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校公共文化的建設1(3 / 3)

互利互惠原則

在公共關係中,公關主體、公眾的行為都是受一定的利益驅動的,沒有光是付出或光是得到的單向活動。學校公共關係不僅要維護自身的利益,也要維護公眾的利益,這就是互利互惠原則。沒有互利互惠,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共關係。

學校公共關係堅持互利互惠原則。一要以社會利益為本,注重社會整體利益。這是說學校在開展活動,追求“自我利益”時要以社會利益為本,把社會利益擺在優先位置。即使學校的教育符合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社會發展服務。離開了社會整體利益這個根本而追求學校局部利益,不僅會偏離正確的教育方向,損害社會公眾利益,而且還要損害學校的長遠利益。二要以公眾利益為第一出發點。學校公眾是學校的生命,是學校生存、發展的源泉,學校的任何行為應首先考慮是否符合公眾的需要,是否能幫助公眾解決實際問題,是否會損害他們的利益。隻要符合公眾的利益,有利於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即使有些行為、活動暫時對學校不利,學校也應堅持。三要積極回報社會。學校公共關係不能隻強調公眾對學校的同情、理解、支持、支援,而必須積極主動回報社會。即可以充分利用知識、人才、設備等優勢,為公眾多辦點實事,做些好事,盡量主動滿足公眾的需要,這樣可保持學校在社會的長久生命力,爭取到社會的長期支持,從學校對公眾的“利他行為”轉化為公眾對己的“利他行為”,從而最終取得利己效果。

誠實守信原則

學校與公眾建立良好的關係,要靠平日的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公共關係的魅力就在於以事實為基礎,從小事做起。因為良好的公共關係的基礎是當事者雙方的相互信任,而這種信任的關係要在真誠互助的交往過程中才能建立起來。因此,開展公關工作一定要至誠待人,誠實守信。

學校公共關係堅持誠實守信原則,要求學校公關人員要為人師表不要言而無信、欺騙公眾;對事實材料要客觀真實地公開,不能故弄玄虛;要敢於正視學校的缺點、不足;認真對待公眾的批評、意見,並針對不足加以改進,要讓公眾體會到學校的誠意;對公眾的許諾要堅決兌現,要取信於公眾;不要做“一錘子買賣”,給公眾留下一個奸商的形象,公共關係是一項持久的工作,“見好就收”“投機行為”隻會因小失大,丟了芝麻撿西瓜,得不償失。

人人有責原則

公共關係涉及人多、事多、環節多,是團體性的工作,團體中的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處在一定的公共關係中。學校的每項工作和每個人的表現都在不同程度上關係到組織的形象。雖然一些較為重要的活動舉辦得好壞與否會使人們對學校形成一定的印象,但人們對學校工作的整體評價和印象是在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做出持續努力的項目(如學習成績、教育質量、道德風尚等)上獲得的。因此,學校公共關係不僅是幾位領導或公共關係人員的事,它需要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共同努力,共同創造學校的良好形象。

學校公共關係堅持人人有責原則,就必須調動廣大教師的公關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公關意識,使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有公關的義務。但由於公關工作是一項藝術性、科學性、專業性都很強的工作,要求人人公關並不是要求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成為公關人才,而是要求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校中的一員,在與外界交往時,處在與外部公眾聯係的第一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校帶來的影響,在適當的時機,盡己所能為學校做一些公關活動,為學校樹立一些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