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早餐一如進補,肉骨茶加油條,或是半生熟蛋(澆上黑醬油吃)喇沙咖央多士南洋獨特咖啡,非常濃烈,充電足夠一天之用,不管是中藥香咖啡香,能把睡魔驅逐出境。
比起來,台灣清粥小菜、虱目魚丸湯、永和豆漿燒餅油條,偏於「暖」,暖心暖胃就可,刺激不大。
我喜歡埃及開羅小酒店的早餐,很好玩,一皿一皿的是各色豆醬,青紅皂白一如稀便,手撕彼得包蘸著吃,有不同風味。這些「豆泥」並非廣東人俗謂之「豆泥」(差勁、寒酸)。
歐美早餐豐盛但來去那幾款,而香港早餐選擇多,粥粉麵飯豬牛雞一盅兩件……還可選太陽蛋、白烚蛋、七分蛋、兩麵焦、沙律、蛋餅。不過很少在香港吃早餐,多是趕功課開了個通宵,吃過早餐再睡。
旅遊在外,才悠閑地吃早餐。
在日本,大部份麵包店就是早餐店,六時半至七時開門,先傳出陣陣誘惑之極小麥特有芳香,各人隨意挑揀新鮮出爐麵包,再加一杯飲品,在店內一角享用,為一日之始作好準備。
百貨公司地庫和食品超市(如阪神)有發芽玄米便當、八爪魚丸子和煎餅、壽司……但麵包一流。大阪梅田區的麵包店我都熟悉,而且知道啥是「鎮店之寶」。常去阪急三番街Cookhouse,那兒的牛角包格外香酥可口,外層蜜糖焦脆,勝過任何餡兒,一出爐即被搶購一空。每月推出配合季節時令新設計,叫人驚喜,例如本月有天然酵母栗子蛋糕、紫芋包、蛋沙律十穀三文治、生火腿楊花小蘿卜沙律、三芝(三款芝士)包。
雖愛日式麵包店,不過他們的飲品非我心水,又貴又淡又不好喝,尤其是奶茶,色如洗碗水,咖啡若非名店炭燒,口味隻一般。但售價在300-600,折合港幣廿多元到五十多元,不值。
其實有一家很吸引,是自助形式,果汁茶啡等飲品可以自調濃淡,十五款即烤麵包(綠茶、洋蔥、枝豆、玉米、罌粟籽、小牛角、甘筍、奶油、黑麥……軟硬都有)牛油果醬任用,喜歡麵包的人最愛了,個個小巧玲瓏,幾口幹掉,不會太撐,而且質料不錯,店名BAQET——可惜我是離日之前,在關西國際空港吃的早餐。沒得回頭,特別美味。再盡情,難再享,惟有下一回。
每次回來都懷念絲襪奶茶,間中恢複港式早餐。平日遲起沒怎麼收過免費報紙,清晨地鐵站快餐店附近,左一份右一份的遞來,掀掀也不錯,但已天天看上幾份日報,實在太多了,看不完。師奶們則沒職業所需,且有的是時間,足足歎上一兩小時。
這天排隊時,店員問:
「要不要加黑鬆露菌?」
「嚇?什麼?」
「加四元,有黑鬆露菌配炒蛋。」
——深秋,此珍菌當造。我在酒店「豪」過,黑(或白)鬆露炒蛋加多士加咖啡,那早餐是$180加一。如今你告訴我是四元?試問能有什麼?
俄羅斯富豪,英超車路士班主阿巴莫域治,在紐約吃一頓,不外鬆露牛扒紅酒,就花了52,221美元(港幣四十萬)。世上貧富懸殊各有各的命運,本城升鬥小市民多付四元扮「歎」鬆露,已心滿意足——香港就是這樣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