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微小美人(1 / 2)

「名水美人」?

在日本百貨公司地庫超市,發現生鮮蔬菜專櫃,有這個稱號。可見乃生於好水,成長豐盈,吸引目光,增進食欲的食材。

走近一瞧,透明袋裝,醒目的翠綠大字,原來是芽菜。這些日式芽菜售價在港幣近二十元。如果我們到菜市場豆製品攤檔,那兒的豆腐豆卜豆芽……就便宜多了。尊為「美人」,隻因為精致。

豆芽出身寒微。

它的母親是綠豆。一般人瞧不上眼。「芝麻綠豆」地位肯定不高,喻事指小兒科,喻官則不過九品。綠豆當然也有功能,清熱解毒消暑健胃。綠豆沙、綠豆糕、綠豆粥、綠豆湯,都是夏日佳品。綠豆還可製作粉皮、粉絲、粉條。

綠豆發芽後,別名芽菜仔,這個階段仍未夠得上「美人」,一般芽菜仔未必發育得壯健,膚色亦未必潔白可人。某些頭頂子葉和萎芽,足下是些殘根,賣相欠佳。經過細心挑選加工,把「頭」和「尾」等雜質全部摘去,隻剩莖部,它們透明、飽滿、健美、短脆,泛著閃亮銀光。恰如少女初長成。

上述過程必須人手操作,一根一根的摘,是「心機菜」。從前好些老婦,圍坐市場一隅摘芽菜,布滿皺紋的經過歲月的手,為初見世麵永不變老的芽菜仔做工夫,讓之堆放在另一「完成品」的兜裏,脫胎重生,醜小鴨成了天鵝,綠豆芽亦搖身一變,雪膚花貌,冰肌玉骨——此時,它們喚作「銀芽」,才稱得上「名水美人」。

有些營養專家認為,豆類的精華,經水泡發芽之後,仍存在於胚芽部份,把它摘掉,隻吃中段,有點不化算。可是連根帶須連頭帶尾的吃芽菜,有著窮酸味,不講究,當然這是「勢利」,不必理會。愛怎麼吃就怎麼吃吧。

不過也有醫生說,綠豆芽發芽過程中,將蛋白質分解為易於吸收的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倍增,又能避免食用豆類後產生的脹氣情形。經人體消化,主治體內乳酸堆積,可抗癲癇病發作。

說真的,豆芽本身沒什麼特別味道,隻是質感爽脆,形體鮮亮。即使摘得完美的銀芽,亦可貴可賤。還有,可葷可素,可濃可淡,可粗可細——一如「百搭」。

此物四季不缺,任何小炒都配合得宜,肉絲、雞絲、火腿、豆幹、粉絲、冬菇、筍絲、韭黃、木耳、蛋絲、甘筍、菠菜……全部好拍檔。挑其中幾樣炒好,便是春餅、春卷、腐皮卷的餡兒。

蔡瀾魂牽夢縈的福建炒麵,除豬油、大地魚粉末、豬油渣、魷魚、肉片、黑醬油之外,黑漆漆烏油油之中,怎少得了銀亮豆芽?大牌檔豉油王炒麵、台南擔仔麵、新馬叻沙米粉……甚至我們午夜肚子餓,隨便弄碗方便麵,加一把豆芽,連湯也馬上美滿清甜了。吃的時候還有兩種口感。

江南民間小炒,有道「白蛇炒青蛇」,乃夏日小菜。你會奇怪,白蛇珍稀青蛇劇毒,炒作一堆一來昂貴二來有中毒之虞,聞之色變。而且傳說中杭州西湖這白蛇與青蛇姊妹相稱同生共死愛恨交加,怎麼成為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