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能預報地震嗎(2 / 2)

利用地震雲來預報地震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由於這種方法觀察方便,無需任何設備,所以不僅受到專業地震工作者的重視,一些業餘愛好者也都躍躍欲試,想驗證一下這種方法的正確程度。

作為一種新方法,鍵田忠三郎也遇到了挑戰。日本“地震預報聯絡委員會東海地區判斷會”的專家認為,這種方法隻能在社會上引起混亂,沒有任何科學價值。東京大學教授荻原尊禮認為,這種方法中講的地震雲純屬巧合。連日本氣象廳主管地震問題的專家也說,有的遠離日本本土,有的發生在海底數百千米深的地方,其前兆不可能在日本本土上空的大氣層中有反應。

地震雲的特點

1.外形呈細長條帶狀,有時如一直線,有時似飛機的尾跡;有時為輻射狀,數條地震雲交於一點,如一把沒有扇麵的扇骨鋪在空中;有時為幹涉紋狀,形似人的兩排肋骨;

2.邊界清晰,此點有別於傍晚出現的輻射狀高積雲,也是幾條長條形雲延長交於一點;

3.出現的時間以淩晨或傍晚居多;

4.其雲多為無端橫出;

5.其色可怖。

地震雲形成學說

熱量學說: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引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麵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電磁學說:地震前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地應力使岩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由於電磁波影響到高空電離層而出現了電離層電漿濃度銳減的情況,從而使水汽和塵埃非自由地有序排列形成了地震雲。

地球的大氣,其實可以看作是一個簡陋的雲室,當地球內部產生輻射時,大量穿透力極強的離子穿過地殼進入大氣,在適宜的條件下,水滴沿輻射軌跡凝聚成雲,這就是所謂的地震雲。這個假說叫“地震的核爆炸假說”。目前,對於地震雲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雖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地解釋地震前出現的這種現象,所以至今還是個謎。

在線小知識

輻射狀地震雲:這種雲從某一點向外呈指狀輻射,主要出現在早晨和傍晚,由於霞光的關係可以有不同的顏色,雲的輻射中心多位於震中的上空。這種地震雲可能主要與近距離的地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