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學質量管理5
15.中小學優質課的評價標準
課堂教學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陣地。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水平,影響著學生的發展。那麼,一堂優質小學語文課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呢?根據課程改革新理念,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麵考慮:
能夠為學生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
好的課堂應當是教師創設的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寬鬆和諧的環境並不完全依靠故事、遊戲或生動的情景來創設。教師形象生動、富於智慧的語言,一個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問題,一個激起學生強烈學習動機的探索活動,這些都可以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形成技能,也獲得情感上的豐富體驗。
教學方法的明確與合理
一堂好課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應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宗旨,教學內容應科學合理且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還應重視教學內容的文化內涵,體現科學性、人文性和社會性的融合。關注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密切聯係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上的每一節課都應當有針對性,沒有一個教材和教案能適合任何學生。教師一節課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一次創造性勞動。教師應根據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學習準備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師的實際出發,從教材的實際出發,確定恰當的內容範圍和難度要求,設置合理的預期目標,以此為根據確定教學的容量、重點、難點、方法、節奏等,這樣學生才能夠消化、吸收。
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注重培養創新能力。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能動的發展過程,強調在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一堂好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合作交流,注重培養創新能力。新課程一個重要的理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做”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學習,並倡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討論、啟發,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學習、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隻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地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好課應是教師努力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情趣是一種高於興趣的,內在的學習品質),讓學生主動參與,甚至可以議論紛紛(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小組討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言聲不絕於耳,教師方式多樣,靈活多變地組織說話訓練,使課堂上人人參與,個個活躍。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參與的願望,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一節好課應該有思維的碰撞、有爭論、有遇到困難的迷茫、有頓悟後的豁然開朗等等。我們在平時看課的時候,有些課看似順順利利,實際上這樣的課沒有“起伏”,沒有思維的爬坡,不算是好課。
一堂好課的標準,應明確地顯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身上,主要考察學生在課堂上的三種學習狀態,即:學生的參與狀態;學生的交流狀態;學生的達成狀態。這應成為教師們教學中的重點。
在體現現代教學思想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的行為,努力挖掘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並創造條件使學生經常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形成獨特的創造力。
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一堂好課,應該真正做到麵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課程標準上曾經指出:“教師應視差異為正常,不能強求學生取得同樣程度的成功,企圖讓所有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是不現實的。教師應更多的關注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性,並給予積極而善意的幫助。同時,對於學有潛力的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好的課堂教學應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尊重不同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麵的需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水平的題目,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活動,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對學習信心,相信每一個學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動的結果,都會給學生帶來啟示。在教學中,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的發展水平,選擇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靈活機智地應變教學中的“意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同一教學內容時都有不同層次收獲。
隻有麵向全體,教學中多邊互動,尊重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留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參與麵廣了,學生受益麵大,不同程度的學生才能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