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初到6月底,坪內又選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之一——重建佐世保重工。他延期了十幾天才以社長身份來到東京總社。因為他認為,身為重建社長,必須先把83萬元的遣散費支付完畢才具有真正社長的資格。
“一旦做就要做到底,因為倒閉後最可憐的就是員工。四國的今治附近已有6家公司倒閉,其主要原因在於勞資不能協調,效率無法提高。欲使構造腐朽、冗員過多的佐世保重工能渡過此難關,唯有徹底地實施我所說的各項目。”
坪內發誓要在5年內完成佐世保的重建,但要實現重建,就必須要施行他的一係列管理,而他的管理卻是相當嚴厲的。他說:
“我的經營方式就是要求忍耐,而非凶殘。在我看來,有些經營者太過散漫,太多人缺乏共同意識,如果非等到困難當前才來慌張,那又如何取得員工的信賴?”
坪內對勞憂會提出了他的勞務改革案,即:不革職;減薪15%;每周兩天休假改為一天;工作時間延長一小時;三年內停止加薪,取消獎金製。這也是他接收佐世保重工,並重建它的重要條件之一。
不久,勞憂會以長達3個月的罷工行動對抗公司。而此時,即1980年1月,一向健壯的坪內因糖尿病與過度疲勞入院。在病榻上,他原本104公斤的體重,又降為80公斤。這期間,1400名員工辭職了。公司陷入了完全失敗的困境中,坪內在病榻上下令:
“一切聽從勞憂會的決定”。
坪內的忍讓,保全了公司的利益,也使重建工作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當人們問坪內重建有什麼秘訣時,他說:
“沒有任何秘訣,公司要倒閉,乃因人員不工作,所以隻要讓他們工作就可以了。”
坪內果真都做到了。1983年,他還清了所有債務,在第4年內就完全解除了債權,並且還清了前期積累虧損的171億日元,全國訂單達1140億日元。
坪內壽夫在日本企業和老百姓心目中,是公認的“神”、“魔王”、“吸血鬼”之類的人物,許多人稱他為“吸血魔王”。可是日本人更尊稱他為“重建大王”。正是他,以頑強的毅力和超常規的經營手法,使一家家瀕臨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坪內重建了包括日本鋼鐵業“砥柱”佐世保重工在內的150餘家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重建大王,重建大王的“菩薩心腸”和“魔鬼手段”更是日本人經常談論的話題。
目前,坪內壽夫經營的企業,主要是以“來島集團”為主的180餘家企業,是一個包括重工業、造船業及冶煉業等方麵在內的龐大企業集團。
將帥素質是許多軍事家都十分重視的問題。孫子在本篇中指出將帥“五危”,從五個方麵研究將帥素質上的某種缺陷可能導致的各種危機,將帥運兵指揮戰役時,失敗往往不來自於外部條件也不來自指揮不當,而是來自於將帥個人的素質缺陷。
5.創造開拓 剛毅勤儉
不要害怕錯誤,智慧往往是從這類錯誤中誕生的。經受失敗,此刻就下決心去建立征服失敗的信心。
1915年11月,鄭周永出生在朝鮮北部江原道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家有八兄妹,他排行老大。從他10歲那年起,在淩晨四點就被叫醒下地幹活。父親要他給弟妹以身作則,做一個實幹的農民,但他幼小的心靈深處卻埋藏著不為人知的雄心。
1931年,鄭周永小學畢業,之後他離家出走了4次,但每次出去找工作都被父親領回家中,有次為了攢夠旅費還賣掉了家中最值錢的東西——兩頭牛,父親對此無可奈何。
1935年,鄭周永第四次離家出走,他隻身來到仁川碼頭做苦力,在漢城當過近一年的工人,最後又在一間米店尋得待遇較好的工作,得以安頓生活。這是他多次離家出走後人生的第一次轉機,當時鄭周永未滿20歲。鄭周永在米店幹活勤奮深得老板賞識,並與當時一些客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以後打下了基礎。
1938年,機會來了,米店老板生了重病,而唯一的兒子又遊手好閑,所以便免費將米店交由這位身無分文的打工仔來管理。一瞬間,他從夥計變成了掌櫃的。
他用賺得的錢為家裏添置了田地,並在22歲那年,奉命與父母“欽定”的同村人家長女邊仲錫結婚。二人共度艱難,一度妻子還到路邊去賣豆腐來養家。
但沒過多久,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日本對朝鮮實行糧食配給製,勒令全部米店關門。米店夭折給鄭周永巨大衝擊,但他並未灰心,借錢幹起當時有賺頭的汽車修理業,上天好像要考驗這個人的耐力似的,開業五天的工廠又毀於一場大火!
鄭周永並不泄氣,因為他沒有這個時間和權利,因為全家20幾口人全靠自己一個人。隻好再借錢了,令鄭周永感動的是,當他向老客戶借錢時,因為之前他良好的信譽,人家很樂意借錢給他。這次教訓讓鄭周永明白一個道理:信譽就是一切!
1940年2月1日,他又集資重新辦起專修汽車的“阿道汽車修配廠”,在經營中他也學會了汽車原理和發動機的構造知識。當時阿道汽車修配廠已經有員160名,也算不小的企業了。他是在這樣的努力和勤奮下,廠子一天一天壯大了。
1942年,貧農家庭出身的鄭周永用四處打工積攢的資金開辦了一家汽車修理廠。朝鮮戰爭結束後,他借助曾經做手推車工的建築工地經驗最終在建築世界獲得一席之地,因建築了駐韓美軍營舍、軍修護用車輛等事務為日後與福特汽車合作設廠的埋下伏筆。
1945年,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日本戰敗投降,美軍拍賣房產,鄭周永與幾位朋友在漢城買下一處被沒收的地產搞汽車修理,首次掛起了“現代自動車工業社”。當時進駐朝鮮南方的美軍車輛很多,鄭周永因修理經驗多、技術好而取得客戶信任,不到一年工夫鄭周永的工廠就發展成為近百人的大型修理廠了。
戰後的韓國,百廢待興,精明的鄭周永看到,僅僅汽修獲利還是太少,而建築應該會是一個新興產業,並且當時美軍對建築業有許多優惠條件。
1947年5月25日——“現代”的生日。“現代自動車工業社”牌子的旁邊又掛起“現代土建社”的牌子。許多朋友勸他不熟不要做,不要涉足自己陌生的行業,鄭周永說:“我在碼頭做過苦工,經驗比誰都豐富。”不顧朋友的勸說他堅持開業。剛開始的時候,現代土建隻是眾多二手承包建築商的其中之一。憑著鄭周永的努力,終於在建築業站穩了腳跟。
1950年1月10日,現代汽車和現代土建正式合並,成立了現代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當時剛好朝鮮戰爭爆發,鄭周永接了不少美軍的工程,獲得了很大利潤。但是,上天又一次將挫折擺到了鄭周永麵前。
1953年4月到1955年5月的高靈橋工程就是他麵臨的一次大困難。高靈橋工程是政府主持的,因為處於交通要道,很難施工,但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經過幾多周折,鄭周永申請到了這個工程,但做起來就難多了!
當時的現代建設雖然資金豐裕,但設備卻極其落後,工程一開始,就遇到了不少災難,高靈橋是山洪多發區,橋墩易被洪水衝塌,就這樣周而複始,一年過去了,13座橋墩還沒有修好,但物價卻上漲得飛快,工程還沒結束時的支出就已經大大超過了預算。現代建設麵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
但鄭周永是個恪守信譽的人,他決心,即使沒有錢,借錢也要把工程完成,把工人的工資發了!無奈之下,全家人賣掉了房子,籌得了現金9970萬元,挽救了現代建設。雖然這次工程赤字6500多萬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鄭周永也獲得了多少錢都買不到的東西——信譽!為此,韓國政府高度評價了這次工程,為他以後承辦政府項目起了巨大的作用。
從這次失敗中,鄭周永知道了,僅僅靠勤奮和努力還是不夠的,技術也同樣關鍵,更新設備才能處於不敗之地!經過更新設備、調整技術後的現代建設很快進入了建築界六強之列。
1967年,在總統樸正熙的要求下,鄭周永又承接了京釜高速公路工程,這是韓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它的成敗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關係到國家的榮辱。經過將近2年的辛苦,公路終於全線竣工,鄭周永還獲得了一枚“銅塔產業勳章”。
鄭周永的目光還盯向了國外,畢竟韓國人多地小,從某種程度上也製約了企業擴展的步伐。於是,鄭周永開始立足韓國,麵向世界。盡管在開始的時候不斷虧損,但鄭周永認為這是應該交的學費,經曆了失敗才能成功!當時韓國經濟界對鄭周永的評價是:他的商業能量就是在國內市場,衝不進國外市場,但鄭周永不信邪。
1976年在沙特朱拜勒產業港的國際工程招標中,以9.3144億美元的標價,力挫美、英、德、日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公司而中標,並且優質、提前竣工。
此後,鄭周永的現代建設大軍在中東長驅直入,所向無敵,承接了幾乎所有的中東大型建設工程,“現代”事業如日中天。
鄭周永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是汽修,因此他對汽車也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感情,雖然他在建築業上花費了不少心血,但也從沒忘記了汽車。而在建築業上賺得的巨額利潤使他有實力實現自己的汽車之夢。
借助朝鮮戰爭後建設浪潮的推動,鄭周永於1967年12月建立了現代汽車公司。新生的汽車製造商最早選擇福特的英國分公司作為其合作夥伴,即由福特負責向現代提供生產轎車及輕型卡車所必需的技術。然而,福特公司對現代很冷淡,他們認為,就是生產出汽車,在韓國那樣小的市場,也賺不了多少錢,因此百般刁難,最後鄭周永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終止與福特的合作,自己生產汽車。
1976年1月,通過引進喬治-敦布爾設計室的車型以及使用從日本國和英國學習到的生產技術。現代汽車的第一個自主車型“小馬”終於投產。這款微型汽車在國內市場迅速獲得了巨大成功,令現代汽車雄踞國內市場首位長達20年之久。成為汽車市場上一匹實實在在的黑馬。
1992年,現代又在底特律車展上,隆重地推出完全自力研發成功的第一款概念車——HCD-I,線條流暢,造型前衛,在兩盞炯炯有神的鷹眼式大燈烘托下,立刻征服了北美的車迷,最“可怕”的,是這輛雙座小跑車的售價隻要1.4萬美金,立即驚動了整個世界。
在韓國,鄭周永可以稱得上是富可敵國了,韓國人稱他為韓國的首富。鄭周永卻不這樣認為,他謙虛地說他隻是一個富有的勞動者,是用勞動生產財富的人。
鄭周永認為,一份付出終有一份回報。他經常向職工們講他自己的經曆。他經常說,當年他在米店做工的時候,為了節約5分錢車錢,從住的地方走一個半小時到米店。怕廢鞋,幹脆在鞋底上釘個釘子。那時他從來不舍得買報紙,都是到米店看老板買的報紙。那個時候他的月薪是一袋米,每次他都要存下來一半。鄭周永和金正日合影韓國在急劇的城市化過程中,利己主義、金錢萬能、奢侈浪費、頹廢之風開始蔓延起來,為了清除這些不良傾向,重新建立新的精神風貌,韓國政府積極引導全民勤儉節約活動。
對政府采取的這種措施鄭周永大力支持。除了勤儉,在鄭周永的經營方式中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倡“現場第一主義”。他認為商場如戰場,一個指揮員如果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在現代集團裏,鄭周永是最忙碌的人,每天4點鍾起來,他聽彙報,看報告,及時掌握現代集團的動向,他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施工現場上度過。不論是在京釜高速公路的工地還是在蔚山船廠工地,不論是在巴林還是在朱拜勒,都能看到他足蹬軍靴身穿工作服的身影。一到工地,就能聽到他的吼叫聲:“要快!快!” 隻要鄭周永一來到工地,現代的工人們就說:“老虎來了。”鄭周永是名副其實的“施工工地的暴君”。
他的旗下公司除汽車、建設等核心企業,還包括造船、重電機械、電子等關係企業,韓國現代是一家股票上市最少,外國資金最低,最具“韓國色彩”的企業團體,在此全球分工合作的世代,成為獨立特行的一匹車壇黑馬。
鄭周永驕傲地將“現代精神”總結為“創造、開拓、剛毅和勤儉”。正是這種看是粗暴的方式卻造就了現代的輝煌,同時這種現代精神也將引領新一代的工作者。
正如《孫子兵法》所說,真正合格的將帥理應是不避生死之險、智勇雙全者,性格完美無缺,且具有遠見卓識的仁者。而不是隻捉住事物一端,困守至死的庸才。
他們雖勇敢但並非拚死蠻幹;他們善於保存軍隊的實力,卻不委屈貪生;他們性格剛毅但並不暴躁,且經得起詆毀、誤解;他們潔身自愛卻又不怕誹謗;他們愛民愛兵,卻有大局觀念。完全符合《始計篇》中所論的合格將帥條件——智、信、仁、勇、嚴五德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