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元謀孕育的土林之冠(1 / 2)

雲南元謀孕育的土林之冠

土林是流水侵蝕的一種特殊地貌形態,它是特殊的岩性組合,構造運動、氣候、新構造運動頻繁,地殼抬升速率快,流水侵蝕力強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相互影響而形成的。

在150萬年前的第四紀早期,元謀地區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森林茂密、動物繁多、氣候溫和、食物豐盛,是人類先祖元謀人的生活樂園。

星移鬥轉,原始生態發生變化,河流帶來的大量泥、沙、礫石填沒了湖泊,摧毀了森林和遠古部落,埋葬了部分古人類、動植物和古文化遺址。

之後,新構造運動使平緩的河湖地層隆起成為丘陵和山岡,並在局部逐漸發育了鐵質風化殼和透鏡狀膠結構物質。此時的元謀,日照強烈,降雨集中,幹濕雨季分明。

氣候的幹燥與降雨量小是土林發育的重要條件,土林的穩定性非常差,因此,一般隻在年降雨量小、降雨頻率低、雨季短的地方擁有或遺存。而元謀則正是處於氣候幹燥、降雨量少、雨季不長的時期,所以對土林的侵蝕量低,非常適合土林的生育發展和保護。

在炎炎的夏季,風雨特別是暴雨成為大自然無窮威力的雕刀,它們將有鐵質風化殼遮擋和透鏡狀膠結構物質黏合的地層,慢慢雕刻成龍柱、宮殿、廟宇、城堡和人物鳥獸等形狀,周邊鬆散的堆積層則被流水衝刷、卷走,形成大小不等的衝溝。

年複一年,衝溝不斷增加、延伸、擴大,使那些戴著黑鐵“帽子”的沙土造型更加突出,終於成就了土築的森林這一千古奇觀,形成了罕見的元謀盆地土林群落。

因為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盆地兩側逐漸被掀起,地層向東傾斜,而土林又是半膠結的土體,成岩度較高,低角度傾斜的岩層對其穩定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形成高大土林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於元謀盆地在第四紀就發育了矽、鉛、鐵等化學物質成分組成的風化殼,而發育在土林的風化殼主要是紅色鐵質風化殼,成為褐紅色,一般厚0.5米至1米。

土林所在的地貌部位是平緩的丘崗上部或高階地上,當地殼抬升,河流下切,衝溝發育,形成了土屏、土柱,堅硬的風化殼則起到了對下部鬆軟土層的保護作用。

土林位於地下水之上的色氣帶中,根基牢實,較為穩定。而組成土林的半膠成岩度較高的土林對其自身穩定起著決定性作用,多層保護蓋層增強了土柱的穩定性,降雨則是影響土林穩定的最主要外在因素。

土林的發育可以分為片蝕、紋溝、細溝、切溝、衝溝、侵蝕盆、寬溝和殘丘夷平五個階段。土林的類型按色彩分有紅、黃、白、褐色共四種,按形態分為錐柱狀、城堡狀、峰叢狀、城垣狀、幔狀和雪峰狀等多種。

經過地質研究表明,元謀盆地土林至少發育形成過兩次。一次是在60萬年前的更新世老衝溝堆積以前形成,後被流水帶來的泥、沙、礫石埋沒,造成了更大的丘崗。

另一次是在15萬年前的晚更新世,新衝溝堆積以前形成。元謀土林總是在發育形成——埋沒消亡——再發育形成的規律中無限循環。

土林形成所需要的時間大約在960年至6490年之間。最早形成於全新世的大西洋期,最晚形成於亞大西洋期,高大的土林是全新世亞北方期的產物。

新構造運動不僅提供流水侵蝕的勢能,同時也控製了土林的發育走向。

由於元謀盆地新構造運動頻繁,使半膠結的地層發育節理和小斷層控製了土林發育的主溝,從而形成了區域性控製節理的虎跳灘土林、新華土林、班果土林等多處土林。而這三座土林也一起構成了元謀盆地土林群落中麵積最大、景點最壯觀、發育最典型、色彩最豐富的土林。

虎跳灘土林距元謀縣城32千米,總麵積6平方千米,已開發2.2平方千米,景區所在地的海拔在1050米~1200米之間,發育於一套河流相間礫石層、沙層夾黏土層的地層中。景區主要由一條主沙箐和34條幽穀組成,分為4個片區,有主景點9個,小景點127個。

土林分布密集,沿衝溝發育,形態多以城堡狀、屏風狀、簾狀、柱狀為主,土柱高低不一,錯落有致,一般高度在5米~15米之間,最高達4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