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脂
對體內脂肪量的測定是肥胖症診斷及判斷減肥效果最確切的方法。
二、脂肪細胞數目及大小
肥胖者脂肪細胞含脂肪量較多,因而細胞體積較正常者大,而且數目也多。有人曾對3個月~2歲的兩組幼兒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脂肪細胞數目在1歲前兩組均不斷增加,至2歲時肥胖組脂肪細胞數目增加開始明顯多於正常組。1歲前兩組脂肪細胞體積的增加無明顯差別,以後肥胖組的繼續增大,而正常組的略有下降,直至2歲時,才開始出現顯著差異。一般情況下,肥胖者減肥後,脂肪細胞的體積會明顯減小,但數目不減少。
三、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
甘油三酯是人體內脂肪的主要貯存形式,是脂類代謝的重要指標之一。膽固醇也是脂類代謝的標誌指標之一,與人類的許多疾病有關。血漿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濃度的升高稱為高脂血症。肥胖者一般都伴有高脂血症,使得血液黏滯程度增加,極易發生心血管疾病。據報道,肥胖者體重增加10%,血管收縮壓就增高8.6kPa(6.5mmHg)。而HDL.C是逆向轉運,膽固醇的載體在限製動脈壁膽固醇的沉積和促使膽固醇的清除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可見,肥胖者的高膽固醇與其HDL.C水平較低有一定的關係。
四、脂肪酶
參與甘油三酯代謝的脂肪酶分為三種,一種是甘油三酯脂肪酶,又稱胰脂酶,是由胰腺泡細胞合成、分泌於消化道的脂肪酶。十二指腸、小腸中該酶活性很高,血清、脂肪組織中也含有少量。另一種是脂蛋白脂肪酶,主要存在於毛細血管壁和脂肪組織中。第三種是激素敏感性脂肪酶,主要存在於脂肪組織中,該酶活性的大小對脂庫的動用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