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答:謝謝魯平,也謝謝醒龍和《芳草》雜誌。我想說,你的閱讀和評價,我以為不僅是對我個人的作品,其實是在中國文學繁蕪且不斷變化的浪潮中,你們的視角裏有著對多民族文學的一種熱情關注。我知道近年來,《芳草》曾特別留意為一些少數民族作家開辟窗口,並多次以各種方式邀約他們的作品,這對許多身處邊疆有著明顯文化差異的寫作者無疑是一種動力,他們從中感到文學的善意,以及對不同民族文化的一種尊重。
我的寫作一直是相對邊緣的,這跟上麵我說到的一些作家的寫作有相同之處,雖然我是在湖北,但是在湖北的恩施,要知道過去從恩施來到武漢得走四天三夜,是湖北的邊緣地區,我寫的那些故事也是遠離都市話語之外的山寨底層人物,一時是很難走進主流文化的。但多年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這方土地的珍愛,我不太容易因為種種誘惑而改變自己的寫作主張,即便現在生活的環境遠離三峽,但在我心裏一點也沒有感覺遙遠,他(她)們就在我跟前,無時不在跟我對話,互相傾訴,這些感覺使我自信踏實,也使我的文字不會成為空洞之物。當然,我知道我所熟悉的家園是在變化著的,變得讓人吃驚、陌生,特別是當我將它們與其他地方做一些比較之後,更讓我浮想聯翩。
問:我留意了2009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葉梅文學作品學術研討會”,這個會議的綜述總結了四個方麵的內容,這裏我將其中兩個方麵摘錄出來,“作為三峽河畔的土家族作家,葉梅又擁有自覺的民族文化意識,把目光透視到社會生活背後的三峽文化、恩施地域文化、土家族文化等文化背景,反映了民族文化發展的激烈碰撞,立體地展示出土家人獨特的民族精神與性格特質;作為女性作家,葉梅的小說充滿濃鬱的女性意識和女性敘事特征,著重從女性的立場和視角出發,側重從情愛、家庭、婚姻中書寫人生,麵向社會,關注現實,沉思民族文化傳統及女性的生存處境和命運遭際等諸多帶有普世性的重大命題”。我以為,您所寫的那些女性有渴望衝破羈絆和束縛而走向新生活的一麵,更重要的是,她們不僅僅有憧憬、有向往、有浪漫,其實更有犧牲、奉獻、努力、信念,因而更有鮮明的自覺意識(比如《五月飛蛾》的二妹就是一個堅定自己信念的女性)。這樣,才可以在女性主義的視野下來審視您的創作。
答:作為女性作家,在關注人物命運時肯定會更多地走進女性的世界,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我覺得當下的社會更多的是以男性話語為中心,女性的地位以及尊嚴、價值,並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就拿文學作品來說,細想一下,很多作品都是以男性為中心展開的,是以男性的好惡來取舍的。如果說中國開放以來出現了一些引人思考並亟待解決的問題,女性問題便是其中之一。我不是研究這類問題的專家,我隻是一個關注婦女命運的寫作者,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達對人生的看法。我希望女人不要甘於做一個弱者,要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裏站立著,勇敢地愛和被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近些時候,中國出版集團翻譯公司正在準備出版一套名叫“五彩霓裳”的叢書,是五位少數民族女作家的作品,其中有我的小說集《青雲衣》,趙玫、金仁順、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的散文集,娜夜的詩集,這套書我們自己很喜歡,還興致勃勃地由葉爾克西編了幾句廣告詞,標榜這是一群愛美的女人,一群創造美的女人,或許潛意識裏我們都有著張顯女性主義的衝動。你說到的我的小說《五月飛蛾》中的二妹,確實就是我理想中聰明智慧的女性,雖然她隻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山裏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