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龍虎山的丹霞絕景(1 / 2)

江西龍虎山的丹霞絕景

東漢中葉,正一道的創始人張道陵在江西鷹潭龍虎山,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

龍虎山丹霞麵積200平方千米,是我國丹霞地貌發育程度最好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壯年晚期丹霞地貌的典型地區。它的美妙在其山水和崖墓群構成了“一條澗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的奇麗景象。

龍虎山丹霞所處的江西省東北部,是信江中生代紅色盆地,位於揚子古板塊與華夏古板塊結合帶的東段,南靠武夷山隆起帶,北臨信江河穀。信江盆地上的白堊統河口組和塘邊組是丹霞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

信江河穀兩側主要為準平原化的低丘崗地,零星殘留著的孤峰或孤石,隻有龍虎山和龜峰等地保存著峰叢、峰林、孤峰、殘丘等地貌組合,像兩大盆景屹立於準平原化的信江盆地南緣。

龍虎山丹霞地貌總體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多在300米以下。其中丹霞地貌區最高峰是龜峰的排刀石,海拔401米,最低點48米,最大相對高度353米。

龍虎山丹霞地貌類型典型多樣,分布集中,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區內丹霞地貌成因類型大致有水流衝刷侵蝕型,景觀代表有一線天、陡崖、嶂穀等;有崩塌殘餘型,以象鼻山、仙桃石為典型代表;有崩塌堆積型,以蓮花石、玉梳石為典型代表;有溶蝕風化型,以丹勺岩、仙女岩、仙人足跡為典型代表;有溶蝕風化崩塌型,以仙姑庵最為典型。

在形態上,龍虎山丹霞有石寨、石牆、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叢、峰林、一線天、單麵山、豬背山、蜂窩狀洞穴、豎狀洞穴、天生橋、石門等,並有各種擬人似物優美絕倫的造型地貌。

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之謎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

龍虎山丹霞分為仙水岩、龍虎山、上清宮、應天山、鬼穀洞五個景區,景區之間以瀘溪河為紐帶,呈串珠式分布。由紅色砂礫岩構成的龍虎山共有99峰、24岩、108處自然及人文景觀,奇峰秀出,千姿百態。主峰海拔247米,秀美多姿。

景區內的丹霞地貌類型多樣,較為集中地分布於龍虎山和仙水岩景區,麵積約40平方千米。分布上由南到北,地形上由高到低,景觀由密到疏。

流經景區的瀘溪河河段長43千米,似一條蜿蜒的玉帶,由東南至西北將兩岸的丹崖地貌景觀巧妙地串聯起來,山立水邊,水繞山轉,山水交融,相互映襯。

從龍虎山山麓沿瀘溪河乘竹筏西行,在七裏之內就分布有100多座山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稱為“仙水岩”的24座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