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九變”篇中說“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兵勢”篇中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虛實篇》中也說:“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這些都是“兵不厭詐”的道理。
5.經受挫折 靜水深流
孫子在《軍爭篇》中就說:“兵以詐立,以利動。”所以用兵之法就不能簡單化——見敵人就打。對於假裝敗走的敵人,就不要跟蹤追擊:對於引誘我軍的敵軍,也不要上當去攻打。“軍有所不擊”正是為了擊中敵人的要害,殲滅必須殲滅的敵人,取得戰爭的勝利。
與此相類似,“塗有所不由”、“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等,都是從戰略整體考慮,而采用的靈活多變的對敵策略。將帥要根據具體情況變通應敵,臨機處置。也就是說,要有選擇地打擊目標。
隻要肯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但大部分人還沒有去做,就說做不到。首先要除去這種心理。一旦努力作為,七成以上的成功率是跑不了的。
唐拉德-希爾頓締造了一個全世界無可匹敵的“旅店帝國”。這個帝國跨越國界,在美國和其他國大都市,共樹起210座高樓大廈,在那裏擺下數不清的裝飾高雅的床鋪,招徠數以億萬計的旅客。
那些經常來往於國際大都市之間的財貿界巨商,乃至國家首腦,都把下榻在希爾頓飯店作為一件幸事。也因為這樣,唐拉德-希爾頓才成為飯店業、經濟界的響亮人物。
為養家糊口父親整日不停息地工作著。母親在家為把8個子女撫養成人,處理著起繁重的家務。
希爾頓小時候很懂事,為了不讓父母過度的勞累,他與其他姊妹在學校放假期間幫家裏站櫃台,或推著貨物沿街售賣。在全家人辛勤勞作下,商店的生意日益興隆。手中有了些小資金的父親還購買了一家小煤礦。
父親認為充實拚搏地工作才是最快樂的。父親這種這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孩童時的希爾頓。經過父親幾年的辛苦工作,家庭的經濟情況開始有些好轉。1903年,希爾頓的父親賣掉了煤礦得到了11萬美元,成為當地富豪之一。全家人的日子好了起來。希爾頓也開始上學了,幻想著自己長大後就是一位富有的紳士。
時世難料,1907年,一場全國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了,希爾頓父親也沒能逃過去,母親享福的美夢破滅了,希爾頓的紳士夢也碎了。全家的生活又回到了新墨西哥的那個狀態,一切得從零開始。為了快速地擺脫經濟危機,他們把貨物盡快處理掉,騰空房子開辦了一家“家庭式旅館”。在這個旅店,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父親當總管,母親做飯菜,而希爾頓和弟弟卡爾責無旁貸地擔負起攬客的任務。
在他父親這家小旅館中,希爾頓的主要工作是到火車站去等車接客人。聽起來這好像是個很輕鬆的工作,實際上卻是苦不堪言。這個小車站每天隻有三班車,但安排的時間卻好像存心整他似的,一班在中午,一班在午夜,另一班則在淩晨三點。
“在寒冷的冬天,一夜之間從被窩裏爬起來兩次,冒著刺骨的冷風到車站去等客人,這種痛苦的滋味,在我心靈上留下永難忘懷的烙印。”希爾頓後來坦白地說,“當時我對旅館生意產生了很惡劣的印象。”除了接火車之外,他還要做其他雜務工作,如照顧客人吃飯,替客人喂馬洗車等,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6點,非常辛苦。正是對於勞累工作的切身體驗,使得他在未來創業的日子裏,能夠經受住更大的失敗和挫折。
這時的希爾頓已經不滿足呆在家裏了,他渴望出去闖蕩。剛好這時有個堂兄在共和黨裏任職,便邀請他前來參加議員角逐。希爾頓意外獲得了勝利,雄心勃勃的希爾頓立刻提出了十幾個法案,準備為社會、公眾出點力。官場是一片黑暗,人們隻為自己,他根本不適合呆在這裏,於是26歲那年任期一滿,他又回到了家。
經過種種波折之後他開辦的銀行剛剛走上正軌,一戰的炮火響起了,他的夢想又被現實粉碎了。無奈,1917年,希爾頓賣掉銀行,應征入伍。
軍旅生涯使希爾頓的眼界更為開闊了。“要想放大船,必須先找到水深的地方”,父親的話在耳邊想起。希爾頓決定走出家鄉,創立自己的事業。這一年,32歲的希爾頓身上隻有5011美元。
1919年,希爾頓來到了當時因發現石油而興盛的德克薩斯州,卻對石油不感興趣,他想繼續戰前的銀行事業,問了十幾家銀行,但沒有一家願意出手。他碰了一鼻子灰,又來到第三個城鎮——錫斯科。
機會有時出現在你不再堅持一點點的路上。他剛下火車,走進當地第一家銀行,一問,就被告知它正待出售。賣主不住這兒,要價是7.5萬美元。希爾頓一陣狂喜:價格公道!他立即給賣主發了份電報,願按其要價買進這家銀行。
然而,賣主卻在回電中出爾反爾,將售價漲至8萬美元。希爾頓當即決定徹底放棄當銀行家的念頭。他後來回憶道:“就這樣,那封回電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在碰壁之後,希爾頓餘怒未消地來到馬路對麵的一家名為“毛比來”的旅館,準備投宿。誰知旅館門廳裏的人群就像沙丁魚似的爭著往櫃台擠,他好不容易擠到櫃台前,服務員卻把登記簿“啪”地一合,高聲喊道:“客滿了!”
接著,一個板著臉的先生開始清理客廳,驅趕人群。希爾頓憋了一肚子氣,忽然靈機一動地問:“你是這家旅館的主人嗎?”對方看了他一眼,隨即訴起苦來:“是的。我在這個鬼地方已經呆夠了,賺不到錢不說,還被困住,還不如去幹石油呢。任何人出5萬美元,今晚就可以擁有這兒的一切,包括我的床。”旅店老板似乎下定了賣店的決心。
三個小時後,希爾頓仔細查閱了毛比來旅館的賬簿,經過一番商討,賣主最後同意以4萬美元出售。從此,毛比來旅館易了主,希爾頓幹起了旅館業。
希爾頓經過不斷思考和摸索,對毛比進行了有效地改造,把餐廳隔成一個個小房間,增加了20多個床位;又把大廳的一角辟為一個小雜貨鋪。簡單整治後,毛比旅店的營業額很快就增加了。
接下來的幾年裏,希爾頓對二手飯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先後買下了華斯堡的梅爾巴旅館、達拉斯的華爾道夫旅館。在他的改造之下,這些旅館都從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
1924年,希爾頓內心萌發出一個更偉大的夢想,要建造自己的新旅館。他對母親說:“我要大刀闊斧地幹一場。第一件事,我要集資100萬美元,蓋一座名為希爾頓的新旅館。”
而此時,希爾頓手頭隻有10萬美元,單獨蓋一座投資100萬美元的新旅館談何容易?但他決心冒這個風險。他看中了達拉斯市中心的一塊地,經過談判以每年租金3.1萬美元、租期99年,租下這塊地產;接著又以這塊地產做抵押籌集貸款。多位好友也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1925年8月4日,“達拉斯希爾頓大飯店”終於落成,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這隻是個開始,1928年,希爾頓41歲生日的時候,他已經有了8家飯店,希爾頓飯店正式宣告成立,統一了所有的連鎖店。而希爾頓決心向更廣闊的世界去擴展。1929年秋天的一天,他宣布在埃爾帕索城中心“拓荒者廣場”開始建造一家耗資175萬美元的希爾頓大飯店。19天後,紐約股票市場全麵崩潰。全美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很快美國東部經濟陷入癱瘓狀態,一些人紛紛跳樓自殺。經濟大恐慌像瘟疫一般向南部襲來,正處於事業巔峰的希爾頓感到自己正墜向深淵。
盡管如此,埃爾帕索的希爾頓大飯店還是在1930年11月5日建立起來。這在當時簡直是一個奇跡!大飯店揭幕那天,觀眾比旅館一年的賓客居住人數還多。當人們看到華麗的套房、直達雲霄的19層大廈和300多間以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以及拓荒者的傳統風格布置起來的房問時,無不驚訝,歎為觀止。
但是在那樣的蕭條年代,溫飽都沒有,又有誰來住這樣豪華的飯店呢?在加上維持飯店的各種基本設施費用,希爾頓被迫賣掉了幾個連鎖店,但還是無法應付一天天堆積起來的債務。他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就在他瀕臨絕望的時刻,奇跡發生了。7位仍然對希爾頓充滿信心的親友各自掏出了5000美元,有一張支票上簽的名字是“瑪莉-希爾頓”,那是他的母親!為了助兒子一臂之力,這位偉大的母親傾其所有。
之後,希爾頓借到5.5萬美元。他孤注一擲,投資石油。他清楚,如果成功,數字將翻番;如果失敗,將再次一無所有。希爾頓把僅剩的8角8分錢裝進口袋,在借據上簽了字。上帝沒有辜負他,在往後的3年中,正是這個油礦為他付清了所有的欠款。
由於希爾頓具有頑強的意誌和堅強的信心,熬過了30年代的大蕭條。1936年,希爾頓擁有的旅館又恢複到了八家。在幾次成功的收購後,希爾頓並沒有滿足,因為他想要得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飯店——芝加哥的史蒂文斯大飯店。他一直暗中關注著它的動向,1945年,機會來了,希爾頓與史蒂文斯飯店老板經過三次討價還價,終於以150萬美元買下了這家飯店。
永不滿足的希爾頓又把自己的目標瞄準了被譽為“世界旅館皇後”的華爾道夫大飯店。經過前後18年的努力,希爾頓終於如願以償。在1949年10月12日那天,這家飯店終於屬他所有了。希爾頓後來提起這件事,總是感慨地說:“收買‘華爾道夫’,是我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
1954年10月,希爾頓不懈努力用1.1億美元的巨資買下了有“世界旅館皇帝”美稱的“斯塔特拉旅館係列”,這是一個擁有10家一流飯店的連鎖旅館。希爾頓成功地做成這筆交易,是旅館業曆史上最大的一次兼並,也是當時世界上耗資最大的一宗不動產買賣!
希爾頓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國旅館業大王。
隻要進了最大的努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就沒有達不到的高峰。
6.苦心經營 積累經驗
山姆-沃爾頓這位“沃爾瑪”的創始人,20世紀50年代白手起家,在一家小雜貨店的基礎上創辦了沃爾瑪連鎖百貨公司,靠自己苦心經營,業績不斷地發展。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年,沃爾瑪已躍居全美乃至全球零售的榜首。
1951年,山姆舉家遷到阿肯色州的本頓威爾鎮定居,並買下一家雜貨店,命名為沃爾頓五分——一元商店。沒想到業績不斷攀升,這是因為他店裏物美價廉的商品吸引了顧客。
第二年,山姆把五分——一元店的盈利近五萬美元進行再次投資,以整修店容及購買更多品種的商品。就這樣,山姆在一家店賺了錢,馬上再投資開另一家店,不斷地擴張,這就是後來“沃爾瑪”發展的趨勢。因為這個,山姆的商店遞增的很快。到1960年,山姆已經有了15家分店。
正在這時,山姆發現了另外一種經營方式——折扣商店,這種低價大量進貨,便宜賣出的經營很對山姆的胃口。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沃爾瑪已經擁有自己的1402家分店,年銷售額為258億美元,每年的淨收入高達10億美元,同時,總的營業麵積也由創辦初期的1500平方米拓展到了1000萬平方米,緊緊咬住了排名全美前兩位的零售大王凱瑪特和西爾斯。到了1991年,沃爾瑪的年營業額為326億美元,成為全美零售第一。
實現了全美零售第一的夙願以後,山姆決定向海外進軍。1991年,沃爾瑪在墨西哥開了第一家分店,接著通過兼並伍爾柯公司進入加拿大,然後於1996年進軍中國,在深圳開了一家山姆會員商店和沃爾瑪購物廣場,隨後是韓國、歐洲。如今沃爾瑪在海外已有七百多家分店,而且,沃爾瑪正在加快其全球化的腳步。
山姆-沃爾頓在經商途中並不是一帆風順,進軍超級市場導致失敗是他輝煌人生中的一大敗筆。
20世紀80年代初,山姆到法國考察了超級市場,超級市場是那種把各種水果、蔬菜、食品與百貨商品集中在一家大商店出售,同時他看到在歐洲各國的超級市場都辦得有聲有色,於是他也決定開辦超級市場。
建一個這樣的超級市場需花費5000萬美元,投資巨大。1984年到1990年的六年時間,沃爾瑪在美國開辦了四家超級市場,但是,這些超級市場卻讓山姆束手無策。雖然這四家超級市場沒有虧損,但是六年來也不見盈利。最後山姆不得不放棄超級市場。
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是超級市場營業麵積大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建超級市場主要目的就是吸引那些整日忙碌、無暇購物的顧客,山姆認為在一個大屋頂下一次購齊所需物品可以為顧客節約大量的時間,但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過大的店麵,使顧客找商品難、停車難、結賬難,這些困難纏繞著顧客,與讓顧客感到方便的初衷背道而馳。
盲目的投資後,山姆清醒地認識到營業麵積的大小決定了商店的成功與否,店麵越大,生存越困難,反之,就可能盈利。所以,沃爾瑪在以後的分店建設中,把營業麵積控製在1萬平方米——1.4萬平方米,這也算是在特級市場上的失敗總結出來的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