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民族

全世界大約有2000多個民族,其中有六七個民族占據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九十,生活在相對而言比較文明的社會,其他民族則由於各種原因,散居於世界的各個角落,他們是怎樣生活的?又有怎樣的民風民俗呢?

吉卜賽人故鄉在哪裏

居無定所的吉卜賽人

在世界上眾多的民族中,吉卜賽人恐怕是最為獨特的了,他們從不會在任何一個地方定居下來,而是不停地流浪,並且充滿了傳奇色彩。

吉卜賽人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吉卜賽人,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吉卜賽人為什麼沒有祖國?何處是他們的故土?為揭開這個世人所關心的謎,幾個世紀以來,一些學者紛紛深入吉卜賽人的住地,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搜集了大量材料,進行了多方麵的探討。

吉卜賽人來自哪裏

由於吉卜賽人顴骨比較高,皮膚黃色,瞳孔和毛發都呈黑色,因此德國和北歐一些國家的人,都認為他們是韃靼人或蒙古人。法國人在叫他們吉卜賽人的同時,又叫他們波希米亞人,認為他們來自波希米亞。西班牙人除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波西米亞人之外,又叫他們茨岡人或希臘人,理由是他們可能來自希臘。俄羅斯人有時也叫他們茨岡人。而吉卜賽人自己則以黑人自稱。

據此,有人分析他們可能與突厥人或蒙古人有關。但各種說法中,影響深遠、流傳較廣的,則是起源於埃及、印度這兩種說法。

吉卜賽人故鄉的探尋

吉卜賽一語,在英語中有從埃及來的意思。因此,說吉卜賽人的故鄉在埃及,主要是英國人的意見。此說來源於一個故事。

相傳在1世紀,羅馬帝國的奴隸主統治階級決定大舉鎮壓基督教徒,於是命令一位埃及鐵匠打製十字架所需的釘子。該鐵匠拒不服從,結果受到懲罰,被羅馬統治者趕出了埃及。一大批信仰基督教的埃及窮人也隨這位鐵匠離開了故土流浪他鄉。

提出吉卜賽人的故鄉是印度的是三位語言學家:德國的魯迪格、格霍爾曼和英國的雅各布·布賴恩。他們通過對語言的比較研究發現,吉卜賽人方言中的許多詞彙與印度梵文及印度語族的印地語非常相似,因而推斷他們的祖籍在印度,他們的祖先是早就居住在北印度的多姆人。

學者們還從社會製度、文化習俗等方麵進行考察,並從考察中得知古代印度的多姆人早在4世紀時就以愛好音樂和占卜著稱,他們很可能就是吉卜賽人。

多姆族在古代印度是一個分布很廣、眾所周知的民族。在4世紀的時候,這個民族以他們的古老文化和殊異習俗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多姆族大多是音樂愛好者和占卜者。

關於這一點,6世紀用梵文寫的一篇天文學的論文中曾提到過他們,並稱其為幹達爾瓦,即愛好音樂者的意思。多姆人能歌善舞,其中部分人並以此為職業來維持生計。

據英國考古學家、探險家奧列爾斯坦考證,多姆族部分人靠賣藝為生,其中佼佼者甚至得到國王的恩寵,可以出入宮闈。但這種情況是罕見的。

多數情況下,多姆人被印度其他各族人所蔑視。他們沒有固定職業,除作為優伶行走江湖之外,多被人雇傭從事較低賤的職業,如更夫、清道夫、刑場衙役、工匠等。

盡管多姆人多才多藝,並善於維持生計,但當地各民族農民看不起他們,禁止與他們通婚。

在克什米永北部的吉爾吉特地區,曾居住著信仰伊斯蘭教的多姆族集團,他們大約有300人左右。

這些人引起英國東方語言學家洛利易的注意,對他們的語言、文化、習俗及曆史進行了研究,證明這些多姆人是在2世紀或3世紀時從貝爾契斯坦遷徙過去的。

洛利馬發現,居住在吉爾吉特地區的多姆族,為了維持生計,適應各地生活條件,一般能說兩三國語言。盡管他們所用的印度的語言中也含有許多外來語詞彙,這些詞彙同他們的母語卻有很大差別。吉卜賽人是印度多姆人的後裔之說,雖已得到不少人的認同,但仍不是最後的結論。

在線小知識

吉卜賽人的臉形上寬下窄,下巴有點尖,長眉毛,眼睛大而長,很明亮,占據上半臉的大部分比例,鼻梁額外長、高和直,嘴巴有點寬,表情沉著神秘有些冷漠感。是以過遊蕩生活為特點的一個民族。

猶太人為何進入我國

猶太人流浪的生活

從民族宗教的角度講,猶太群體原來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個遊牧民族,最初被稱為希伯來人,意思是“遊牧的人”。

根據記載他們曆史的《聖經·舊約》傳說,他們的遠祖亞伯拉罕原來居住在蘇美爾人的烏爾帝國附近,後來遷移到迦南,即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帶。他有兩個兒子,嫡幼子以撒成為猶太人祖先。根據《聖經》和《古蘭經》的記載,以撒與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長子以實瑪利的後代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原始血緣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很近。

猶太人的先祖長期生活在阿拉伯半島大沙漠邊緣的一些綠洲中過著遊牧生活。1世紀,羅馬帝國攻占巴勒斯坦後,猶太人舉行過多次大規模反抗羅馬占領者的起義,但都遭到了羅馬統治者的血腥鎮壓。他們不僅在困境中頑強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漸地富有了。惡劣的生活環境,迫使他們不得不到處遷移。直至公元前13世紀,傑出領袖摩西才率領本族人返回故鄉。

在這段時間裏,猶太人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都得到了很大發展。可時間不長新興羅馬帝國的鐵蹄踏上了這片土地,把耶路撒冷夷為平地。

至135年,猶太人起義再次慘遭失敗。在這段時間裏,羅馬統治者屠殺了數百萬猶太人,最後還把餘者全部趕出巴勒斯坦土地,使他們流散到西歐。

西歐當時完全處於落後的小生產農牧社會,土地被人們視為最珍貴的財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

猶太人逃往西歐後,當地封建主們非常歧視他們,不許他們占有土地,隻許他們經營商業。不知是曆史過錯教育了他們,還是生死磨難砥礪了他們,或者說這本來就是曆史賦予的機遇。總之,由這一切所構成的曆史集合體,鑄就了猶太人的特質,使得他們聰明起來,堅強起來。

在我國也留下了猶太人的足跡。但猶太人是什麼時候踏上我國這塊土地的,這是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猶太人是在周朝進入我國的

據康熙二年的《重修清真寺記》中說,猶太教在周朝傳入我國,其教士就住在當時的河南一帶。羅馬教士法國人西盎涅、本勃瑞奇、高德貝等人都接受這種說法。他們認為,在那個時代以色列旅行家旅行到我國是很有可能的。

《聖經·以賽亞書》上說的希尼,就是我國的“秦”,這個“秦”不是後來的秦朝,而是周朝的諸侯國。猶太人早期的曆史和傳說與我國周朝的曆史和傳說有不少類似的地方。

高德貝認為,《聖經·阿摩西書》中講到早在公元前8世紀時,猶太人就開始使用絲織的東西,而那時隻有我國有絲織品,這些絲織品應該是從我國輸入的。

猶太人是在漢代進入我國的

古代的文獻記載僅見於《正德碑》:“教自漢時入居中國。”此外還有一些口頭傳說。

清朝耶穌會士勃洛底耶把另一會士宋君記錄訪問開封的信和另外兩個會士所寫的同性質的信件輯成《猶太人中土定居錄》,書中寫道:“這些猶太人說他們的祖先是在漢朝明帝在位的年代進人中國的。”

這種說法流傳很廣,艾德金斯、米希各甫斯基等人,都認為猶太人是漢代進入我國的。諾耶說得比較具體,他說:“雖然早在周朝猶太人就與中國人有了商業上的往來,但大批的以色列人入居中國,則是在漢代。”

猶太人是唐宋來華的

有出土文物支持這種觀點。在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陶俑,有一些麵貌很像閃米特人,而猶太人就屬於閃米特人。

20世紀初,在新疆曾出土過兩件文字殘片,都是希伯來文,經鑒定是唐代文物。這些都是猶太人在唐代來華的有力證據。不過也有一些西方學者認為,在宋代以前,不會有大批猶太人進入我國。

法國漢學家沙畹認為,周代說和漢代說都是些模糊的印象之辭,真正準確的資料要到北宋時才有。

曆史學家陳垣先生也認為,唐代雖有猶太人到我國來,但那是為了貿易,不過暫住一時,未必永久居住,開封的猶太人是宋朝以後才來的。

猶太人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弄清他們是何時進入我國的,對於澄清許多曆史問題,都是大有幫助的。但要想使這一問題真相大白,還有待於學者們繼續努力。

在線小知識

開封猶太人在中國生存了7個世紀,留下了許多值得考察的文獻。開封猶太人先後歸順了金、元、明、清4個朝代的統治,隻是其間吸取了太多中國文化元素,再加上和漢族的通婚,逐漸被淡化了。

我國先民為何去美洲

我國文化在國外

我國與美洲遠隔重洋,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是無法進行來往的。但是,近些年美洲的一些考古新發現,越來越多地證明我國先民很早就踏上了這塊土地。

在墨西哥曾出土一種陶製人頭像,完全是亞洲人的臉形,並且頭上戴的是我國早期的冠帽。據考古學家鑒定,其年代大約相當於奧爾梅克文代時期,約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此外,還出土了一些巨石頭像,帶有頭盔,其麵部特征也有些像蒙古人種。

在位於洪都拉斯西部邊境的瑪雅文化科潘遺址中,出土了一種立柱式浮雕像,其麵部特征同我國人極為相像,所以有的外國學者稱之為“中國廷使”。

在美洲,還發現了一些文字。墨西哥考古學家威勒在墨西哥南部的德弟瓦坎發掘出一塊玉璧,上麵書寫著漢字。墨西哥專家羅曼·門那鑒定後認為這是一塊我國漢玉,埋在地下已超過1000年。在墨西哥西部靠近太平洋的地方還出土了一種特殊陶片,上麵有23個圖形。

台灣學者衛聚賢認為,這是殷紂王失敗後,其遺民東渡美洲後刻下的亞字,表示其不忘故土之意。

1988年4月,考古學家克拉貝在秘魯首都利馬東郊發現了一具木乃伊,隨葬品中還有兩匹馬,一輛馬車,以及繪製精細的我國地圖和秘魯地圖。木乃伊旁還有一些陶器,上麵繪有印第安女子向一名東方男子頂禮膜拜的圖像。

克拉貝認為:“從種種跡象看,那是一名中國男子,他抵達秘魯後可能成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國王。”

他還指出,數百年後該地區出現了神奇的印加文化,這一文化,很可能就是由這位不明身份的中國人帶來的文明種子而孕育出來的。

洛杉磯怪石

1975年,美國潛水員梅爾斯特裏在洛杉磯附近海裏發現一塊形如輪胎的怪石,重250千克。他與夥伴繼續尋找,又得到了8塊怪石。經過鑒定,“怪石”是5塊石錨、2個石枕和1個石碼。

1976年,類似的怪石發現達到30多塊。這些石塊從何而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印第安文化權威克萊門特·米恩認為,這種石塊顯然不是印第安人製造的。

美國地質學家皮爾遜和詹姆斯·莫裏亞蒂經過研究指出,這類石料為砂岩,不存在於美洲太平洋沿岸。美國學者還在我國華南沿海找到了這種石料,並在我國文獻裏找到了2000多年前的航海記錄,當時的船隻習慣於用石錨。其形狀和洛杉磯淺海發現的相同,可以肯定,這是我國華南地域人早先到達美洲時留下的。

他們對石錨表層的錳進行測定,厚達3毫米之多。錳在石頭表麵的積累是1000年1毫米,故可斷定我國南方人是在3000年前到達美洲的。

古代人是用什麼工具橫渡太平洋的?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們背井離鄉前往異域的?他們和當地的印第安文明究竟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宋、元以後就停止了對美洲的訪問?

傳播論者

從18世紀中葉起,國內外史學界對古代中國與美洲的交往問題進行了多次討論。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一問題又成為人類學和考古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也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些認為外界影響在美洲文化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學者,被統稱為傳播論者。

傳播論者認為,古代世界的發明創造是極少的,隻有在特定的文化、曆史、環境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才會導致發明創造。

由於導致發明創造的各種特定因素不可能在不同的時空中重複出現,因此,不同地區所存在的相似的文化特征一定是相互傳播的結果。不同文化之間的傳播,會引發新的發明。

看來,從材料來看,還不能完全解決我國古代國與美洲的交往問題。即使與美洲確實存在著某種形式的交往,那也是極其偶然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加以證明。

在線小知識

1997年,美國“美洲科學發展學會”年會認為,美洲古文明在至少已有1.25萬年的曆史。電腦模擬顯示:美洲最早的人類在大約4萬年前從亞洲移來,而非原來認定的1萬年至2萬年間。

地球上的人種和部落

奇異的人種

近年來,人們發現在地球上除了生活著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外,還生活著一些其他膚色的人。在非洲,發現一種綠色人種,他們全身的膚色像草一樣翠綠,連血液也呈綠色。這個人種僅有3000餘人,至今過著穴居的原始生活。

在撒哈拉沙漠,還生活著一種人數很少的藍種人。藍種人極力避開同其他人種接觸,探險隊員正在設法查清他們的生活習慣以及他們的人口數量。

阿拉伯尼但斯人更為落後,每個人都還拖著一條沒有完全退化掉的猩紅的尾巴。他們居住在我國西藏和印度阿薩密之間,那裏有一個叫巴裏柏力的遼闊區域。

奇異的部落

除無法歸屬的稀有人種外,地球上至今還生存著另一些歸屬不明的部落。譬如,在澳大利亞,還有按石器時代生活方式生活的一些為數不多的原始人。

他們身高1.83米,蓬鬆著頭發,全身裸露。為尋求食物,他們世世代代遊蕩、飛奔和投擲。他們胳膊和腿都長得特別長,腳掌長而扁。

澳洲沙漠白天溫度達至40度,夜晚降至0度以下。為戰勝這懸殊的溫差,他們就用幹草樹枝點燃起來,睡在燃燒的幹草、柴火之間。

在非洲剛果國伊圖裏熱帶森林裏,居住著約4萬姆布蒂人。這個部族的人身高1.22米至1.42米,體重不超過40千克,住房是用樹枝和幹香蕉葉搭成的橢圓小茅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