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船沉了,他再也沒浮上來(1 / 1)

101、船沉了,他再也沒浮上來

根據《竹書紀年》裏的紀錄,周昭王征楚一共三次。

第一次南征是在周昭王十六年。這一次戰爭很順利,周昭王姬瑕和他的貴族團率領王軍六師,著沿漢水東岸南下,楚國附近跟周王朝親近的諸侯國紛紛加入大軍,一路浩浩蕩蕩渡過漢水,深入荊楚一帶。《竹書紀年》裏的此次戰爭隻有一句話,“十六年,伐楚,涉漢,遇大兕”。也就是說是,大部隊渡漢水時還遇見“大兕”(即為犀牛。)。當時北方人很少看到犀牛,覺得很稀罕,於是還特地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

這一戰周軍大敗楚軍,俘虜了大量楚兵,得到無數戰利品,重新奪回了銅山,大家發財了。不但周王室很高興地鑄了許多銅鼎銅兵器,連跟隨著周王後麵的各貴族們也分到了許多銅,於是除了用來造完兵器酒杯等等必需品外,大家集體都鑄了許多鼎來表示向祖宗報告,向兒孫顯擺。於是我們現在挖出土的許多青銅器比如說“過伯簋”“史牆盤”等,都記載了這次的勝利。

但是時隔不久,等周王朝六師都快樂地班師回朝以後,打了敗戰的楚國,收拾好人馬,重新整頓好軍隊,又振作起來,又重新欺負那些周國的跟班國,又截斷了揚越銅器的進貢路線。

也就等於說,上一仗,周王朝白打了。

周昭王姬瑕生氣了,他決定這一次一定要把楚國給打趴下。於是在周昭王十九年,周王朝第二次南征,派祭公辛伯攻楚,而這一次《竹書紀年》上的記錄上呢,則非常不妙:“天大日,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

古人的記錄是頗有春秋之筆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是陰風陣陣,連山雞和兔子都嚇破了膽子,使得周王朝六師皆喪。

如果我們推測一下,如果上一次的楚國之敗,是因為長久以來對於周王朝軍隊的畏怯和不知道如何應對,甚至在於山寨軍驟遇正規軍時的力量不足等原因。那麼很顯然,這一次對於周軍的進攻,楚國應該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畢竟長江以南,他們才是地頭蛇,雖然在軍事上在裝備上他們不如人家,但是不管地形還是氣候,他們都有優勢。

於是在一個陰風陣陣地天氣裏,周軍六師進入了楚兵的埋伏地,於是血光衝天中,連山雞兔子都被嚇破了膽子。周王朝六師皆喪。

而這一次的失敗,對於周王朝的震動極大。六師皆喪,令得周昭王姬釗極為憤怒,他咬牙切齒,誓要親自出征,把楚國徹底給掃平。

但這一次畢竟是六師皆喪,而重新建立一支部隊並非一兩日的事。所以周王朝足足準備了五年,直到楚昭王二十四年才重新組建起了一支軍隊,浩浩蕩蕩第三次南征,要一舉蕩平楚國。

而這一次的聲勢實在太過浩大,周昭王王師所到,簡直是望風披靡,楚兵一擊而潰,據記載當時東夷南夷廿六邦都來朝見周昭王。而楚國迫於威勢,派人前來稱罪投降。

很明顯,這次周昭王徹底向諸侯顯示了王朝實力,的確是無人能比的。但是顯然,周昭王並不是為了顯擺,他是為了那被殲滅的六師報仇而來的。所以他並不止步於此,而是繼續南進。

於是他率領著他的軍隊,渡江前進。

於是……船開到一半,沉了,周昭王沉了下去,從此再沒見他浮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