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新啼(1 / 3)

第一年·新啼

第一次親吻

第一顆眼淚……

七月

你的新生

也是我的。

你的麵龐

成這世上 新的光源

初荷

在父母家坐月子。陽台上蓮花開了,是七月一號我生日那天,你爸去很遠的郊區向農民買的。以往生日,買回的一束荷花因炎熱很快就焉了,這回連盆買的,你回到外公外婆家時,荷花次第開放,我抱你在陽台與你爸合影,你睡著,在我懷裏耷拉著小腦袋,完全不配合為娘的愛蓮情結。

相隔數年,重回父母家,過慣了閑散婚姻生活,難免與父母有些摩擦。加之身形胖碩(產後半月仍有124斤,腰圍二尺六!),奶水不景氣,老外婆買來的一隻綠色塑膠打奶器幾成生活主軸,心情並非全是初為人母的甜蜜。恕我坦言,有時甚至煩惱勝過甜蜜!隻在哺乳那瞬,會突覺愛意如奶水汩汩奔湧。而許多時候,對你,仍是顧看的責任,磨人,瑣碎至極。

早上,滿登登一碗黃花菜煮腰花麵。黃花菜與豬腰我平素本不沾,現為了奶水,一鼓作氣吃將下去。類似這般的摧奶湯水日日有,我的體積在湯水中看不到一點回複可能。

因關節舊疾,下午常用艾葉泡腳,說是月子裏能除濕——月子在民間,對女人喻示重生。一切毛病或因月子而起,一切疾患也可能因月子而愈。

下午四五點,這時你多睡著,我在熱艾葉水中邊泡腳邊看電視。韓劇《情定大飯店》,裴勇俊、韓振熙領銜主演。俊男美女的愛情,背景雖也是日常生活,但那是什麼日常啊?和我正經曆的日常隔如外星,當然,我不會妄想症發作到把自己想像成韓劇女主角,但在影視劇的襯托下,失落的確愈發嚴重——和外界沒了聯係,身形如桶……

“母親”這身份跌跌撞撞地被你啼哭聲催趕著。

“除了天使和幼獸,嬰兒又是‘人之初’。親自養育小生命,意味著你獲得了一個極其寶貴的機會,可以親眼看到生命拂曉的微妙風景。”一位哲學家父親的動人描寫,但我想往往是事後感觸,深陷其中時,更多是接踵而至的磨人。

也正是在那些幾欲讓人抓狂的“成年獸照料幼獸”的瑣屑中,我和你建立了不可替代的深情。你一點點磨大,我的耐心一點點磨得光亮。親情關係的本質原就是磨出的,“不磨不親”。

“記得,天心懷海盟的時候,最心愛的一隻俄國牧羊犬托托因誤食毒老鼠藥而死亡。當時天心悲傷地認為,她這輩子是不可能再有那麼深的情感去對待這個世界了。直到海盟出生,一歲以前,她說感到對海盟是照顧和責任,但情感仍然不及托托。對海盟‘一往情深’,是後來的相處、適應、了解,時間累積而來的。

這使我思考母子天性也許是必然,可是情感,未必就是天生的吧。情感跟隨著記憶,會沉澱、發酵、成長的。”

——侯孝賢導演為朱天心寫女兒的書《學飛的盟盟》作的序,所言極是!父母對兒女的“一往情深”並非全拜基因血緣,不然為何有那麼多離異父母與兒女分開後逐漸疏隔如路人呢?情分是在俗世日子裏加深的,是由對一個小生命的辛苦養育點滴攢集而得。

命名

為你的名字想破了頭,又要寓意深遠,又希語驚四座——當然,這個難度忒大了點,除非走搞怪路線。

猶記去醫院兒科,電子屏幕上刷刷閃過一溜

先從小名入手,叫“悠悠”?希望你今後能過得悠然,舅媽聽了,第一反應是“什麼?叫憂憂?!”——請理解她的反應,她剛送兒子小年去韓國念書,總算結束了長達數年的憂心之役。

這數年裏,她與好容易弄進重點高中又迷上泡網吧的兒子展開各種鬥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熱戰冷戰不斷,她聽各種教育講座,向身邊“爭氣孩子”的父母虛心取經,把《我的女兒在哈佛》之類書奉為枕邊聖經,她從不打扮自己,但給兒子買好幾百一雙的“耐克”眼都不眨。她竭盡所能,殫筋竭力,效果非但不盡人意,兒子後和她幾誓不兩立,戰爭屢次升級,兒子甚至不願和她同個屋簷……謝天謝地!她總算把兒子送去北京念了半年韓語後,為他辦妥各種手續,讓他去了韓國念書。

母子倆關係在小年去韓後日趨向友好方向轉化,這不僅使她長出一口氣,幾乎喜極而泣,兒子總算懂事了!

當然舅媽還沒到最後鬆勁時,她折騰著想去韓國陪讀,在網上報名學韓語,並以四十幾歲的年齡對韓劇產生了空前熱情,不僅知道金喜善,還知道裴勇俊。

有次她和我舅去韓國看兒子,拖了兩口巨大箱子來滬。箱子塞得滿登登,吃食為主,他們甚至還帶了隻剖洗好的胖鴨子來!因我爸烹飪手藝好,他們讓我爸將之紅燒,帶去韓國給兒子吃。小年再三不準他們帶,說會被機場安檢攔下,那陣正鬧禽流感呢,我舅他們不肯,用塑料食品罐裝了,趕早去乘浦東機場飛首爾的飛機——運氣不壞,一個多小時後,真給他們把中國鴨子帶到了首爾!

我媽說,那隻鴨子多半給小年幹掉,你舅他們頂多啃點骨頭。我們全家都認同這種猜測。

他們本還帶了兩盒高級中國茶去韓國,想去對兒子老師表達下心意,也被兒子攔下,小年說,你們要帶來也是被我扔掉!學校都放寒假了,上哪去找老師!他不喜歡爹媽搞這套,除了和女孩子,現在一切粘粘乎乎的東西都是他排斥的。

舅媽他們還是見到了老師,表弟的韓國老師是位單身天主教,雖然沒吃過美味的紅燒中國鴨子,但喜歡中國文化。舅媽他們見了老師,參觀了校園,放心些了——自從兒子去國,他們惦念不已,尤其是舅媽,她每天盼望的就是兒子有空在QQ上露個小臉,和她留句言。有回等了一晚上,在午夜總算等到個“嗯”。

這些年,我看著舅媽如何在“孩子媽”這角色中舍身忘己。

養育=心役?

有位還沒當媽的女友說,她希望以後兒子當個特會做菜的大廚,遊走各地,美食美酒美女,多牛!

前幾天,得知她懷孕了(後來真生了個兒子),我在想,是否所有父母還沒真正成為父母前,都願賦予孩子最自由快樂的生活,而一旦真成了娃他爹娘,多半會自動納入世俗體係,用製式教育打磨孩子?如那位女友,日後她兒子若不願讀書,她真會高興送兒子去“烹飪學校”讓他日後當大廚?設若一幫同窗聚會,這個說我兒子在哪所名校,那個說我女兒年薪多少,她能坦然說“我兒子做廚師”麼?

孩子的快樂、自由意誌與“出息”,似乎是對不可調和的矛盾。父母們當然願意孩子快樂,但比起“出息”,他們堅定地選擇站在後者一方。

出息比快樂更重要,這是無數中國父母的共識。

不知道你上學後,我會扮演什麼角色?

我對你的人生期許,又要如何在小名裏體現?

後來想,幹脆偷懶叫“七月”吧,你七月出生,不過腦子裏立時浮起《詩經·豳風·七月》,“這首長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隸社會階級壓迫的圖畫”。

那麼瓜瓜?正值盛夏,瓜果遍地,然“殺瓜”聲不絕於耳,加之有點像青蛙聒躁,作罷。

想像力膠著,當上天把一個名字的命名權授予我,榮耀背後是個難題。

後叫你小名“乎乎”,因覺得符合你憨態可掬,當然我也同步想到“傻乎乎”,“笨乎乎”,管他呢!在全體越來越精明的時代,傻亦是偏福吧,老蘇不早有詩雲“但願生兒愚且魯”麼!

爺仨

你三個月,國慶左右,我帶你與外公、外婆重返上海。

和麥姐又團聚了。她對你這位小弟弟表示了殷切的歡迎與喜悅,表達喜悅之情的方式之一是對你拍拍手,說,抱抱!(每抱基本上被體重和她相差無幾的你壓倒在地);之二是她常趴在搖籃車上看躺在裏麵的你,偶爾還用小臉去貼貼你的臉;之三是在床上給你表演節目,晃晃身子,喊兩聲,把你逗得咯咯笑,像觀看滑稽劇;方式之四是常把你弄哭。

麥彼時也才一歲三個月,早上,她高興地撲進浴室,對著馬桶上貼著的代言人劉德華帥哥喊:爸爸!

在廚房,誰說到“爸”或“媽”字,麥就跑到大冰箱前,仰著腦袋,對著冰箱上麥爸和麥媽的結婚照喊爸或媽。在廚房,外公說,“唱支歌給爺爺聽”,她就唱了,咿呀地,原創歌曲,爺聽得心花怒放,雖然一點沒聽懂她唱的甚麼東東。有時在書房聽見老一小的聲音,覺得真是歲月安好。

“麥寶爺爺是一個神人,因為他的善良、純樸非常人所能想像。很多時候和麥爺爺在一起生活的人,都會發現平凡的世界因他而呈現出不同的生趣。例如麥媽在一個深秋早上看見自家露台上曬了些剪得齊齊整整的幹草(麥寶家樓頂上有個美麗的小花園),麥媽就問麥爺爺,這是何用?結果令人感慨,居然是給家裏小鳥過冬準備的厚墊被,真的是要暈過去的感人……”,摘自麥媽博客——這和麥媽打小日記中那個嚴厲得甚至嚴戾的“父親”形象肯定不同,如今的爺爺因為你和麥姐,脾性盡改,仿佛血管裏流淌的酒精全變作了雪碧——所謂“老翁攜幼孫,痛癢相關,顧盼有情啊!”

“爺爺抱抱!爺爺抱抱!”這是麥在家最愛說的話。如果爺爺做著事,就會殷告麥,“爺不是說了嗎,有幾種時候是不可以抱麥的:爺爺做事時,爺爺喝酒時”,麥置若罔聞,堅持要抱,結果——當然是爺爺放下手裏的事,抱起了麥。

“一等一”

這段日子恐是一生裏最紛亂雜遝的!白天上班,晚上配合你的生物鍾夜裏起來把尿喂奶,即使有父母幫忙,仍覺疲憊。

一周去三次公司,下班到家已六七點,才端起碗,睡著的你在臥室哭將起來。趕忙擱下碗,饑腸轆轆去哄你,在黑暗中拍搖著你,聽著飯廳傳來筷箸聲,更覺餓得慌。好容易哄著,待要輕輕放下,你又哭起來,比前次哭勢更猛,內含不滿,大概抗議媽媽有敷衍你之嫌。

“我迷戀小孩,我可以白天寫《野火集》,晚上給孩子哺乳。當月光照下來,我坐在黑的房間裏喂奶,我覺得這才是人間一等一、頂天立地的大事。”龍應台說,這位知名的公共女知識分子,在《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等書中,讓人看到她鐵筆後的母性柔情。

可說實話,那些我餓著,你哭著的傍黑時分,我並沒“頂天立地”的一等一之感,我隻願你盡快睡著,好讓我坐到餐桌旁。對饑腸正鳴的我,飯菜吸引力此刻以絕對優勢大過陪護你。

才藝秀

電視正播兒童才藝秀——如今孩子快成精了!和主持人李詠插科打諢,弄得李詠還老不是對手似的。接下來的才藝表演,情愛流行歌唱起來不走一點調,還兼舞之蹈之,台風那叫一個老練!

麥聽到電視中音樂,走到茶幾邊捏起兩塊小方巾,也站在那微晃,是跳舞的意思。我在她身後看,想發笑,又怕擾她。她捏著那兩塊方巾,我盼著她起舞,可終究還是沒跳,可能被節目中成了精的小朋友們唬著了——那些孩子,說學逗唱,逗哏捧哏,得經過怎樣的訓練才有如此毫不畏怯的架勢啊,他們的老練又讓多少成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