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景觀

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時刻發生著變化,這也使海洋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期有著多變的脾性和令人感歎的美麗壯觀的身姿。

多姿多彩的海岸線

水鄉澤國的河海口岸

我國的大河多是從西向東流入大海,在入海處泥沙堆積成三角洲平原。有一些河口是喇叭形的海灣,稱三角港。這種三角港是河水與海水長期交鋒的結果。天長日久,三角港擴大成為三角洲。這裏地處海濱,地勢寬闊平坦,湖泊眾多,河渠縱橫,土地肥沃。像長江、珠江三角洲,都是被稱為魚米之鄉的富饒的農業區。我國較大的沿海三角洲有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雄偉壯麗的港灣海岸

在大連海濱,岩壁俊俏,礁石在海中兀立,海水咆哮著湧向海礁,卷起一陣陣白沫飛濺的浪花,這就是港灣海岸。由於波浪成年累月永不停歇地衝刷,海岸的輪廓逐漸改變著,伸向大海的山岡成了海岬,海岬突出的部分為岬角,海岬被衝裂切斷而向後退,便形成斷崖陡壁和岸石灘地。岬角遭破壞後形成的大量岩屑和泥沙,又被海浪沿岸推移,有的成了陸連岸。這類港灣海岸廣泛分布在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以及杭州灣以南的浙、閩、粵、桂沿海。它為人們建造優良海港、海水養殖場和海濱浴場創造了條件。

粉沙淤泥質的平原海岸

在渤海沿岸,華北平原直接與大海相連,那裏岸線平直,地勢低窪,海中水淺底平,距岸幾十千米的大海中,水深仍隻有三五米;海水黃渾,風平浪靜,在平坦的泥質海底上,棲息著肥美的魚群和海蝦大蟹,這就是粉沙淤泥質平原海岸。

我國有長達2000多千米的平原海岸,主要是渤海西岸及黃海西岸的江蘇沿海兩處。此外,遼河平原的外圍以及閩、浙、粵的一些河口與海灣頂部,也有小麵積的分布。平原海岸主要是由潮流與泥沙的矛盾作用形成的。由於幾經海陸變遷,使海濱平原蘊藏了豐富的油田,如今渤海海灣已成為我國主要海上產油區。

灌木叢生的紅樹林海岸

紅樹的生長要求終年無霜、溫暖而潮濕的氣候,它耐鹽耐堿,適合在熱帶、亞熱帶風浪比較小的淤泥海灘上密集生長,形成奇特的海濱森林。

我國的紅樹林海岸大致從福建的福鼎開始,經台灣、陽江、電白、海南島到欽州灣。紅樹林既是一道天然防護林帶,其自身也有經濟價值,是沿海人民的一大財富。

沙丘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我國沙丘海岸不長,但分布相當廣泛。如冀東沿海的秦皇島與北戴河之間,以及洋河口與灤河口之間;山東半島蓬萊、威海一帶;廣東的電白、湛江和海南島一些地方。

我國的珊瑚礁海岸,大致從台灣海峽南部開始,一直分布到南海。其形態分為岸礁、堡礁、環礁三種。珊瑚礁海岸就是由珊瑚骨骼積聚而成的礁石海岸。

唯一沒有海岸線的海

世界上唯一沒有海岸線的海——馬尾藻海,大體位於百慕大群島以南、北回歸線以北,由墨西哥灣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圍繞而成。馬尾藻海遠離江河河口,海麵平靜,浮遊生物少。因此,馬尾藻海水清澈湛藍,是世界上透明度最大的海。水溫、含鹽度都很高,海流、風向均以順時針方向運動,加上海藻叢生,對船隻航行極為不利,向來被視為危險海區。世界上的海,大多是大洋的邊緣部分,都與大陸或其他陸地毗連。

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馬尾藻海,卻是一個“洋中之海”。它的西邊與北美大陸隔著寬闊的海域,其他三麵都是廣闊的洋麵。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海岸的海。馬尾藻海的海麵上,布滿了綠色的無根水草馬尾藻,仿佛是一派草原風光。在海風和海流的帶動下,漂浮著的馬尾藻,猶如一條巨大的橄欖色地毯,一直向遠處伸展。除此之外,這裏還是一個終年無風區。在蒸汽機發明以前,船隻隻得憑風而行。那個時候,如果有船隻貿然闖入這片海區,就會因缺乏航行動力而被活活困死。

我還想知道

馬尾藻是一種海洋生物,是海藻的一種。在大西洋中部的海麵,有一片全是馬尾藻的“海之綠野”,號稱“魔藻之海”。

奇怪的海上光輪

事件記載

1880年5月的一個黑夜裏,“帕特納號”輪船正在波斯灣海麵上航行。突然,船的兩側各出現了一個直徑約500米至600米的圓形光輪。這兩個奇怪的“海上光輪”,在海麵之上圍繞著自己的中心旋轉著,幾乎擦到了船邊。它們跟隨著輪船前進,大約20分鍾之後才消失。

1884年,在英國某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有人曾宣讀了一艘船隻的航行報告。報告中講到了兩個“海上光輪”,向著該船旋轉而來。當它們靠近該船時,船隻的桅杆倒了,隨後又散發出一股強烈的硫磺氣味。當時,船員們把這種奇怪的光輪叫作“燃燒著的砂輪”。

1909年6月10日淩晨3時,一艘丹麥汽船正航行在馬六甲海峽中。突然間,船長賓坦看到海麵上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幾乎與海麵相接的圓形光輪,在空中旋轉著。賓坦被驚得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兒,光輪才消失。

1910年8月12日夜裏,荷蘭“瓦倫廷號”輪船船長布雷耶在南中國海上航行時,也看到了一個海上光輪,在海麵上飛速地旋轉著。與上麵所提到的海上光輪不同的是,該船船員在光輪出現期間,都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奇特的海底光輪

1973年4月,一個叫丹德爾·莫尼奧的船長,在百慕大海區附近的斯特林姆灣海水裏,看到一個形如大雪茄煙狀的潛航物體。長約40米至60米,兩頭又圓又粗,航速每小時達10海裏至130海裏。這個潛航物體兩次出現都是在16時左右,並且都是在比米尼島和邁阿密之間的水域。

1973年11月6日深夜,美國的雷蒙德·瑞安及其兒子在一條玻璃纖維壓膜摩托艇上發現了水下不明物體。這物體像降落傘蓋的金屬體,其直徑約30米,發著乳白色強光。當瑞安父子倆駕艇向著水下亮光駛去時,亮光卻漸漸暗下去。瑞安用槳板插入水中去夠那發光體,對方無反應;當碰著它時,亮光就全熄滅了。

水下發光體像跟他們捉迷藏,當摩托艇靠攏時,亮光黯淡;當摩托艇離開時,重又白光閃耀。當海岸警備隊的汽艇開來時,不明潛水物進入主航道向海灣潛航而去。它未在水麵產生任何痕跡。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1973年在大西洋上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時,一艘主力艦發現了不明潛水物。當時,這個半浮海麵的巨大物體被艦隊指揮官當成是不明國籍的間諜潛艇,於是一聲令下,炮彈、魚雷紛紛向它飛來。但不明潛水物毫無損傷,當它隨即下潛時,整個艦隊的所有無線電通訊設備統統失靈。直至10分鍾後那個不明潛水物完全匿跡時,艦隊的無線電通訊聯係才恢複正常。

1967年3月與10月間,在亞洲東南部的泰國灣,先後5次出現“發光的海底巨輪”現象。當時許多光帶飛速從水下穿過,像是從一個旋轉的中心光源中輻射出來的一般。我國“成都號”遠洋輪船長曾兩次親眼目睹到這種奇特的“海底光輪”。對於這樣一種直徑達數千米的、能夠像性能良好的機械那樣運轉的有組織的“活”的機體,有的學者認為是“智慧現象”。

相關的假說

有趣的是“海上光輪”的大部分目睹者,都是在印度洋或印度洋的鄰近海域,其他海域鮮有發生。

如何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呢?人們做了種種推論和假設。有人認為,航船的桅杆、吊索、電纜等的結合,可能會產生旋轉的光圈;海洋浮遊生物也會引起美麗的海發光。

有時,兩組海浪的相互幹擾,還會使發光的海洋浮遊生物產生一種運動,這也可能會造成旋轉的光圈。但遺憾的是上述種種假設,似乎都不能令人滿意地解釋,那些並不是在海水表麵,而是在海平麵之上的空中所出現的海上光輪現象。

於是,又有人猜測,海上光輪也許是由於球形閃電的電擊,而引起的現象,也有可能是其他某種物理現象所造成的。但這也隻是猜測,誰也不能加以證實。

海洋,這個奇妙的世界,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神秘的故事。但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揭開了許多海洋的奧秘。但這僅僅是人類向海洋進軍的第一步,還有許多問題等待人們去解答。神秘的海上光輪之謎就是其中之一。

我還想知道

波斯灣,印度洋西北部邊緣海,又名阿拉伯灣。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長約990千米,寬56千米至338千米,麵積24萬平方千米。

奇異的自然景象

海光現象

在茫茫海上航行,人們經常會遇到一種奇異的自然景象:海光。當夜幕籠罩的時候,有些海麵上會出現大麵積的海光。有的閃閃爍爍,像流星一樣;有的火花四射,像火珠一樣;有時像爆發的焰火,有時像一個個齊整的幾何圖形,有時像探照燈射出的光芒,有時像旋轉著的光輪。當輪船前進時,周圍就激起無數的火花,船尾拖著一條長長的“火龍”。海水發光現象被人們稱為“海火”。海火常常出現在地震或海嘯前後。

事件記載

1933年3月3日淩晨,日本三陸海嘯發生時人們看到了更奇異的海光。波浪湧進時,浪頭底下出現三四個像草帽般的圓形發光物,橫排著前進,色澤青紫,像探照燈那樣照向四麵八方,光亮可以使人看到隨波逐流的破船碎塊。一會兒,互相撞擊的浪花,又把這圓形的發光物攪碎,隨之就不見了。

1975年9月2日傍晚,在江蘇省朗家沙一帶,海麵上發出微微的光亮,波浪起伏著,像燃燒的火焰那樣翻騰不停,一直至天亮時才慢慢消失。第二天晚上,亮光重又出現,更加強烈。

以後幾天,逐天增強,到第七天,海麵上出現大量泡沫。當船隻駛過的時候,激起明亮的光,水中還閃爍著許多珍珠般的發光顆粒。幾小時後,這裏發生了一次地震。

1976年7月28日我國唐山大地震的前夜,人們在秦皇島、北戴河一帶的海麵上,也曾見過這種發光現象。尤其在秦皇島附近的海麵上,仿佛有一條火龍在閃閃發亮。1896年6月15日,日本三陸遭到25米高的海嘯巨浪襲擊。當海水退出5000米時,人們看到水底發出一種淡青色的光。後來,浪濤再度襲來,天空映現出粉紅色,有個漁民在巨浪中航行,看到波峰上的閃光,像電燈光那樣明亮。1909年8月11日半夜間,“安姆布利亞號”輪船向科倫坡駛去時,發現東南方向有亮光。開始時海員們以為是城市和港灣的燈光呢。後來,亮光越來越強,方才看清楚這不是什麼城市燈光,而是海洋發出來的一條光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艦隊駛往日本群島時遇到了海光。錯誤地以為那裏有日本艦隊,受了一場虛驚。

海火是怎樣產生的

長期以來,人們隻知道海光是海水中微生物發出的熒光。可是,為什麼隻在局部的地方出現這些發光現象呢?而且這種光為什麼又具有多變而奇異的形狀呢?

德國科學家庫爾特·卡爾列對此作了解答。他說,海光和多變形狀的形成,同海底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波有關。地震時,海水內部的壓力發生變化,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反應,由此而發光,地震波是促使海水壓力變化的一個原因。觀察表明,在海水振蕩最厲害的地方,海光特別明亮;反過來,海光越弱,甚至消失不見。在有各種不同振蕩強度的水域裏,海光就最奇異美妙。

大多數人認為這與海裏的發光生物有關,海水裏的發光生物因受到擾動而發光。據此人們推測,當海水受到地震或海嘯的劇烈震蕩時,便會刺激這些生物,使它們發出異常的光亮“海火”。美國學者對圓柱形的花崗岩、玄武岩、煤、大理岩等多種岩石試樣進行破裂試驗。結果發現,當壓力足夠大時,這些試樣便會爆炸碎裂,並在幾毫秒內釋放出一股電子流,激發周圍的氣體分子發出微弱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