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校公共文化的建設1(2 / 3)

外部公眾包括上級政府領導部門、當地政府職能部門、與學校有協作關係的單位、學生家長、校友、有關學校、當地新聞係統等等。

首要公眾、次要公眾和邊緣公眾

這種劃分的依據很明顯,那就是看公眾對學校的重要程度,依次劃分為首要公眾,次要公眾和邊緣公眾。首要公眾是對組織的生存、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及決定性作用的公眾,是組織公共關係的重點對象。學校的首要公眾主要包括學生、教職員工、上級領導機關等。次要公眾是對學校的生存、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公眾。學校的次要公眾與學校聯係頻率較低,作用力也較小。邊緣公眾則是偶爾發生聯係而作用很小的那部分公眾。需要指出的是,首要公眾、次要公眾和邊緣公眾的劃分是相對的,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的問題上,首要公眾、次要公眾和邊緣公眾是可能相互轉換的。

非公眾、潛在公眾和現在公眾

公眾的發展一般有這樣一個過程:當組織的行為對公眾產生了某種後果時,這種後果就會導致公眾與組織之間的關係發生由疏到密的變化,依照這一過程,可以把公眾分為非公眾、潛在公眾和現在公眾。

非公眾是指在學校的視野中,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既不受學校行為的影響,也不作用於學校的個人、群體和組織。學校正確找出非公眾,將其排除在公共關係的工作範圍之外,可以減少公共關係的盲目性。

潛在公眾是指那些將來有可能和學校發生這種、那種聯係的個人、群體和組織。這些個人、群體和組織已麵臨著由學校行為引起的共同問題,他們雖然有些還未意識到這種問題的存在,有些已意識到自己與學校麵臨的共同問題,已對問題產生的緣由、解決方法、今後發展趨勢等相關方麵的信息產生興趣,隻是並未采取行動尋求問題的解決,但他們以後必定要與學校發生聯係。學校公共關係中發現潛在公眾,進行分析和預測,並以積極的態度、正確的方法對待他們,可增強公共關係工作的戰略效果。

現在公眾是指已與學校發生聯係並發揮作用與影響的公眾。學校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已較明確,互相作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格局,是學校公共關係工作應經常注意的對象。

同樣,非公眾、潛在公眾和現在公眾的劃分是相對的,隨著情況的變化,非公眾、潛在公眾和現在公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學校應根據利益關係,促成或改變他們,維護學校的利益。

3.公共文化管理的原則

學校公共關係管理是一項涉及人多、彼此有利益關係、工作環節繁多、方法多樣的活動,但無論關係怎樣複雜,方法怎樣多樣,有一些基本原則是必須遵守的,如下:

雙向溝通原則

雙向溝通原則是促進學校和公眾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一個有效手段。既重視信息的輸出,使公眾了解學校的真實情況,又重視信息的反饋,使學校也能準確掌握公眾的情況,以雙向信息交流方式來開展學校公共關係。

學校公共關係堅持雙向溝通原則,既要在學校外部公眾之間建立起雙向溝通的網絡,即一方麵利用各種媒介對外傳播,使外界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支持自己,另一方麵又必須吸取外部公眾的意見、建議、信息,將它反饋給學校的決策層,作為調整、改善自己的依據,又要注重對內部公眾的雙向交流,即校長可以向教職員工、學生下達指示,傳遞信息,也允許下屬向上反映情況、問題、意見,並要多方收集教職員工、學生的反映,積極聽取他們的意見,這樣就可能使校內與校外、校領導與下屬間相互認同、相互理解和支持,從而形成良好的公共關係,有利於學校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