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中,他們還注意到,如果把樣品放在水中,則碎裂時產生的電子流,也能使水麵發出亮光。但海嘯發生時,並沒有大量的岩石爆裂,海火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有人認為,海火作為一種複雜的自然現象,很可能有著多種的成因,生物發光和岩石爆裂發光隻是其中的兩種可能機製,由不同機製產生的海火,有著什麼不同的特征,目前尚是謎題。

海水是怎樣開花的

海水開花,是指海水表層內浮遊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顏色和透明度發生很大的變化。

浮遊生物很多時,會把海水染成深綠色,有的會使海水成為黃色、褐色、紅色等。海水開花現象,世界各大洋及其邊緣海中各不相同。在極地附近的海域裏,當鯨魚愛吃的甲殼動物大量繁殖的時候,常常把海水染成紅色或玫瑰色。

在太平洋、大西洋一些海麵上,以及北冰洋的巴倫支海中,散布著一種矽質類海藻,具有矽質骨架,海水開花就是由它們造成的。在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海水開花是由單細胞藻類繁殖而形成的。

波羅的海的夏季,藍綠色的水草大量繁殖,每當風平浪靜的時候,遠望海麵,仿佛一大片無邊無際的深綠色草原。

海水開花同季節有關,在熱帶,冬季也會出現,而在溫帶和寒帶,大多在春秋兩季。海水開花嚴重的時候,生物體密集得使輪船的吸水孔堵塞,給航行帶來很大困難。

海鳴現象

海鳴的聲源在哪裏呢?有些海鳴的聲源是眾所周知的,比如波浪翻騰和驚濤拍岸發出鳴響,地震和火山活動引起鳴聲,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發出的聲音等。但有些海鳴的聲源至今還是個謎。在我國廣東省湛江硇洲島的東南海麵,每當風雲突變,天氣異常,風暴即將到來時,海麵上就會發出一陣陣有節奏的“嗚嗚嗚”聲響。這聲音好似悶雷滾動,錯落有致。

事件記載

據當地老人說,在很久以前建造硇洲島國際燈塔的時候,法國人把一個大水鼓沉放在水中。水鼓相當於海況探測報警器,專門作為海上天氣預報用的。它能隨時向人們發出風浪異變的信息。這“嗚嗚嗚”的聲音就是它發出來的。

1969年,有人曾在這片海域發現過一群海豬遊動。於是,當地人就認為,海鳴有可能是海豬的號叫聲。但在沒有海豬活動的地方,也有海鳴的產生。很顯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1976年,硇洲島東南海上的海鳴聲比以往減弱了。於是,持“水鼓說”的人認為,這是由於水鼓年代太久,從而導致其功能日益減退。持“海豬說”的人則認為,這是由於近年來,人們在這一帶海域的活動明顯增加,影響了海豬的正常的生活。

兩種說法看上去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硇洲島東南海上海鳴的聲源究竟在哪裏,至今仍是一個謎。

我還想知道

古巴島附近有個“夜明海”,入夜以後,海水自放光明,輪船駛過,在船舷甲板上即使不點燈也能夠看書讀報。夜明海生長著各種海生動植物,死後曆久變為磷質,積聚一起。從而發出明亮光芒。

深海中的奇異景觀

海底的閃光雕像

在紅海之濱,有一小塊沿海區,被劃為開發沿海旅遊業的景點。這裏經常發生潛水的旅遊者和潛水運動員在水下神秘失蹤的事件。兩名來自德國的潛水愛好者愛瑪和馬克斯,在這一海域神秘失蹤。而且是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裏,在距離海岸50米處的水下失蹤的。他們的夥伴托柳德維格被留在船上,可是過了好長時間,也不見他們的蹤影,隻見那海底處有一塊巨大的閃光礫石。

當地政府派來專業潛水員深入水底尋找。可是,找遍周圍水域,結果一無所獲。於是,潛水員們對托柳德維格說的那個水下閃光的神秘巨礫石進行了考察:從外表看,這塊水下巨礫石很像一尊古代雕像的頭部,從它的正麵看,它很像一個巨大的玫瑰色人的麵孔,還有很像人的鼻子和眼睛的細微部,它的表麵被海水衝刷得十分光滑。專家們得出結論,這很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當研究人員翻開檔案時卻驚異地發現,這一海域在過去就曾發生過人神秘失蹤的案例。從1976年至今,已記錄下10多起類似的悲劇事件。所有失蹤者全是從事潛水運動者,而且每次事發後,都找不到失蹤者的屍體。

美麗的海底壁畫

1989年9月的一個早晨,法國潛水員庫斯奎在地中海摩休奧灣內一處崩岩腳下,發現海水下40米處有一個黑洞。

1993年7月9日,庫斯奎再入洞穴,同去的還有3名潛水協會會員,分別是他的23歲侄女桑德玲庫斯奎、27歲的楊苟甘和31歲的巴斯卡爾。他們拍下了洞壁上的圖案,發現是手的形狀。

4天後,他們4個人又潛入洞內。在泛光燈的照射下,他們發現洞頂有一幅巨角黑山羊圖、一幅積滿方解石的雄鹿圖,還有一幅是奔馬圖。東麵的洞壁畫著兩頭大野牛和許多手掌印,有的五指還不全,另外還畫著一個貓的頭部和3隻企鵝。馬和野牛之間還畫有幾隻羚羊、一隻海豹,還有一些怪異的幾何符號。數一數有好幾十幅。

庫斯奎帶著照片,去過海事局設在馬賽的辦事處,也去過海底考古研究部。官員們對庫斯奎的話半信半疑。後來一名海底專家為了證實這一情況,與庫斯奎一同潛水進入洞壁。

鑒定工作進行了4天。此時,再也沒有人懷疑了。大家完全相信庫斯奎帶回的資料。

考古研究部的初步判斷,不久便得到實驗室測定的證明。根據碳-14測定,這些畫已有1844萬年的曆史,畫畫的炭是用挪威鬆和黑鬆燒成的。

這個洞顯然是古人類舉行儀式的地方。人類一般棲居在洞的外頭。這個洞裏沒有工具、箭頭、獸骨等遺物,證明歐洲人的祖先大概是在這裏舉行宗教儀式,洞壁上的畫就像是今天教堂中的聖像和十字架,掌印可能是符號語言的一部分。如今,法國考古研究所已將該洞命名為“庫斯奎洞”。

古老岩石

科學家們在大西洋中脊一帶的海底發現,這裏的海底就像是一個被打破的雞蛋,到處都是像剛剛流出來的蛋黃一般的岩漿凝固而成的岩石,有的像鋼管,有的像薄板,還有的像繩子、棉紗,甚至像被擠出來的牙膏……

這些岩石的表麵,還有一層恰似驟然冷卻的玻璃質外殼。他們還發現有許多切過裂穀底部、深不見底的裂縫。種種跡象表明,正如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理論所認為的那樣,這裏是新生地殼的發源地,地幔物質正是通過那些深不可測的裂縫上升,並推擠著兩旁的海底向外擴張;證明這裏的岩石正像板塊構造理論所要求的那樣,其年齡值趨近於零。

然而,事物是複雜的,盡管有著這次實際觀察資料作為證據,但是,人們也發現一些與板塊構造理論不相符合的事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正是在另外一些大洋中脊發現的古老得多的岩石。

1947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所屬的拉蒙特-多爾蒂地質研究所的“阿特蘭蒂斯號”海洋考察船,在北緯30度的大西洋中脊,采集到幾塊變質玄武岩樣品。經過測定,這些岩石的年齡值為4800萬年。由於當時板塊理論尚未提出,人們也就沒有對這一年齡值提出懷疑。

後來,雖然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理論問世了,但理論的倡導者們又完全忽略了這一事實。斷言大洋中脊是新生岩石誕生的場所。有人提出質疑,有些板塊構造的支持者則以年齡測定誤差來應付。

我還想知道

法國把庫斯奎洞稱為“聖所”,考古學家認為,人類棲居洞窟總是靠外麵,永遠不會在隧道盡頭,這個洞裏沒有工具、箭頭、骨骼等遺跡,說明歐洲人的祖先大概是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才到裏麵來的。

深海中離奇的怪事

來自海底的電視信號

據說在幾千年前,隨著火山爆發而沉下海底的超級文明古國阿特蘭蒂斯,並沒有從這個世界消失。阿特蘭蒂斯又譯為亞特蘭蒂斯,在帕拉圖的著作和希臘神話中出現的一個神秘地區,一個人類至今無法解答的謎。

據說它目前仍然在大西洋深海某一處,而且還不斷發出電視信號。一位居住在北歐挪威的婦人碧姬·法蘭克,就曾經接收到了這麼一個神秘電波,在她的電視機上,清楚見到這個文明古國的近貌。

碧姬的古怪遭遇,最先發生在某年的8月11日。

當時她正在看電視,忽然畫麵受到一陣電波幹擾,跟著出現的便是一個她從未見過的海底景象。這位33歲的婦人,被電視上突然出現的神秘畫麵給驚呆了。

隨後的每一個晚上,這景象不斷重複出現。到了最後,任職於一家科學院做秘書的碧姬,決定找專家來一看究竟。

於是,她就把拍下的照片給他的上司看,她的上司認為很像阿特蘭蒂斯。接著她又把照片拿給華許斯博士,他也認為是阿特蘭蒂斯。

這位興奮的考古學家立即連同他的一位同事、曆史學家夏拿拉幸博士到碧姬家裏觀看她的電視。夏拿拉幸博士也說它確是阿特蘭蒂斯,這絕對錯不了。

從那些畫麵上所見,它似乎是一度繁華的大城市,地點就在大西洋海底某處。過去人們一直都認為阿特蘭蒂斯隻不過是個神話傳說,但現在有了這些畫像,便可以證明這個科技水準超越現在的文明古國,至今仍然存在。

海中神秘的肇事者

1956年7月25日13時許,“多利亞號”與“斯德哥爾摩號”在大西洋上相向航行。到了15時,海上突生濃霧,“多利亞號”進入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水域。

此時“斯德哥爾摩號”所處水域還沒有起霧,22時30分,突然屏幕左角出現一個小小光點。

他知道,這表示在距離19千米的前方正有一艘海輪駛來。23時20分多一點,卡拉美船長也看到熒屏上出現的一個小光點,也同樣知道有一艘船正向著自己駛來。

兩艘船中,“斯德哥爾摩號”比較靠近海岸,南塔島在其左舷方向。“多利亞號”則離岸較遠,它的左舷方向是廣闊的洋麵。當然,按常理,這兩艘船相遇並不會有什麼意外。

“斯德哥爾摩號”三副喬安生,用肉眼也觀察到了一個暗紅色的亮點,在左前方不到3200米處。

喬安生立即下令舵轉右方。這樣好使來船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船左舷的紅燈。

雖然“斯德哥爾摩號”正在采取緊急避讓措施,但在“多利亞號”看來,“斯德哥爾摩號”乃是全速地搶到自己的航道上來,並拚命撞來!

此時已來不及躲閃,隻聽得“轟隆”一聲巨響,“斯德哥爾摩號”那無比堅硬的鋼角已攔腰插入“多利亞號”的船身。“多利亞號”還是失去了控製,並開始下沉。

7月26日上午10時整,“多利亞號”完全沉入海底。雖然搶救及時,還是有52人死亡或失蹤。

我還想知道

1880年,人們在美國羅德文蘭州紐波特市附近海麵上,發現一艘叫“西貝爾德號”的帆船。船上一切完好,船長室裏還擺放著豐盛的早餐,但船上卻一個人也沒有。船裏的人哪裏去呢?至今無人知曉。

海底深藏的秘密

大西洋海底風

早在1918年,德國一艘名為“流星號”的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進行海底考察時,偶然從回聲探測儀上發現,大西洋中部的海底比兩邊高出許多,由東往西竟是1000千米長的凸起高地。

在這之後的3年中,他們作了幾萬次探測試驗,終於發現那裏隱藏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海底山脈。

後來,通過對大西洋的全麵調查,科學家們找到了這條山脈的兩極。它始於冰島,經大西洋中部一直延伸至南極附近,曲曲彎彎長達1萬多千米。山脈的走向與大西洋的形態完全一致,也是呈“S”形,平均寬度在1000千米以上,比兩側洋底平均高出2000米。

它是由一係列平行的山係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山脈露出水麵的頂峰,組成了一串珍珠般美麗的島嶼,其中包括冰島、亞速爾群島、聖赫勒拿島與特裏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