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奇山——安徽黃山2
名人足跡中的黃山美景
隨著時間的流逝,黃山的美景漸漸被人們所熟知,到了西漢,黃山有一位道士叫竇子明來到黃山煉丹修道。竇子明為西漢沛國人,是一個縣令,他篤信道教,閑暇時常到九華山宣講道教。
傳說,有一天他在拾寶岩下的溪水中釣到一條白魚。他將魚帶回住處,讓夥房去烹飪。當夥房將魚劃開後,發現魚腹中有一素絹,上麵畫滿了似字又非字的符號。
夥房將素絹給了竇子明,竇子明仔細一看,欣喜若狂,連聲說道:“善哉!善哉!”
原來,此絹乃天書,上麵記錄的是如何煉丹、如何服食。於是,竇子明辭去了官職,按照天書的指點,來到了黃山采集礦石煉丹。
竇子明在黃山整整待了3年,仙丹才煉成。竇子明服食之後,頓覺騰雲駕霧。他恍恍惚惚登上一座名叫仙姑尖的高山,隻見山下的溪水中忽飛起一條白龍,搖首擺尾飛到竇子明麵前。竇子明騎上白龍升仙而去,從此仙姑尖由此改名為仙人峰了。
不久之後,竇子明的兩個女兒去黃山看望父親的時候,發現了竇子明留下的書信,得知父親是吃了仙丹飛身成仙了,於是她們兩個也服食了父親留下的丹藥,在仙人峰東邊的鳧雁峰化鳧升天了。
竇子明煉丹升天的神話,引來了許多想升天成仙的道人,其中最突出的要算是晉代著名道士葛洪了。
到了公元747年的唐代,唐玄宗篤信道教,於是把此山正式命名為“黃山”,並把6月16日欽定為黃山的生日。
李白的少年時受道教影響很大,好任俠,喜縱橫,常去道觀與道士訪仙論道,而且他自己還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道士,因此李白早想到黃山神遊一番。
公元754年初春,李白客居其叔李陽冰的寓所。一天,他收到一封書信,展開便有兩句話出現在眼前:“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書信的最後落款是他的好友涇縣縣令汪倫。
李白本是性情豪爽之人,好遊善飲愛交友,心想既然有這麼好的地方那還等什麼,於是水陸兼程趕到了黃山的桃花潭。
剛到村口,便看到兩個人一前一後趨迎上前,為首的正是汪倫。不待汪倫開口,李白搶先問道:“汪先生,你的十裏桃花呢?”
汪倫一揖到底,從容地回答道:“此地叫桃花裏,潭東十裏渡口有桃樹一株,春天花開,香飄十裏,故稱十裏桃花。”
李白聽完,微微一笑:“那麼這萬家酒店呢。”
汪倫身後閃出一人,底氣十足:“小人姓萬,名駿,世代居住桃花潭,有家傳釀酒手藝,開了家酒店,起名為萬家酒店。”
李白聽後,哈哈大笑:“好好好,十裏桃花伴萬家美酒!”
李白在桃花潭停留一月有餘,每日與汪倫和萬駿在桃花潭旁飲酒闊論,很是快活。時間過得很快,但再多歡情終有一別。
汪倫等人在岸上和著蛇皮鼓的節奏手拉著手踏步高歌,李白迎著風徐徐揮手,聽著那忽緩忽急時高時低的歌聲,心中一熱,脫口而出: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然後李白取道太平龍門嶺,來到位於黃山北門的芙蓉嶺。麵對千峰競列、萬笏朝天的氣勢,看到矗立在眼前的芙蓉峰,他吟到: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據後來清朝洪亮吉、淩廷堪合撰的《寧國府誌》記載:“芙蓉峰,太白嚐遊此。”黃山中的芙蓉峰就是為了紀念李白的黃山之遊,而取名芙蓉峰。
此後李白西行上湯嶺,沿山而遊,來到從南麵遊黃山的第一站,即古稱桃源仙境的溫泉,桃花峰有桃樹千株,三月盛開時霞光豔影,花謝時落紅滿溪,很是壯麗。
這日,李白攜壺策杖佩劍沿桃花溪而上,突見不遠山崖處有瀑布如白練懸天拂石而過,如琴弦彈奏出天籟之音。李白遊興大增,倚在泉下一塊巨石即後來的醉石下不走了,在此觀景飲酒聽泉。
醉意恍惚中,李白想起了長安城裏公孫大娘的《劍器舞》,便仗劍起身繞石三圈,長嘯數聲後俯於醉石旁,大呼:“此地甚好,我且先睡一覺,哪怕天子呼來也不上船。”
李白的赫赫詩名和曠世才氣讓隱居黃山的高人名士十分仰慕,都以與李白交友為榮耀,以獲李白贈詩為幸事。李白遊黃山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這時住在黃山夫子峰下碧山村有一個名叫胡暉的大唐學士,他盛情邀請李白由譚家橋碧山而入黃山。
李白聽說胡暉養有一對白鷳,是家雞所孵,從小就進行馴養,極通人性,於是就接受了胡暉的邀請,前去拜訪。
白鷳是黃山的珍禽,嘴爪鮮紅欲滴,體形優美,羽毛白質黑邊,美似錦文,每一展翅,則文采斑斕。也許白如雪的白鷳觸動了詩人灑脫無羈、清高自守的心境,他把白鷳放在掌中喂食、撫玩,愛不釋手。
胡暉見李白如此珍愛,願意將白鷳奉送而求詩一首。李白欣然應允,急筆揮就《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有序》:
聞黃山胡公有雙白鷳,蓋是家雞所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以其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鳥耿介,尤難畜之,餘生平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輒贈於我,唯求一詩,聞之欣然,適會夙意,因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
白鷳白如雪,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裏,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
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
李白從胡暉住處離開後,就前往了黃山白鵝峰的溫處士住處。原來,早在李白碧山賦詩求白鷳之時,黃山白鵝峰的溫處士已經來請李白了。
李白在溫處士的住處夜同榻,晝同遊,盡情遊覽了黃山的美景,直呼黃山是集天地精華的聖地,特別是在北海見到了自己兒時夢境裏的夢筆生花,更感黃山大矣、富矣、神矣、妙矣,是造物之出奇無窮,天地之秘藏無盡。
據後來五代詩人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生花》記載:“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麵對大自然賦予黃山的生花妙筆,李白略略沉吟,一下筆《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就把黃山寫得非同凡響: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鬆。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岩曆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李白這次來黃山,還想解開一個多年前的情結。據《太平廣記》記載,李白出長安後,一天,在洛陽旅館的牆壁上看到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人歌隴上,穀鳥戲岩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讀後連聲讚歎:“這真是仙人的詩啊!”。後來他打聽到這首詩是黃山歙縣人許宣平所作,從此心裏裝下了許宣平這個人的影子,揮之不去。這次來黃山自然是要拜訪一下,以償夙願。李白來到歙縣紫陽山,費盡周折沒有尋訪到許宣平,倒是留下一個充滿玄機的故事!
這日,李白來到紫陽山下,見渡口有隻小船,一個鶴發童顏的老翁正站在船頭,李白忙上前詢問許宣平家居何處。老翁手指船篙,悠然答道:“門前一竿竹,便是許公家。”
李白謝過老翁繼續趕路,乍一回味兩句話,老翁的船前不正是一竿竹嗎?恍然大悟,折回渡口,隻是老翁和渡船已經不在了。
李白有些悵然,這時他想起了東晉王徽之“雪夜訪戴”的故事,於是揮毫寫下了《題許宣平庵壁》:
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
煙嶺迷高跡,雲林隔太虛。
窺庭但蕭索,倚柱空躊躇。
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餘。
在李白的心中,黃山是詩山,是詩意的名山,是詩情的高山,更是充滿詩境的自由神仙之山。他在遊曆黃山的曆過程中,還寫下許多其他著名的詩,如《夜宿黃山聞殷十四吳吟》《至陵陽台山登天柱石,酬韓侍禦見招隱黃山》《山中問答》《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刺灘》和《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等。
在黃山北海散花塢左側,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筆尖朝上的毛筆,峰頂巧生奇鬆如花,故名“夢筆生花”。這座奇峰,傳說也跟李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相傳,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便昂首向天,高聲吟道: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李白吟詩聲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方丈。他走出山門,細細一看,隻見一位白衣秀士,風度瀟灑,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
當得知這位不凡之客原來是“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白時,方丈急忙吩咐小和尚抬來用清泉釀製的米酒,還拿來文房四寶。方丈盛滿了一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一飲而盡。
倆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
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別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字,讚歎不已。
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那毛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
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鬆樹,矗立在散花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