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在關心飆升的油價。但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在未來幾十年內,人們可能會像今天關注油價一樣關心在超市裏擺放的各種食品的價格。未來人們的食品的價格可能比現在翻50倍。如果生態平衡繼續遭受破壞,人們生存的這個大家園將不再安全。
如果溫室效應繼續橫行,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因素。極端高溫將使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它正在危害你的呼吸、你的心髒、你的皮膚,厲害的程度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人類造成了地球的“不平”,而地球正在報複人類!
在線小知識
人類對地球表麵的影響已經大不同於昨天。同自然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會釀成惡果。關愛環境人人有責。我們可以選擇將個人二氧化碳排放降到最低,我們隻需要作出決定使其生效。
臭氧空洞的災害
是誰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是誰正在快速地“吞噬”著被人類稱為地球保護傘的臭氧層?這是不得不令人深思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類的生活過得越來越愜意,坐在家裏享受著現代物質文明的成果。夏天快到了,人類舒適地坐在家裏享受著從空調機吹出來的自然風,吃著從電冰箱裏拿出的冰淇淋,絲毫感覺不到夏天的到來。殊不知電冰箱與空調所排放出的氟氯代烷正在加速破壞人類的“保護傘”——臭氧層。如果臭氧層遭到大量地吞噬,就會形成前所未有的臭氧空洞,這樣,日光中的紫外線就會對人體的皮膚造成傷害,還使整個地球的溫度火速上升,產生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不僅破壞了生物的生存環境,而且直接威脅到了人類的身體健康。
罪魁禍首是冰箱
電冰箱裏所含的那麼一點點的氟裏昂是否真的對人體有危害呢?在早先的50年裏,無人提及這個問題。直到1973年,墨西哥裔美國化學家馬裏奧·莫利納首次對人類發出了警告。他指出地球的臭氧層已受到損害。當他提出這個警告時,無人理睬他的理論,也就不了了之了。
據有關資料顯示:臭氧層出現空洞與電冰箱、空調有關。電冰箱能製冷並完好保存食物的新鮮,空調能吹出自然風、調節室內的溫度,都與氟利昂這種製冷劑有關。氟利昂在常溫下都是無色氣體或易揮發液體,略有香味,低毒,化學性質穩定。但它也能變成氣體,當它揮發到臭氧層中,能破壞臭氧的整體結構,從而使臭氧的濃度減少產生空洞。除此之外,隻要是含有氟類的物質,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也會排放到大氣中造成臭氧層出現空洞。電冰箱、空調製冷劑的氟氯代烷的大量排放、漂浮在大氣高層中,在太陽紫外線的輻射、分解下使臭氧日益減少,破壞著人類的天然屏障。不僅如此,還影響人類的身心健康,造成整個生態係統失衡。
臭氧空洞,人類麵臨“滅頂之災”
近十年來,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個,總麵積近4000萬平方千米,接近地球表麵積的十分之一。如果這樣長期持續的話,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使人類和動物遭受滅頂之災。
據國外媒體報道,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們就俄遠東地區的4處被發掘的“恐龍墓地”進行研究與試驗後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與臭氧層空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資料顯示:1985年,英國南極考察首次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有一個空洞,麵積與美國國土麵積差不多。當時轟動了世界,也震動了整個科學界。據有關資料顯示:1994年10月臭氧空洞曾一度蔓延到南美洲最南端的上空。
日本環境廳發表的一項監測報告稱:1998年的9月~12月的南極上空出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臭氧層空洞,空洞可達2720萬平方千米,是曆史上最大的臭氧層空洞,而且是持續時間最長的。這足以說明,大氣層上部的臭氧仍在不停地減少。這項監測報告中還指出,日本北海道上空的臭氧量在過去的10年間減少了近3.3%。
近幾年以來,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較以往擴展近一倍,已達2100萬平方公裏,比兩個中國的麵積還大。
由於臭氧層遭到嚴重的破壞,增加了人類患皮膚癌的機率。有關業內人士對此作了一項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臭氧減少1%,皮膚癌患者就會增加4%~6%左右,以黑色素癌為主;當電冰箱排放出的氟裏昂揮發成氣體時,將會傷害人類的眼睛,增加白內障患者,由白內障而引發失明的人數將增加1萬~1.5萬人。如果再不對臭氧空洞采取措施,到2075年,將導致約有1800萬例白內障病例的發生;同時會削弱人體免疫力,增加傳染病患者。臭氧空洞的出現,造成全球生態係統失衡。有關科學家們專門對農產品減產及其品質下降作了試驗,有200多種作物對紫外線輻射增加的敏感性,顯示出有將近2/3的農作物品質的下降與臭氧空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科學家們還做出一個算術數據,臭氧減少1%,大豆就要減產1%。
另外,臭氧空洞也大大減少漁業產量。紫外線輻射也可殺死10米水深內的單細胞海洋浮遊生物。並且還有破壞森林的作用。任誰也想不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禍首”竟然是在工業和生活中所使用頻繁的製冷劑氯氟烴類化合物。人類也萬萬沒有想到,氟氯烴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跑到天上去闖禍,給人類世界帶來“滅頂之災”。
在線小知識
臭氧層能吸收紫外線,是地球一切生命的保護傘,是保護人類的天然屏障。沒有它,地球一切生物會遭受滅頂之災。所以,聯合國不斷強調臭氧受到破壞的危害。
空氣汙染的禍首
在車水馬龍的街頭,一股股淺藍色的煙氣從一輛輛機動車尾部噴出,這就是造成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汽車尾氣。“汽車災難”已經形成,由此帶來的汽車尾氣更是害人不淺。
現在世界上所有大城市麵臨著空氣汙染惡化的問題。在歐洲許多城市,汽車尾氣排放是空氣中PAH汙染的主要來源,占全年的35%。研究發現,汽車尾氣中有上百種不同的化合物,其中造成空氣汙染的有固體懸浮微粒、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鉛及硫氧化合物等物質。這些汙染物還會通過大氣化學反應生成光化學煙霧、酸沉降等二次汙染物。一輛轎車每年排出的尾氣比它自身的重量大3倍。汽車排出的尾氣正危害著每一位走在大街上的行人。
汽車尾氣,空氣汙染的“頭號殺手”
在現代文明的今天,汽車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汽車尾氣卻是大氣的主要汙染源。自1886年第一輛汽車誕生以來,它就給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並經過長期的發展成為近代文明的支柱之一。但是在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汽車產量和持有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汽車尾氣也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甚至還會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據國際醫學權威專家經過臨床研究表明:目前,人類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空氣汙染成正比,世界各大城市的肺癌發病率大於近郊,近郊區大於遠郊區,統計出的比率為150∶16∶1。這些駭人聽聞的數據,讓人不寒而栗,也讓地球人類憂忡忡。如果再不下大力氣治理車輛尾氣的排放,全球各大城市空氣汙染將更加嚴重。
汽車尾氣的排放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大城市空氣汙染的“頭號殺手”。據有關業內人士統計,在車輛不多的情況下,大氣的自淨能力尚能化解車輛排出的毒素。但由於車輛的過多而直接導致交通擁堵時,汽車本應具備的便捷、舒適、特效的特點卻被過多的車輛逐漸抵消。汽車尾氣中含有氮氫化合物,是致癌物質,是一種高散度的顆粒,可以長期在空氣中懸浮不定,被人體吸入後不能排出,積累到臨界濃度便激發形成惡性腫瘤。汽車尾氣對人類的危害表現為由於大量排出二氧化碳等被稱為溫室氣體的氣體,一旦進入空氣中,可以產生溫室效應,使冰川融化,全球變暖;另一方麵,還可破壞地球的保護層——臭氧層,加速氣溫急劇升高;此外,可引起地球氣候不正常的反映,比如會出現酸雨、黑雨等不良現象。空氣汙染問題到目前為止已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減少汽車尾氣,潔淨大自然空氣汙染成為21世紀全人類共同麵臨的重要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