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醃菜(1 / 1)

醃製鹹菜使用生芥菜,也叫做雪裏蕻,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可是它卻不很嬌慣,山地上有一塊地壟,人家建造房子挖的黃泥坑,堿性的泥土往往寸草不生,然而經過一番平整,它在這裏長勢旺盛,土坑窩風,它隨遇而安,齒形的莖片長得豐腴翠綠,似個大家閨秀。

鹹菜的醃製方法很簡單,隻要在春日的陽光下,幹曬一天,並不抽幹水分,絞折梗莖,放進酒QIN或者大頭缸裏,一層踩實,撒一層白花花的鹽,一層踩實,撒一層白花花的鹽,要按緊,否則要囊臭,所以人在缸中,不停地轉圈圈,踩踏,踩踏得吱嘎吱嘎地響,有時,轉的圈數多了,腦子發暈,也不覺的累,而樂得直想笑。

四五天以後,菜的梗莖還綠得發脆,已經可以取而用之,鮮嫩味美。但鹹菜是常年食用,所以一般等到它醃製得發黃發黑,所以當地也叫黃花菜,或者叫黃金菜,據汪曾QI說,鹹菜的醃製始於尼姑,因為佛家長年不茹腥暈,又不能常得鮮蔬菜,於是醃製鹹菜作為常年下飯,我想芥菜性辛辣,醃製是最科學的食用方法,食物一道,往往是幾千年的摸索比較,不是傳說那樣簡單,隻追求強趣味。

鹹菜醃製不好,往往有一股腳臭味,大家都說那是踩踏時,腳沒有洗幹淨的緣故,我想這一定是踩壓不結實,或許是鹽的放置不夠量,導致鹹菜的變質,不過大家都這樣說,所以醃製時,踩踏的最佳人選當是我們小孩。

鹹菜的食用,往往配以其他佐菜,我在中學時,中飯自帶菜肴,主食就是鹹菜配豆腐,油炸的豆腐金黃,而鹹菜黑中透黃,放在罐頭瓶裏,塞在課桌底下,大致可以食用一周,不過豆腐也比較貴重,因為不是自製,是購買的,雖然價格低廉,那也是奢侈品。有時為了節約,就直接用豬油炒了吃,黑鹹菜冷卻後,豬油結成乳冰,感覺是黑玫瑰塗了一層白,嵌在剛出籠的飯盒裏,慢慢融化,令人爽口。

最精致的鹹菜豆腐,要屬那年正月年夜飯叔伯們聚餐,是奶奶的拿手菜,因為要招待客人,奶奶放油毫不吝嗇,我忘卻了在客人麵前不可貪箸的家訓,不停地伸筷子,既有點光明正大,又有一點小心翼翼。常年吃的鹹菜豆腐都是冷冰冰的,這次還冒著熱氣,菜莖上還富得流油,吃也要吃出一個溫馨來,而且祖母的教訓隻是吃飯不要站起來,筷子不要伸遠,而這碗菜就放在我的麵前,所以我沒有理由不放懷大吃。但是家裏有客在食,就不能老占飯桌位子,更不能放量大咀大嚼,為了這個記不住的訓誡,腦門沒少挨父親的勺栗子,這不,我又記不住了,奶奶輕輕地在桌子底下踢了我一腳,我就問為什麼,叔伯們都笑了起來。

這幾天,朋友相約老房子,這是一家川菜館。我發現醃菜還有一種新方法,名稱叫酸菜,名如其味。放辣料,辣得喉嚨絲絲幹冒氣,如果不是場地過於狹窄,真想站起來,蹦三蹦,再用礦泉水洗幾下喉嚨。況且大家都說芥菜這樣醃製,營養成分全流失,我不是十分喜歡。

我還是喜歡家鄉口味,當地鹹菜配小黃魚。首先黃魚清水下鍋,煮沸,浮一層油,施以鹹菜清煮,味道鮮美。這也是吳越特有的風味。湖南來的朋友就不習慣這種吃法,十幾年前怎麼勸,也無法下口,可是現在也喜歡那種原汁原味的美。我不需要鳳翅龍肉,桌上放著這一碗小菜,就開胃。幾年以前,鹹菜以幹、滿、油為特征,那是為了充饑,現在以清淡、多鹵汁為特征,那是為了品嚐為主,我往往把湯汁都喝幹淨了,大家都笑,可是隻要大家能都笑,於我還有何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