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校文化建設的實施5
(3)打造校園物質文化航母,優化隱性德育功能。
物質文化的改善對學生具有明確而強烈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傳統的,又有現代的;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尤其在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當今,校園的物質文化領域,對下一代的價值觀念產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所謂價值觀念,是指人們頭腦中有關價值追求的觀念。它是人們以往生活實踐經驗和知識的凝聚和升華。從內容上看,它是指人們心中一係列特殊的“觀念”,包括對各方麵的信念、信仰、理想。三者合在一起為廣義的信念。從其外部功能看,價值觀念是在人們選擇取舍過程中,起著內心導向機製、評價標準作用的觀念。凡是人們在進行評價、在對事物表達一定的態度時,其內心深處就啟動著價值觀念的運轉和操作。
校園物質文化之所以能夠起到育人的作用,除了自身的教育意義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價值觀念教育意義的傳播。傳播是一種社會行為。學校是當代文化信息的主要交流地,學生們都善於在這裏進行交流溝通。在當今社會文化信息的交流具有容量大、渠道多、周期短、頻率高的特點,要在文化交流更新過程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除依賴人這一最活躍的文化載體外,還有賴於先進的文化傳播工具和設施。
在校園中傳播文化的主要工具是廣播、電視、網絡、報紙、雜誌、櫥窗、板報等媒介。校園中的傳播媒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語言符號媒介、文字符號媒介、實物媒介、音像媒介。
語言傳播媒介在校園文化傳播中大量運用,如學校領導與教職員工的談心、師生交流、電話、通訊、各類演講、辯論、文藝晚會、談判、決議等;文字符號傳播包括報紙、雜誌、板報以及各類文件、社交書信、電文、簡報等等,這類傳播媒介具有信息反饋迅速,形式靈活多樣,傳播效果明顯,並利於保存等特點。
高校運用實體進行傳播意在某種事物上包含有某種信息,是事物充當信息傳遞的載體,如校旗、校徽、校服、明信片、賀卡、信封、信箋、筆記本等。音像傳播媒介包括廣播、電視、網絡等。
進行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特別應強調融合學校精神,要注重考慮如何發揮學校物質設施對學生精神潛移默化的傳播功能,時時處處地對學生的思想、情操、行為、習慣起著熏陶、滲透和影響作用,從而使學生在這些穩定傳統的熏陶下,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發揮隱性教育作用,使校園物質建設在充分發揮使用功能的基礎上,盡可能富於有學校特色的文化意義。
孩子永遠是校園的主人。學校不僅傳播科學知識,同時還傳遞價值觀念、道德規範、社會準則、生活方式等潛在的文化信息。即校園物質文化不是陳列和擺設,而是要通過傳播先進、文明的生活觀念和科學文化,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使他們在獲得物質享受的同時,在精神上理解文化,鑒賞文化,陶冶生活,美化生活。它所倡導的生活理念、價值取向、行為規範及行為準則,影響著孩子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物質基礎文化在傳播過程中涉及的思想、意識、觀念、道德等,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孩子們們通過長期的耳濡目染,在精神上情感上意會默認,思想就會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