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和膠布(2 / 2)

日本的藥水膠布稱「救急絆創膏」,花款最多了,還有名人明星畫像,一套九組共十八枚,售?67。Fans得到偶像「嗬護」,體貼又窩心。包裝用上明豔亮麗的紅色黃色,發揮正能量,快速複元也靠心理作用。雖然此乃商業行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點子和心思。

不知會不會印上MJ肖像招徠呢?不忍心吧?

流行樂天王米高積遜(1958-2009)猝逝已近月。生前種種,都被曝光炒作。有關「疑似謀殺案」的調查在進行中,MJ是否因注射過量麻醉藥暴斃大家不知,日日見報皆舊事重提,他因整容、激光漂白等手術痛不欲生,須靠烈性鎮靜劑致陷入昏迷「喪屍」狀態才可止痛。1984年拍攝百事可樂廣告時,現場煙花特技失誤,過早燃點,令他頭發著火,燒成禿頂,因這次頭皮和麵部二至三級燒傷,接受多次手術,叫他走上濫藥不歸路。廿五年來,混藥重藥,還注射到體無完膚,全身布滿針孔,右邊小腿甚至潰爛焦黑一片,可見在手臂、肩膊、上半身,已找不到可供注射藥物的靜脈血管了……

盡管MJ有不少負麵傳聞,但他也是一位傷者,掩埋傷口強抑痛楚,盡力娛樂、啟發、撫慰大眾。

看不到傷口,不等於沒有傷口。修複得快,也不等於沒傷過。而且一個人年紀漸大,幾乎什麼事都慢下來。「緩慢」,部份原因是身體反應和補足有了變化,另一部份原因,則心灰意冷不以為它會好過來——一個灰心的人,天天麵對傷口看成習慣。

科技發達,人們已使用液狀絆創膏,即隱形膠布,把這液體塗或噴在傷口上,實時凝結成一層貼膚、防水、快速黏合的薄膜。由於有火酒,所以消毒一剎特別痛,過後,不覺它存在,也忘了傷口,若無其事如常作息,洗澡也不礙。

全球最最最薄的納米膠布乃日本科學家發明。由蟹殼中的殼聚糖和昆布的海藻酸鈉等物質製造,厚度由數十至一千納米,可以像保鮮膜般,貼在內髒以及不平滑的表麵,加速器官傷口愈合(臨床實驗是:一頭狗受傷的肺部痊愈了)。

納米膠布不易撕裂,也不必,因會隨傷口愈合自然分解。

但生離死別、錯愛癡迷、被人出賣、心血成灰、人前出錯、暗夜飲泣、冤枉、委屈、白眼、遺棄、失意、攻訐、侮辱……人生無形傷痛太多了,複元不易。

我們更向往一種超級的「救急絆創膏」,不但應付內髒,也嗬護憐惜覆蓋脆弱的心靈。有沒有?

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