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課堂教學設計9(1 / 1)

第三章 課堂教學設計9

17.聽課評課工作製度

課堂教學反映的情況極其複雜,由於聽課的指導思想不同,其聽課的方法著重點就不同,收獲也會大不一樣。隻有樹立科學的指導思想,才能在聽課過程中獲得全麵正確的認識。

目的在於提高質量

聽課的根本目的,在於了解教學情況,研究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提高質量。

(1)在聽課中無論是發現了優點還是缺點,好的經驗還是存在的問題,都必須問個為什麼,弄清它和什麼事物有內在聯係,從而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

(2)要避免聽課不少,腦子裏積累了一大堆材料,卻拿不出任何提高教學質量的辦法。

堅持全麵的質量觀

(1)全麵發展的觀點,即看質量就要看學生德智體幾方麵是否都得到發展,不能隻重視智育,忽視學生的品德和健康的發展。

(2)智育也要全麵發展的觀點,即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還要訓練技能技巧,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3)麵向全體學生觀點,即教師在上課時要對全體學生負責,使上、中、下三類學生都能有所提高。

教學的工程質量觀

(1)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通過一定的工作過程來實現的。有什麼樣的工程質量,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質量。

(2)教師的教學工作過程,一般都要經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考查成績等幾個環節,每個環節的工程質量,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了解到,並通過多方麵現象,探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規律和辦法。

教學的目的和效果相統一的觀點

(1)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學質量要通過學生的學習效果來檢驗。

(2)衡量教學效果的好壞,必須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中來檢查,看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否實現了,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了。

教與學相統一的觀點

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的過程,既要看教師怎樣教,又要看學生怎樣學。有些在聽課時重教不重學,看到有些教師不按大綱要求,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啟發學生動腦動手,甚至為了表現自己的“才華”,旁征博引,不但不加以說明,反而認為講得生動,這就助長了一些人“隻教書不教人”、“隻管教不管會”的思想。

18.教師評課工作製度

在聽課以後,應對聽課中觀察到的課堂教學的目的、內容、方法、組織計劃情況、教學效果等,綜合起來進行全麵分析,並要和教師一起評議,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改進教學的措施。

評課要實事求是

(1)以商量的態度和教師共同分析和評議,不要以檢查者的身份自居,更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教師。以朋友式的態度關心教師的工作,和教師共同商量和討論問題。

(2)根據課堂教學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評價一節課。

在聽課之後,無需對每節課都做一次評定,更不宜輕易地下一個“成功課”或“失敗課”的斷語。但是,聽了一些課之後,總得對某教師的講課要有一個適當的評價,沒有評價就無法確定哪些是成功的經驗,哪些是存在的問題。

一般說來,評價一節課主要是從教學目的出發,看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評議時應該根據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做出評議。如果脫離實際情況,做出不切實際的評價,教師就會感到不公平,不服氣,甚至影響工作情緒。

(3)用典型事例做具體分析,聽課後的評議,不能太籠統,要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具體分析。說某一堂課重點不突出,就應幫助教師認真了解教材中哪一部分是重點,為什麼是重點,講課時應該如何突出重點,突出重點對整個教學起什麼作用。這樣對教師才能真正有幫助。

著重於教師教學思想的提高

(1)教學工作中的任何成敗,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水平和對教學規律掌握的情況。

(2)通過聽課,評課,隻有幫助教師提高了教學思想,進一步掌握了規律,才能從根本上改進教學,提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