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新啼(3 / 3)

中午和你爸說,他說,那男孩再來拿時應當說他,那男孩明明不對,不能一味教你謙讓。

後來從合作的心理谘詢師鍾華那我竟得到類似答案!我對她提的問題是,“如果孩子喜歡的東西,如玩具、零食不願與其他孩子分享……他是否會逐漸變成個不懂得分享的小氣包?”

提此問題的前提是,中華民族向來提倡謙讓、慷慨的美德,我從來也鼓勵你與人分享,貌似也達到了預期效果——你很慷慨,吃東西,若要你給,你馬上會把小手伸到對方嘴邊。

鍾華說,那些往往知道孩子不情願也要他拿出玩具與人分享的媽媽,潛意識裏可能會有“自己不值得擁有”的想法,媽媽需自問,在自己個性中,是否總把別人放在前麵?是否總覺得一定要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才能讓別人滿意?

這答案讓我愣了下,我從沒想過“慷慨”這美德背後也潛伏其他心理原因。

同時,我承認她的分析不無道理。我是個既孤傲又常自我否定的人,這否定中就包含了“自己不值得擁有”以及“隻有在慷慨中才能更受他人肯定”的情結。

對於分享玩具之類,鍾華的意見是,三歲之前的孩子如不願分東西給別人,一定要尊重其決定。過了三歲可以教他分享,但也得慢慢來,媽媽往往覺得零食、玩具不值錢,所以常使勁鼓勵孩子分享,可對孩子來說,那就是他們的寶貝!就像要媽媽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化妝品、首飾一樣。

朝 向

?好天兒,不冷不熱,樓下傳來王傑的《安妮》,真老的歌啊,前塵舊夢,時間將人事逐一濯滌。此刻,你在床上睡,我們倆,室內溫藉。你睡的樣子像個小天使,胖嘟嘟,小臉光潔,你是此前所有日子沉澱的最好結晶!往昔時光裏的懵懂、惶惑、犯暈、糾結、荒唐……一切都隻為沉澱出你。

逢周五,單身同事們如魚群四散,約會、泡吧、約周末聚會與玩“殺人遊戲”,我則燕歸於巢。

一周三次下班,上海這座目迷五色的城於我惟一個朝向:中山北二路99弄“大運盛”小區,那個有你、外公外婆的居所。

一地雞毛的每日。隻有等晚上九點半,父母攜麥寶在對麵臥室睡下,你也睡後,我才能在書桌邊稍事喘氣。從窗口望出,“東方明珠”與金茂大廈霓虹閃耀,市聲隱約拂動——它們離我何其遙遠!離我最近的是身後大床上正酣睡的你。

單調結實的日月。

後讀到英格蘭女作家珍妮特·溫特森的一段話,“你充滿了我的心。在這個混亂而擁擠、膨脹而喧囂的世界裏,你成了我的冥想點。我想著你,很少去想其他,於是我意識到了我所做的大部分事情有多麼荒誕和徒勞。日常生活碎片般的狀態最終變得連貫起來,不再飄散在時間和空間裏,我被集於一處,而那個地方便是你。”

溫森特是位同性戀,和愛人住在林中小屋,這段話不是寫給孩子的,然而一切的愛的深情皆可相通——隻有它能黏合起碎片的生活,使之變得完整。

?小別離

去新疆一段時日。此行到吐魯番、喀呐斯等地,景色很美,石榴沉甸,羊肉串彪悍。多數時間在路上,看車窗外——那仿佛才是“大地”這詞的原產地,舉目是粗韌廣袤的土地。

昨天中秋,第一次在外頭獨自過的中秋——晚八點從烏魯木齊起飛,在舷窗邊度過中秋之夜。

深夜一點鍾到虹橋機場,打車到家2點,看你熟睡的樣子竟像又長大了一些。

早上七點左右你即起,見我很親。你會叫爺爺(你一直叫外公為爺爺),外婆和姐了,爺爺叫得很清楚,媽媽叫得最響亮。

?

初次的螃蟹滋味

你今天滿15個月,早上外公給過了稱,11.5公斤,身高78.5厘米,是個標準壯小夥。

沒一會,外婆來告你的狀。你把她的床席掀起,用小奶瓶往床中灑水,中午一下都不睡。隻要一會兒沒聲音,你必在使壞。一看果然,坐在一攤尿裏啃沐浴乳的瓶子——可能你在那攤尿上找到了海灘的感覺:)

收拾,亦沒什麼好氣,這些“壞事”都是你這年齡特有的作為。

外公在剁餡包餃子,吃向來是俺們家大計,甭管日子多亂。午餐吃螃蟹,喂了你一個,吃得挺帶勁,這是你第一次嚐螃蟹滋味,看樣子甚滿意。

蹲下身子

一歲半,外公給你量了身高,81CM,體重25斤。愛玩,會嘟嘟噥噥說不少話,雖然基本聽不懂,但我非常鼓勵你說,“寶說得好,媽媽真愛聽寶寶說話!”,不知這是否對你日後語言能力發達起了點作用?

近來你頻繁尿床,夜裏那個折騰!本來我感冒不舒服。把你尿不拉,小身子直打挺,發現你尿床後我氣惱得罵了你,你哭著叫外婆(外公),我又覺自己太粗暴,畢竟你這麼小,可能睡得熟,不願意被把尿打擾也是情理之中。

和你在一起,我一定要克服自己在成長中積附的躁鬱的那部分!多些耐心,多站在你的角度,蹲下身子,站在與你同等高度。是的,蹲下這姿勢很重要,“如果真要讓孩子聽得見你說的重要的話,你得彎下腰,雙手摟著他的肩,好好看著他說。這樣他才知道媽媽是尊重他的,而不隻是要壓倒他。”

你的情緒、理解力與行為能力都隻能依據你的身高,我以自己的身高去要求你是不公平的。

折射

昨天不小心麥寶吃了辣腐乳,眼淚都辣出來了,小嘴也頓時紅成一片,外公外婆一片驚慌,大呼小叫。我讓他們別這樣,反而嚇著孩子。

前陣采訪上海波普藝術家計文於夫婦,他們有個六歲女兒計茗言。計文於夫婦的有些教育理念挺好,比如他們從不盲目寵女兒,女兒吃藥他們也不作表情心疼狀,太太朱衛兵說,其實孩子對於苦的味覺發育挺晚,不像成人那麼敏感,孩子有時為何怕吃藥?不是被藥的苦嚇著,是被父母表情嚇著了!他們用過份的愛暗示孩子,藥多苦啊,寶貝多可憐啊,爹媽多心疼啊——孩子能不抗拒藥嗎?

計茗言5歲,父母就讓她到小區超市買生薑。下六樓,小區還有一條車道,兩人在窗口一個勁往下望,但就是不喊她,讓她自己判斷路況——他們對孩子的愛在心裏,卻不溢於言表。

女兒回來了,很高興,“叔叔誇我能幹!還給了我好多錢”——是找回的錢。

往往,孩子的反應多參照成人的表情\語言暗示,不少成人對孩子的願望與實際行動往往相悖,計文於夫婦的觀點卻是:你希望孩子成一個自立的人,那就要給他自立的實踐機會。

我在和計文於夫婦聊時,女兒在一旁玩,不擾大人。過一會,她從廚房拿出罐"怡口蓮",讓媽媽給“阿姨”吃,自己不吃。因咳嗽,媽媽交待別吃糖。真是個乖孩子!

刹那永恒

下午帶你洗澡,天氣暖和,洗完你趴在我肚子上。我問你,媽媽明天帶你去買餅好不好?

好。

明天去買“爽歪歪”好不好?

好。

媽媽和寶寶永遠做好朋友好不好?

好。

你說“好”時特可愛,短促地,稚氣的。

昨晚帶你去超市,在路上牽你的小手,也這麼問你,你答“好”,像粒清脆小石子。

途中,你趴在“百安居”牆外的欄杆上,看裏頭的動物雕塑,總不肯走。我往前走,回頭看你。你一會看不見我,從矮欄杆上滑下,到處瞧,見站在前麵對過的我,笑起來,一路笑著向我跑來。小小的你,笑著,奔過來抱住我。這樣的時刻,是一生裏金子般的時光!是讓我回想有淚的時光。願十年、二十年後,寶,你還能這樣向媽媽跑來,信任依戀地跑向媽媽……

“瞳瞳日”及其他

五一假,你爸來上海看你。

帶你在小區院裏玩,在地上畫畫,我畫了太陽,你說,太陽,然後說,“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哈,你真聰明!能從太陽聯想到“瞳瞳日”。

你會自己穿褲子了,前幾天自己穿上了綠的小背帶褲,今天早上又自己穿了牛仔短褲,褲腰雖沒拉好,已夠讓人驚喜!

成長是這樣點滴呈現於你這“小不點”身上。

外婆說了昨晚感人一幕:晚飯時,你拿了空碗擱在桌上等媽媽回,被姨拿去添飯了。你不肯,外婆又拿個空碗給你,你放在桌上。聽見我回家敲門聲,你趕緊端起碗來迎我。

帶你晚飯後去小區散步,你手舉熒光棒,邊跑邊喊,奧運聖火!奧運聖火!喊得鏗鏘頓挫,邊上人看著你發笑,覺得“這小孩好可愛!”

你跑向花園的水池邊,又喊,蔚真姨聽不清你的口號,問喊什麼,麥姐在一旁翻譯,“弟弟喊‘花落知多少’”。

哈,你現在真是出口成章呢!

一家人在父親老家金華蘭 溪過的端午。到馬澗楊梅山采了楊梅,這是頭回在現場采摘楊梅,你小嘴吃不過來,小手裏攫著好幾顆。楊梅雖小,但汁液洶湧,甜美得讓人一愣一愣。

次日大雨,到金華雙龍洞玩,洞裏蔭涼,你很棒,上山時自己走了不少路,洞內也是自己走。下山已是午後,你有些困累,開始要抱,且指定要我抱,把我累得不行。

還去了鄉村,外公戰友家。大雨,冒雨上山摘桃,滿身泥濘。我和你爸輪流抱你,好容易到山上,楊梅樹與桃樹果實累累,還有枇杷樹!隻是天公太不作美,雨中著實狼狽,衣衫盡濕。不過也值得,對你,對我們都是新鮮體驗。

和你睡時,我的頭偏向另一邊,你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把我的脖子誠懇地攬向你,要我臉朝向你。我們頭靠頭睡去。

有時睡前,你用小手蒙住我的眼睛。我逗你,你笑。這樣寧靜的夜,世間所有最好的部分凝聚此刻。

鏡子

看央視,主持人敬一丹引用了段話,“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了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意中,他便學會了對抗;如果孩子生活在讚美中,他便學會了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羞恥中,他便學會了有罪惡感……你若生活平靜,你的孩子將心境平和”

並不晦深的道理,從前沒做媽媽時,可能對這些排比句會一掠而過,而今琢磨下這些話,覺得極是!往往最簡單的也是最易被忽略的。

父母永是孩子的習仿模板,他們的言行舉止、對世界的態度無時不投射在孩子的小心房。孩子進入世界的方式,看待人生的眼光,必由父母對待他們的態度的這麵“鏡子”反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