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星星的形狀
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星星,不論是恒星還是行星,都是圓形的。這是為什麼呢?
宇宙中的星球,一般都是對恒星來說的。恒星就像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太陽”,它們都具有很高的溫度,表麵的最高溫度可達到40000度至70000度,最低的也在上千度。太陽表麵的溫度大約有6000度。至於它的中心溫度,那就更高了。不用說別的恒星了,太陽的中心溫度大約有1500萬度。
在這種情形下,恒星上固然不存在那些固體、液體狀態的物質,而都是一些氣體狀態的。
氣體擴散的方向都是相同的,範圍也是大致相等的,同時各部分的氣體,都受到了萬有引力的控製。因此在這些力量取得平衡的情況下,它的外表成了個圓球形,這就是我們看起來的恒星都是圓形的一個理由。
早在17世紀,英國著名的科學家牛頓已經斷定:所有有自轉現象的星球,都應該是球形的或者是扁球形的。
事實正是如此。就拿行星來說,行星本身是不會發光發熱的,它並不是處在氣體狀態的星體,卻是堅硬的固體球。
但是它在剛剛成形的時候,也是一種熾熱的熔化物質。因為它有自轉,這樣形成的球形,在力學上稱為“旋轉球體”,或“旋轉橢球體”。
月亮和一些其他行星的衛星同樣也是圓形或扁球形狀的。這也是因為它們在剛剛形成的時候,劇烈轉動的緣由。太陽是一個熾熱氣體球,它也在不停地自轉,所以它同樣是球形的。遙遠世界中的恒星,都會自轉,最快的達到每秒420千米,因此它本身連同氣體,也都滾成圓的或扁圓的形狀了。
有的人也許要問,恒星既然自轉,它的氣體就不會轉散開嗎?不會的,因為恒星有強大的吸引力,可以把它的氣體控製住,不過,在宇宙中,並不是所有的天體都是圓球形的,例如有些星雲、小行星是呈現不太規則形狀的。
知識小鏈接
宇宙爆炸剛開始不久,整個宇宙處於一種極高溫的狀態,溫度高達100億度以上,光輻射極強。大爆炸理論認為所有恒星都是在溫度下降時產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下降至今天這一段時間為短,即應小於200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