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疑問

美麗的地理環境與人類相依相伴,但卻有很多地理現象令我們十分費解,這些疑問困擾一代又一代的人,至今也沒有找到完美的答案。

火山為何定時噴發

定時噴發的火山

在意大利西西裏島以北的利帕裏群島中的斯通博裏火山,每天大約隔10分鍾至15分鍾就噴發一次。從古至今一直如此,從未改變過。每次噴發時,火紅的熔岩小塊被拋上幾百米的高空,在夜空中顯得極為壯觀,顏色由鮮紅的火花變成白色的雲霧。因此是地中海航道上有名的天然燈塔。

由於它高出海麵900多米,在海上距離150千米就能看見,至今已有2000年之久。但是這個有天然燈塔之稱的火山,為何如此有規律地噴發?其中的奧秘人們還不清楚。

馬榮火山

在亞洲南部的菲律賓群島中,也有一座定時噴發的活火山,這就是馬榮火山。馬榮火山坐落在菲律賓最大的島嶼呂宋島的東南端,海拔2462米,占地250平方千米,緩緩的山坡勻稱和諧,它的圓錐形外貌要比日本的富士山更為完美。遠遠望去,就好像是農夫的一頂鬥笠,戴在蔥綠的椰林稻田之上。

馬榮火山概況

馬榮火山是座活火山,一年四季蒸汽源源不絕地從噴口逸出,經常凝成朵朵白雲,遮住山頭,山頂煙霧繚繞。晚間,火山噴出的煙霧呈暗紅色,整個火山像座三角形的燭台,聳立在夜空中閃閃發光。人們處身其間,宛如進入蓬萊仙境。

當馬榮火山即將噴發時,火山口會“隆隆”作響,噴口不時冒出大量氣體並夾雜著少量火山灰,有時還伴有輕微地震。人們收到這警報後,就忙碌開了。

居住在馬榮山麓依靠肥沃火山灰種植為生的居民,不得不扶老攜幼紛紛疏散,暫避他處。而馬榮火山附近的旅遊城地維市,卻忙著做準備工作,以便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和火山研究工作者。

我還想知道

有經驗的居民能從火山地麵大小的形變,突如其來的隆起和凹陷,從震前的“隆隆”響聲,從火山口噴出的氣體的多少及成分的變化,乃至從火山口噴出泥沙的多寡,來準確預報火山噴發的日期。

火焰山火紅的奧秘

火焰山為什麼是火紅的

火焰山全部是由紅色的砂岩和頁岩組成。這些砂岩和頁岩,是距今2.1億年至7000萬年的地質時期堆積而成的。那時期,氣候異常炎熱,堆積的沙石泥土都經過高溫氧化,大雨淋溶,形成了大量紅色的氧化鐵。

這些堆積物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褶曲隆起,把石化了的岩石抬升成山,兀然崛起在沉凹的盆地之中,構成了火焰山山體的火紅底色。當然了,火焰山的火紅還有自然環境作為襯托。

火洲吐魯番

吐魯番盆地高溫火熱,焚風盛行,是我國西部“火爐”之一,元代就有人稱吐魯番為火洲。這裏的岩石風化,風蝕強烈,山石造型奇特,層巒疊嶂,懸崖峭壁。

這裏山上寸草不生,溝壑滴水不流,山麓砂礫成堆。在一望無際的灰白色戈壁沙灘的映襯下,火焰山紅色山體分外醒目。盛夏時節,晴空萬裏,氣溫特高。灼人的陽光照射在火焰山的紅色岩石上,紅光閃耀,雲焰繚繞,好似熊熊烈焰。

當人們遠眺這赤峰禿嶺,好似火焰噴燃,又似火雲蒸騰。人們也會把這紅色的山,看做是噴射著火舌的火焰山的。當然,火焰山並不能噴火,噴火是人們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的一種幻覺。

我還想知道

赤峰火焰山: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北2000米處,海拔僅650米,但方圓卻有6.67平方千米,規模宏大。火焰山以紅色的花崗岩反射陽光而聞名遐邇。這座火焰山又稱“紅山”。

為什麼會有萬煙穀

萬煙穀的發現

1916年,科學考察隊來到阿拉斯加的卡特邁火山,發現這座早在幾年前已經停止噴發的火山,依舊是煙霧繚繞,熱氣騰騰,草木不生,許多裂縫還在冒煙。

原來,卡特邁火山曾在1912年6月6日發生過大爆發,爆炸聲遠在千米外都能聽到。火山爆射出的火山灰,衝入大氣層估計達180億立方米,把周圍100多千米內的天空變得一片漆黑,形成的黑夜持續了60個小時。

火山爆發後的奇觀

科學考察隊還發現了前所未見的奇觀:在卡特邁火山西北10多千米處,原來那裏有一條長16千米、寬8000米的林木蔥鬱的山穀。現在穀中都鋪滿了厚厚的火山灰礫,植物已全部枯死。令人驚奇的還是在這片麵積約145平方千米的灰礫場上,有著成千上萬個噴氣孔。大量的熾熱氣體從地下噴出來,形成氣柱,有的直達300米高空,在山穀上空形成巨大的蒸汽雲。

卡特邁火山爆發

在卡特邁火山爆發前幾小時,從山穀上部的一些裂縫中,噴出了大量的煙灰和火山物質,估計當天從地表裂縫中噴出的火山灰礫達110億立方米。它們在高壓氣流的推動下,快速地向山穀下方推進。一路上把樹木全部衝倒,熾熱的火山灰又把樹木全部掩埋,並迅速炭化。整個山穀被覆蓋上一層厚達200米的火山灰。同時,無數氣柱從地下噴出,在山穀上空密集。

萬煙穀的形成

這次火山爆發,巨大的山頂被削平,火山口炸成一個深坑,積水成了湖泊。離它90千米的科迪亞克島上落了兩個晝夜的火山灰,地麵被覆蓋得厚厚的。從此,牛羊沒有草吃,連山上的熊也不得不下山來捕食家畜。爆炸後產生許多狹長的裂縫,火山灰沒有能覆蓋住。一股股熱氣流從地下不斷滲出來,主要是水蒸氣和其他氣體。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大片雲霧,彌漫在山穀中,形成了罕見的萬煙穀。

我還想知道

萬煙穀是世界上聞名的地熱集中地,在24平方千米的範圍內,有數萬個天然蒸汽和熱水的噴孔,噴出的熱水和蒸汽最低溫度為97度,高溫蒸汽達645度,每秒噴出2300萬公升的熱水和蒸汽。

風動不倒石之謎

風動不倒石

在我國福建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海濱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塊奇石叫風動不倒石。風動石,又名兔石,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另有緬甸名勝風動石。

此石高4.73米,寬4.57米,長約4.69米。其形似古猿人的頭部化石,斜立於一塊臥地磐石上。奇石與所坐落的磐石,兩石吻合點僅0.33平方米。

風動不倒石現象

人們或全力用雙手推它,或使足勁用兩腳蹬它。隻能使它搖晃,而不能翻倒。

如果找來瓦片置於石下,選擇適當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搖動起來。此時瓦片“咯咯”作響,則化為粉末,奇石搖動的軌跡就更為明顯。

風動不倒石之謎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力量可以使它晃動,而無形的風竟也能使它搖晃。

更叫人稱奇的是,“七七事變”後,日軍陸海空部隊3次武裝血劫東山島,連風動石也不放過。他們動用軍艦把鋼索係於石上,開足馬力企圖把奇石拉倒。突然,“嘣、嘣”幾聲,鋼索斷為幾截,日本人的妄想也隨之斷了。

真是奇怪,這塊石頭與所坐落的石塊接觸麵積那樣小,是什麼原因讓它穩穩站立而不倒下呢?

我還想知道

風動石自古聞名,早在明代張岱的《夜航船·荒唐部》裏就有記載:“漳州鶴鳴山上,有石高五丈,圍一十八丈,天生大盤石閣之,風來則動,名風動石。”

美國死亡穀的走石

美國死亡穀

美國加州的死亡穀是全美國最低、最熱、最幹燥的地方。然而它的名勝區卻是個異常奇特的地方:山上長滿鬆樹和野花,山頂白雪皚皚,山下沙漠一望無際,其中有鹽堿地和不斷移動的沙丘。

在死亡穀眾多自然奇觀中,最吸引人的要算是“會走路的石頭”。這些石頭分散在龜裂的幹鹽湖地麵上,幹鹽湖長達48000米,被稱為跑道。

石頭大小不一,外觀平凡,奇怪的是,每一塊都可以在幹鹽湖地麵上自行移動,並在地麵上留下長長的凹痕。有的筆直,有的略有彎曲或呈之字形,長的可達數百米。

死亡穀探秘

死亡穀形成約在300萬年前,起因乃由於地球重力,將地殼壓碎成巨大的岩塊而致。當時部分岩塊突起成山,部分傾斜成穀。

直至冰河時代,排山倒海的湖水灌入較低地勢,淹沒整個盆底,又經過幾百萬年火焰般日頭的蒸熬酷曬。這個太古世紀遺留下來的大鹽湖,終於幹涸而盡。如今展露在大自然下的死亡穀,隻是一層層覆蓋泥漿與岩鹽層的堆積。

通過印第安人在此所遺留的文化殘骸,可追溯至9000年前。但死亡穀之惡名,從150年前才被宣揚開來。1849年冬,一批前往金山的淘金隊伍,抄近路橫越該穀,因不敵此地惡劣的氣候,導致無垠的黃沙中平添白骨數堆。

關於走石的研究

眾說不一,有人說是超自然力量在作怪,有人說與不明飛行物體有關,有人則認為是自然現象。

加州理工學院的地質學教授夏普,用整整7年時間進行研究,自信已經找出其中奧妙。他選了30塊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石頭,逐一取了名字,貼上標簽,並在原來的位置旁邊打下金屬樁作為記號,看看這些石頭會不會移動。

除了兩塊外,其餘的都改變了原來的位置。不到一年時間,有一塊已移動多次,共走了258米,另一塊9盎司重的石頭,則創造了一次行程最遠的紀錄:207米。

夏普研究了石頭的足跡,並核查當時的天氣情況,發現石頭移動與風雨有關。移動方向與盛行風方向一致,這是有力的證據。

幹鹽湖每年平均雨量不超過6毫米,但是即使微量雨水也會形成潮濕的薄膜,使堅硬的黏土變得滑溜。這時,隻要附近山間吹來一陣強風,就足以使石頭沿著濕滑的泥麵滑動,速度可高達每秒0.9米。

石頭能走路的謎底雖然已經揭開,但這種奇景卻依然令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因此到這兒來旅遊的人接連不斷。

我還想知道

會走路的巨石:前蘇聯普列謝耶湖東北處,有一塊能夠自行移動位置的石頭。該石呈藍色,直徑近1.5米,重達數噸,近300年來它已經數次變換過位置。

岩石是怎樣形成的

水火之爭

地球上的岩石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它們是怎樣形成的?自古以來,科學家們都在探索這一奧秘。科學界還有過一場激烈的爭論,持不同觀點的科學家互不相讓。有人稱這場爭論為水火之爭。1775年德國的地質學家魏格納,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花崗岩和各種金屬礦物,都是從原始海水中沉澱而成的。們稱他的觀點為水成派。

以英國地質學家詹姆士·赫頓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針鋒相對地提出相反意見。他們認為花崗岩等不可能是在水裏產生的,而是岩漿冷卻後形成的。人們稱這種觀點為“火成派”。

岩石真正成因

現在,科學家們借助於先進的設備,已摸清岩石的來龍去脈。如果按質量計算,在地殼中約有3/4的岩石,是由地球內部的岩漿冷卻後凝結而成的。人們稱它為岩漿岩或者火成岩。花崗岩就是屬於岩漿岩。

在地球上,目前還可以看到火山爆發後,噴出的溫度高達1000度以上的液態的岩漿,經過冷卻後形成的堅硬岩石。有少數的岩石是泥沙、礦物質和生物遺體等,長期沉積在江湖和海洋底下,經過長期緊壓膠結,以及在地球內部熱力的作用下,變成了岩石。人們稱它為沉積岩。如砂岩、頁岩和石灰岩等。岩漿岩和沉積岩形成之後,受地殼內部高溫高壓的作用,改變了性質和結構,就形成了另一種岩石即變質岩。如石英岩、大理石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