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太平時代容易養趙括(1 / 2)

99、太平時代容易養趙括

周成王幹了二十多三十年以後,做出了許多成績,基本上在曆史上得到的是正麵好評,所以也算得不錯了。人總有一死,姬誦臨死,傳位給太子姬釗繼位,是為周康王。

我們知道商朝所流傳下來的帝王稱謂,是從祖甲開始為了祭祀方便,而以天幹輪番排列。但是周王朝這些成王、康王之類的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就是從周王朝開始的諡號製,它用的時間很長,一直貫穿三千多年,用到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帝王將相都用得到。

那麼什麼是諡號,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根據《逸周書》以及《史記》上的解釋是:“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也就是說,諡號是用來表明一個人生平為人功業的,它的特點就是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的,也就是說——蓋棺論定。

而且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子諡父,臣諡君”。

因為它是蓋棺論定的東西,不受活人權勢的影響,所以在一定程度內還算比較靠譜。我們一般看看這個人的諡號,就可以猜出他這一輩子的評價是什麼。

所以在帝製的年代裏,許多握有權力的人對這個諡號相當在意,為了不至於給自己死後弄個難聽的諡號,因此對他們在世時的行為多少也有所克製。當然,這隻是一定限度內,並不萬能。

喜歡立標杆的行為,並非今人始,古人久已有之。比如說,上古的各種發明,大家都喜歡歸於黃帝;帝王們的血統,都喜歡歸於帝嚳;而在製度方麵的建立,又都是喜歡歸於周公。根據這個原則,所以一般古人把諡法的起源也歸於周公。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古人說法是起源於三皇五帝,這個太不靠譜,因為夏商兩朝就沒有發現諡法的記錄。

而根據近代的考古發現,又有新的解說,一種說是西周周孝王時代開始,另一種則說是春秋戰國開始,還有一種說是殷商交替時代開始。

我們根據大部份人的說法,就當是從西周開始。

周朝的開國之王,應該算是姬發,但是因為姬發在剛造反的時候,打的還是他父親姬昌的旗號,所以周王朝的王諡是從姬昌開始。

因為姬昌的畢生努力,使得商王朝時代就“三分天下二分歸周”,給姬發奠定了爭霸天下的基礎。根據宋蘇洵所撰之《諡法》條目解釋:“經緯天地曰文”“湣民惠禮曰文”。姬昌的諡號,為文王。

然後是姬發,姬發滅商建周,諡號為武王。諡法曰:“克有天下曰武”。

姬發的兒子姬誦,諡號為成王。諡法曰:“安民立政曰成“,說明姬誦這一輩子的功業,在安民立政方麵。

我們回過頭來看姬釗,姬釗的諡號是康王。諡法曰:“合民安樂曰康。”我們現在講的小康社會,這個康的內容也是奔著“合民安樂”而來的。

在姬誦死的時候,姬釗這孩子這會兒估計也得三十多歲了,照古人來說也得是一個成年人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不招他爹放心,於是臨死前,還得拉著召公奭和畢公高這些老叔老臣們的手,懇切囑咐說:“俺這孩子就交給叔叔們了,你們可要好好地管著他,別讓來胡來,當然更重要的是,別讓別人也胡來,包括你們自己啊!”

咱們扳扳指頭算算,召公奭和畢公高這些都是武王姬發時代的重臣了,要算上周公旦時期,再加周成王這幾十年,怎麼也得七十多快八十了吧,在周朝那個普通壽命低下的情況下,可真算是人瑞了。可問題是這把年紀了,以前又沒有什麼腦白金蓋中蓋的,居然還可以不退休,還能夠繼續為革命站好最後一班崗,還能幫著姬誦看孩子(四十來歲的孩子),這實在是令人驚歎。莫不是老人政治打從周朝那會兒就開始了,這真是曆史悠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