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走出老年(2)(2 / 2)

我和鄒本興都被夕陽下的美麗校園受到了感染,我們圍著校園轉了一圈又一圈,同時,也談了一些平時沒有談過的話題。

我問:“現在‘冀聯’已擁有6000多萬元的固定資產,作為這筆資產的創業人,作為任期不再遙遠的老校長,你怎麼看待這筆財富?”

鄒本興說:“國務院頒發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規定:社會力量辦學教育機構,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教育機構存在期間,可以發展和使用其財產,但是不得轉讓或者是利用擔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教育機構的財產;教育機構清算時,應首先支付所欠教職員工的工資及社會保險費用,教育機構清算後的剩餘財產,返還或折價返還舉辦者的投入後,其餘部分由審批機關統籌安排,用於發展社會力量辦學事業。條例表明,‘冀聯’的6000萬,是屬於國家的,而不是屬於我鄒本興和幾個老同誌的。”

我說:“辛辛苦苦十幾年,你經曆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付出了那麼多,而沒得到應有的回報,你有沒有過心理不平衡的感覺?”

鄒本興頓了頓說:“我心理是平衡的,而且我認為,我辦學十幾年,並不是什麼也沒得到,比如辦學方麵的學問,管理方麵的經驗,還有生活方麵的充實和精神上的享受,尤其是每天和青年學生們在一起,使我常常忘了自己的年齡,我想,這一切,應該是我索取的最大回報。至於資產,我是這樣想的,哈佛大學有210億美元的固定資產,20多位校長都沒把它們帶進棺材裏去,我一個有著幾十年黨齡的老同誌.為國家留下這點財富,還有什麼不應該的?”

我問:“‘冀聯’已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是不是可以告一段落,在你任院長期間,還有什麼願望沒有實現?”

鄒本興停了一下說:“我創辦‘冀聯’之初,我就給自己定了‘一二三四’工程。具體地說,就是一個有300張床位的附屬醫院;兩個研究所;3000名醫療技術骨幹;4000名學生。”

我說:“現在不是已經實現了嗎?”

鄒本興說:“現在隻是初具規模,但還沒達到我要求的目標。”

我又問:“你是不是把你的全部生命都和‘冀聯’連在一起了?”

鄒本興看了看天邊的夕陽,說:“應該是吧。我在去年5月份就立下了遺囑,我死後把遺體捐獻給‘冀聯’,這樣,我此生就再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我近距離地看著鄒本興,我不知道我還該向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問些什麼。

此時此刻,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人再比我更加熟知和理解鄒本興。辦學十幾年,他所付出的,就不在話下,而他所承受的,要比常人多得多。比如辦學初期遇到的種種艱難,比如跑貸款未成的嚎啕大哭,比如來自社會備方麵的壓力,比如老同誌們的種種誤會與猜測,比如老年喪子的咽淚裝歡,比如老伴兒神經紊亂造成家庭溫馨的破壞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超過了正常人的承受能力,但鄒本興都挺過來了,而且是不動聲色地挺過來了。在外人眼裏,鄒本興一天到晚忙忙叨叨,從從容容,不哼不哈,緊張有序,好像他走過的路很順暢,在人生的每一個路口遇到的都是綠燈,想幹什麼就能幹成什麼。當你真正了解了鄒本興離退休之後的心路曆程,我不知道,親愛的讀者朋友,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人老了都想圖個平安,圖個清靜,從生理上、心理上承受能力都在減弱,人老了感情上也容易變得很脆弱,經不起驚驚咋咋的折騰,經不起心靈上遭受打擊,而鄒本興這一切都經受了。

我從心底裏發出由衷地感歎:鄒本興不易,實在不易!

鄒本興,令我敬重與仰望。

夕陽把鄒本興雕成塑像,逆光中,他正在微笑著。

我為一位老人的燦爛的微笑而神往。

一束暖色調呈現出橘黃色的光,照射在鄒本興的臉上,那張年近七旬的臉,瞬間變得年輕而又慈祥。

這時,鄒本興七歲的小孫子穿一身紅衣服從學校門口向他跑來,小孫子不住地叫著:“爺爺,爺爺!”

鄒本興張開雙臂,把小孫子抱在懷裏,小孫子不住地抓鄒本興的臉,鄒本興在小孫子的臉上猛親,橘紅色的陽光,把爺倆的臉映得格外透亮。

我的感慨也變得激昂而強烈。

我想起了約翰.佩斯的一首小詩:老年,這是假象……以年月計算的時間,決不是衡量我們日子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