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校文化建設的實施7(2 / 3)

①製度內容不全麵。校園文化製度是製度下的一個大的製度,它又包含了許多小製度,如校風、教風、學風等。在製度的內容上往往顧此失彼,顧到了校風、教風、學風方麵的內容,卻忽視了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方麵的內容。有的是重視了校園文化環境方麵的內容,卻又忽視了校園文化特色方麵的內容。

②製度內容不具體。有的製度籠籠統統,隻有大的框架,讓人看了費解,不知道如何去落實和實施。比如,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看了之後你知道是開展哪些文化活動,用什麼樣的形式嗎?不知道。所以用細化的製度規範我們的製度化管理,才能推動我們校園文化製度的建設。

(3)校園文化製度形成後,措施落實不到位

製度形成後,措施落實不到位有多種情況,也有多種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①認識不夠,這裏的認識指的是思想上的認識,很多師生在思想上認為,製度隻不過是流於一種形式,到時候沒有落實到位也不會有什麼懲罰。所以,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②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主要指的是分管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人員沒有嚴格按製度來規範和要求。製訂出相應的措施後沒有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忽視了措施的落實。要不然就是落實措施的力度不夠。

③沒有物質的保障,為了能更好地推動我們的校園文化製度建設,配備相應的激勵機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於某些學校的資金不足,無法保證在製度建設上的一些資金要求,就造成激勵機製“激”不起來。沒有物質的保障,很多工作都難以開展下去。

(4)製度沒有定期總結、改進。

一個製度形成以後是需要試行一段時間的,包括校園文化製度在內。在一段時間後針對這個製度的好壞進行總結分析,好的繼續使用,不好的在聽取群眾意見後進行相應的調整,改進製度的不合理。一學期或者一年,我們對其進行一次總結和改進。但就目前來看,一些學校是沒有進行總結的改進的,而且一個製度可能用了好多年。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校園文化建設在不同時期內容是不同的,校園文化製度的建設也要與時俱進,製訂出相應的校園文化製度。

校園文化製度建設的策略

(1)提高思想認識,轉變管理理念。

①提高師生思想認識,遵守校園文化製度。製度具有規範和約束的特點,它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是一定要這麼做的,它的存在約束著我們的一些言行。在思想上不能鬆懈,要意識到這個製度不是製訂出來好看的,是與師生和學校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是推動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開展的。

②轉變製度管理理念,“硬”“軟”管理結合起來。在傳統的校園文化管理中,校長首先考慮的是怎樣約束和規範師生員工的行為,統一思想,快速推進學校的發展。在時代的洪流中,現代管理者的理念發生了變化,更注重“以人為本”,把人的發展看作是管理的目的,突出“人”自身的價值和發展的需要,注重用激勵機製而不是單純用約束的方法。我們在製度管理中要轉變管理的理念,不僅要考慮學校的發展需要,更要考慮師生的發展需要。我們要將製度管理的“硬”管理與文化的“軟”管理結合起來,尋求學校發展和師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盡量把個人目標與學校目標統一起來,共同推動校園文化製度的建設。

(2)積極推進改革,使之民主化、製度化。

①校園文化製度建設的民主化為了能更好地製訂出切實可行的製度,選用民主的方式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充分發揮師生員工主人翁的精神。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時候你沒有想到的好點子有可能別人就能想到。博眾之長,才能將校園文化製度製訂得更全麵、更詳細、更具實效性;用製度的建設指導我們校園文化工作的積極開展。校園文化製度的建設的民主化也是良好校園文化的體現。

②校園文化製度建設的製度化校園文化製度建設的製度化就是製訂規範的、全麵的、可操作的校園文化製度。讓製度化的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

(3)校園文化製度製訂和修改的原則。

每一個學校都製訂有校規校紀,但都不是完全相同的。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情況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或改變,新問題的出現等一係列的問題接踵而來。要與時俱進,就得製訂一些新的製度,修改一些原來的製度。校園文化製度的製訂和修改不是隨意的,它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