。

這座“地下建築”到底是“廟宇”還是“墳墓”?在生產力極其落後的石器時代,馬耳他的島民為何耗費如此巨大的精力來建造這座龐大的地下建築?

有人認為它是一座地下廟宇。在這座地下建築中,有一個奇妙的石室,人們稱之為“神諭室”。在“神諭室”的石室裏,有一堵牆壁被削去一塊,後麵是狀似壁龕、僅容一人的石窟。一個人坐進去照平常一樣說話,聲音可以傳遍整個石室,並且完全沒有失真。

女人說話時聲調較高,所以不能產生同樣的效果。這石室靠近頂處,沿四周牆壁鑿了一道脊壁,女人聲音就沿這條脊壁向四處傳播。設計石室的人顯然知道這個設計能產生特殊傳聲效果。

因為發現了這回聲室,考古學家便認為這座地窖是在宗教方麵有特殊用途的建築,這石室說不定是祭司的傳諭所。祭司雖然是男性,但是崇拜的對象大概是個女神。

因為考古學家在地窖發現兩尊女人臥像,都是側身躺臥,另外發現幾尊特別肥大,也許以孕婦為藍本的側臥像。這些證據顯示地窖可能是個崇拜女性的地方。

然而,這座建築真的就是一座地下廟宇嗎?考古學家自從在一個寬度不足12米的小石室裏發現埋藏有7000具骸骨後,就對此產生了懷疑。室內骨殖散落,骸骨並非一具具完整的骷髏,說明那是以一種移葬方法集中到室內的,這種埋葬方式,原始民族中很普遍。

所謂移葬是初次土葬後若幹年,屍體腐爛,成了骷髏,撿拾骨殖移到別處重新埋葬。

難道這座廟宇是供人禮拜之地,也是供死者安息之處嗎?馬耳他島上這些早期居民的宗教包括崇拜死者嗎?

地下建築的未解之謎

沒有人知道這座廟宇在哪個時期變為墓地,還是初建時就具有兩種用途。許多屹立在地上的廟宇是模仿早期石墓建造的。反之,也許這就是一座仿效地上廟宇模式興建的墳墓。至於馬耳他島上這種舉世無雙的地下建築到底為什麼興建,大概永遠是個不解之謎。

在線小知識

馬耳他島的麵積僅246平方千米。但在這個小島上,從1902年開始,人們卻發現了30多處巨石神廟的遺址。其中一座名為“蒙娜亞德拉”的一座神廟,被認為是一座相當準確的太陽鍾。

印度古堡的死亡之謎

接二連三的死亡事件

印度塔爾沙漠西部有一個古老的小鎮,這裏矗立著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之堡”。其實,這座曾結束了數百人畜生命的死亡之堡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四壁用寬大的磚石砌成,堡頂用粗大的圓木拚封,地麵鋪著整齊的長條狀石塊,東西兩壁各開一扇窗子。古堡的死亡秘密,在於它幾乎能將所有深夜置身其間的人畜置於死地,而且屍體上不見任何痕跡。沒有一個在古堡待上一宿的人畜不是被抬著出來的。對此,政府唯一做的事就是在古堡大門口貼上一張告示:過往人畜切忌在此留宿!

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在這裏接二連三地神秘死去。一對分屬兩個對立家族的年輕人傾心相愛了,這理所當然遭到所有人的譴責和反對。忠於愛情的年輕人鋌而走險選擇古堡幽會。月光靜靜地從窗口鋪進古堡,小夥子靠在古堡的角落裏甜蜜地等待著心上人到來。然而,就在姑娘踏進古堡的一瞬間,她目睹了月光下發生的一幕,厄運已經降臨在小夥子的身上。第二天人們收拾小夥子冰涼的屍體時,姑娘雙目呆滯,語無倫次——她精神失常了。死神以另一種方式封住了唯一的目擊者的嘴巴。

使印度政府動用警力破解古堡之謎的是一名貴族小夥子。這位貴族小夥子,在同朋友雲遊四方時來到小鎮。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小夥子隻相信自己大腦裏的科學,不信古堡的神秘傳說,在小鎮唯一的小酒店裏,當著善良的酒店主人蘇赫大叔,小夥子和他的朋友不聽人們的勸說,用各自的良種馬打賭,要到“死亡之堡”裏呆上一宿。蘇赫大叔沒收小夥子的晚餐錢。大叔總是這樣,他給每一位古堡探險者提供一頓豐盛的晚餐,並說:“你明天早上來付錢。”自然這些全都成了最後的晚餐,蘇赫大叔從未得到過第二天付的飯錢。

貴族小夥子跨進古堡之前,把大門口那張“過往人畜切忌在此留宿”的告示輕蔑地撕下來扔在地上,踏上一腳。小夥子隻是撕下了有關死神的告示,可死神卻永遠撕去了小夥子驕傲的生命。第二天,英俊的貴族小夥子成了僵屍。於是,警察帶著法醫來了。法醫使盡渾身解數翻來覆去檢查屍體,警察將古堡掘地3尺,但最終一無所獲。當晚,3名身手敏捷、槍法奇準的警察被安排守在“死亡之堡”裏執行人與魔的直麵較量。

那個顯赫的家族悲憤而固執地要警察局給他們一個說法。第三天,印度塔爾地區警察局失去了3名忠於職守的好警察。

連警察都逃不過死亡的厄運!小鎮上的人們再次感受到死神黑色的翅膀在頭頂上盤旋,人們確信古堡通向地獄。政府除了重新張貼“不得留宿”的告示外還發布了一項懸賞令:凡能偵破古堡疑案捕獲元凶者,獎賞10000盧比!

喬治探險隊的失敗行動

1923年秋天,著名英國探險家喬治·威爾斯率領他那支所向無敵的探險隊向“死亡之堡”遠征而來。探險隊人饑馬乏,糧食已顆粒無剩,金銀貨幣也行將耗盡。

喬治寫了一封信準備寄給遠在英國劍橋大學的好友,告訴他自己急需填飽肚子,急需一筆經費。在蘇赫大叔的酒店裏,喬治一口氣把懸賞10000盧比的政府布告一字不漏地讀了12遍。作為探險家,喬治當然不會貿然行事以致白白送死。喬治探險隊對古堡做了細致入微的勘查和精心周到的準備,他把古堡四周50米範圍以內的細沙抹平,以便記錄可能留下的痕跡;把窗子下的沙地翻鬆,確保緊急關頭隊員們越窗而下時足夠安全;檢查每個隊員的槍支彈藥,保證關鍵時刻不出機械故障;每人的位置都選在靠近門窗,但不從門窗裏露出身體。喬治分析,如果堡頂和牆壁足夠牢固的話,門窗是殺手唯一的出入口,並依此計算好射擊角度。喬治沒忘記從鎮上牽來一條狗,他明白狗比最敏銳的人還要敏銳。按照慣例,蘇赫大叔給喬治和他的探險隊提供了一頓第二天付費的豐盛晚餐。

探險家在那封寄往劍橋大學的信中加上了印度塔爾沙漠“死亡之堡”的故事,並熱情洋溢地告訴他的好友:喬治·威爾斯這一名字將取代“死亡之堡”而矗立在小鎮人們的心裏,隨著明天太陽的升起他將得到10000盧比的獎賞!他把信封好交給郵差。

夜幕降臨,鎮上的人們退出“死亡之堡”,回到各自家裏傾聽著古堡方向的動靜。夜半,古堡傳來兩陣淒慘而短促的狗叫。太陽重新升起來的時候,人們懷著興奮和不安,推開了古堡那扇厚重的大門。探險家和他的夥伴們倚牆而坐,凝固著昨晚的姿態。這個充滿著神奇的世界,永遠失去了一位傑出的探險家和一支優秀的探險隊。

揭開古堡的死亡之謎

數月之後,蘇赫大叔的小酒店裏來了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頭,他幹癟得酷似生物實驗裏那些風幹的標本。瘦老頭騎一匹瘦馬,馱一隻鐵箱,牽一隻瘦猴。人們逗他取樂,踢那碩大的鐵皮箱,箱子裏除了一張網就再也沒什麼了。瘦老頭自稱是來揭開古堡之謎的。人們鄙夷地打量著他。蘇赫大叔明白,又一個付不起飯錢的人想借此混頓飽飯。

但仁慈的蘇赫大叔還是讓瘦老頭飽餐了一頓。吃完飯,瘦老頭認真地表示第二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他會用政府的賞金來付飯錢的。人們被逗得有幾分樂了。瘦老頭一本正經地說:“你們應該相信我,真的,應該相信我!”

瘦老頭請人幫他把鐵箱搬進古堡,表示第二天用賞金加倍付錢。可誰也不忍心把一個可憐的乞丐推進“死亡之堡”,老頭隻好自己動手用那匹瘦馬馱鐵箱。

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幾個年輕人抬著那塊抬過無數屍體的木板向古堡走去。

這時,一個瘦小幹癟的身影幽靈般出現在古堡的窗口。年輕人嚇得拔腿想跑,但邁不開腳步。幽靈發出一聲長嘯:“哎——小夥子們,別怕,是我!”人們驚呆了,他們從來沒有這樣吃驚過,幽靈是那個幹屍般的瘦老頭——他還活著。瘦老頭把一個個鳥狀的東西從窗口投下。那是一隻隻死了的紅蝙蝠。

原來,在古堡頂的圓木層上生活著一群晝伏夜出的吸血紅蝙蝠,這些吸血紅蝙蝠長著一根極細極密的長針,它們能在人畜來不及反應的一刹那將長針刺進人畜的大腦並分泌出一種麻醉汁,致人畜昏迷。

本來這種紅蝙蝠像世界各地的吸血紅蝙蝠一樣靠吸食動物血液維持生命,但生活在塔爾古堡的它們竟發生了變異,幹起了吸食人畜腦髓的罪惡勾當。

雖然它們把無數人畜製成了幹屍,但它們最終未能逃脫瘦老頭為它們布下的網。瘦老頭在古堡裏布好那張大網,把猴子拴在網下,自己則躲進鐵箱子裏,通過鐵箱上的小孔觀察外麵的情況並控製操作繩。

這個乞丐般的瘦老頭是誰呢?還記得探險家遇難前寄出的那封信嗎?瘦老頭就是那位收信人,探險家喬治生前的好友、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生物學家。他從事紅蝙蝠研究長達20多年,我們現在知道的有關紅蝙蝠的知識大都署著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湯恩·唯爾。

在線小知識

塔爾沙漠也稱印度大沙漠,位於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東南部,西以印度河、薩特盧傑河為界,東以印度馬爾瓦高原東側為緣,為印度大沙漠的延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