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學校重視公共文化的必要性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更加突出,因而更加重視公共關係的建設。學校作為一個與公眾息息相關的事業單位,重視公共關係,這對建設和諧校園和教育的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是學校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學校無論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都需要得到自己工作對象的支持。學校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要營造一個高質量的校園環境,要培養一個高素質的學生群體,必然需要得到方方麵麵的支持和幫助。學校需要正麵的評價,但這種評價不能僅限於學校的自我評價。當前,對學校評價的發展趨勢日益表現為評價社會化,所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重視公共關係與否,是學校自身建設和發展的一項重要的衡量標誌。
是公共關係的特征所致
公共關係有三個重要的特征。一是目標特征,即追求正麵的良好的組織形象。二是原則特征,講求互惠原則。公共關係是有利益訴求的,它不同於慈善事業不求回報,也不同於市場營銷,市場營銷注重經濟效益,追求高利潤,公共關係注重社會效益,追求好形象。三是方法特征,注重雙向溝通。學校要和相應的工作對象保持正常的有效的溝通渠道。家長和社會有知情權,學校有告知的責任和義務。要通過增進彼此的了解來增強理解和信任,營造和諧友好的發展關係和氛圍。
家長和社會要求學校重視公共關係
一所學校,要建設成為讓家長放心、學生高興、社會滿意的育人場所,必須外樹形象,內強素質。這就要求學校應盡力掌握好公眾對學校的意見、建議與要求,不斷改進學校的工作,以樹立正麵的良好形象。
學校教書育人的職責要求重視公共關係
公共關係的職能,體現在形象監測、形象塑造、形象傳播、關係協調以及教育培訓和決策谘詢等方麵。學校形象,簡而言之就是公眾對學校的印象或評價。學校通過形象監測和形象塑造,設計、塑造、校正、推廣學校自身的良好形象,對正在長身體學知識、人生觀世界觀正逐步形成的青少年學生,將起到“潤物細無聲”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無論是學校這一個組織,還是學校這個組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要十分重視和珍惜自身正麵形象的塑造和校正。要通過形象傳播,主動告之公眾,擴大正麵影響,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和諧的有益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育資源配置方式的變化決定
教育資源配置方式的變化決定學校要重視公共關係。在計劃經濟時代,教育資源配置是單一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經濟主體日益多樣化,利益訴求則表現為多元化,教育資源配置方式也開始走向多元化。因而學校在教育資源配置方式變化中,必然要重視公共關係,以期在現代教育發展中,力求實現教育資源的良性配置和優化配置。
當今,家長對後代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期望值越來越大,學校與公眾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學校要適應社會發展,重視公共關係建設已成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