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校文化建設的實施9(1 / 3)

第二章學校文化建設的實施9

15.學校安全文化建設

學校安全是學校各項工作的基礎,是開展學校文化建設工作最基本的保障,是提升學校競爭力的基本內容之一,是現實學校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沒有學校師生人身和學校財產安全的保障,沒有平安和諧的學校環境,學校文化的建設、學校教育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將隻是建在沙丘上的玲瓏塔,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將失去穩定的支撐基石。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構建校園安全文化,創建和諧平安校園是對這一指示的具體表現。

學校安全文化是近年來在中小學校出現的一個全新的理念,它和中小學生的安全素質教育密切相關,是中小學生身心安全和健康的基石,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中小學校園裏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學校安全文化建設水平的高低已成為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基本內容之一。

如何進行學校安全文化建設,這是一個重大而永恒的課題。可以從校園安全物質文化、校園安全行為文化、校園安全製度文化、校園安全精神文化幾個層次加強學校的安全文化建設。

夯實安全物質文化是學校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

學校安全文化的要依賴於一定的物質基礎,在學校安全構成要素中,最直觀、最外顯的因素就是校園的硬設施和硬環境。堅實的學校安全物質文化是學校安全行為文化、學校安全製度文化、學校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礎。因此,要科學、精心建設學校安全的物質文化,通過學校的安全硬件建設保障學生安全,通過學校安全的環境營造,陶冶學生,提高安全心理素質,培育安全情感,規範安全行為,保障安全活動。

(1)學校的教育教學設備設施。

要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目前,農村中小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室欄杆高度不達標、教學樓道狹窄、食堂條件達不到衛生標準、電路電線老化、體育設備設施和運動場所達不到標準等。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規定“學校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適應教育需要;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確保學生和教職工安全。”

為此,學校在學校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通過多渠道,多途徑解決這些問題。譬如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專項資金、獲取地方政府投入、個人捐資、修建方墊資等方式籌備經費,使已有教育教學設備設施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學校在新建、改建校園過程中必須根據教育法規進行,為師生提供安全的物質文化保障。

(2)增加政府對教育的投入。

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辦學環境,為校園安全文化提供物質保障和良好的安全環境。提高安全保障程度。如改造危險校舍、加高走廊欄杆,更換老化線路,加固圍牆、添置滅火器材等,基本消除學校存在的不安全隱患。

(3)營造學校安全環境的氛圍。

學校要努力建設安全的精神環境和營造安全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安全的精神環境中受到陶冶和教育。如學校要開辟安全宣傳欄,刊出安全法律法規、安全知識技能等,安全信息,建立安全友情提示角,在節假日、汛期、高溫、秋冬幹燥季節到來之前發布安全友情提示,讓它成為學生特殊時段安全的良師;安全標語和安全宣傳畫上牆,讓它成為學生日常安全的益友;此外,設置活動安全警示牌、校園道路安全減速標誌或減速帶,樓梯通道行走靠右、安全出入口標誌等等,通過校園外在的安全精神文化的精心設置,給學生予潛移默化的安全教育。

規範安全行為文化是學校安全文化建設的要求

安全的物質條件可能給學生學習、生活的安全感,如果僅僅停留在表層現象,不一定能達到“安全”目標。思想決定意思識,意識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進行學校安全文化建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安全行為習慣和安全行為文化。

管理者和落實者牢固樹立六個觀念:樹立安全也是生產力的觀念,樹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觀念,樹立安全也是教育質量的觀念,樹立防範勝於救災的觀念,樹立消除一個隱患等於防止一場事故的觀念,樹立安全不等於一切,但安全出問題可以否定一切的觀念。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