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學質量提升4
7.質量管理體係的管理製度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教學質量的管理,統一由教務處負責。為加強教學質量管理,特擬定如下主要製度:
教案檢查製
教務處於開學時對每個教師的教案進行檢查,蓋章後返任課教師執行。一學期中,教務處還要不定期的對教案、教學進行抽檢。
聽課製
校級領導、部門負責人均應製定聽課計劃。一般要求教務主任、教研組長、教師每期互相聽課二節以上,聽課前要了解教學進度、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聽課時做好聽課記錄,聽課後查對教案,與任課教師交換意見。
師生座談會製
按照不同要求,由教務處每學期至少分別召開教師、學生(或學生家長)座談會各一次,聽取對教師教學和學校教學管理方麵的意見,作為對教師業務考核和改進教學管理的依據之一。
作業試卷抽查製
教務處要有計劃地抽查教師對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情況,查閱試卷(考試工作)和考查登記薄,檢查試題內容,判分情況及教學效果,使每位教師和作業、試卷批改受抽查一次,並作好記錄,必須時舉辦作業(工件)展評活動。
學生評教製
每學期分學科或按班級,由教務處召集課代表及各學生填寫“教學情況調查表”,由教務處收集統計、彙總(注意保密)送校領導掌握。
畢(結)業統考製
學生畢業考試,每門學科最後一學期的結業(結束)考試,原則上都參加區、市教委統考或由學校組織統考。以期評成績作為學生畢(結)業成績。
信息反饋製
考試後教師要進行試卷分析,一單元教學結束後,教師應進行作業分析,及時向學生進行考試總結和單元作業總結,學生獲得信息後可產生良好的改進提高效果;學校在有條件時可每隔一年召開一次往屆畢業和畢業生使用單位座談會(書麵調查也可),聽取對學校教學工作和畢業生質量和意見,從中研究探討教學改革途徑。
教學工作總結製
學校對於每年畢業班級和畢業(結束)學科,都應由教務處、班主任、任課教師認真總結、撰寫有關資料和教學專題論文。這些工作總結、論文可作為聘任教師的依據之一。
8.質量管理體係的教學工作製度
基本要求
要認真貫徹執行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方針,麵向世界、麵向現代化、麵向未來,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的原則,加強教學理論的研究,深化改革,全麵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原則
(1)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2)與發展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3)教法與研究學法相結合的原則。
(4)全體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5)守則與靈活多樣相結合的原則。
製定教學計劃
(1)計劃前,年級備課組所有教師要做到三個熟悉。
熟悉教學大綱:明確本科教學目的任務,了解教學內容的安排,弄清本科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熟悉教材:通讀教材,理解教材的內在聯係,明確各章節在整體中所處的地位,明確本學期的教學要求和教學重點、難點。
熟悉學生:主要熟悉學生“雙基”、“能力”、“學風”、“方法”四個方麵的情況。
(2)教學計劃要具備以下內容:
①對教材內容、實驗的補充、刪減或改進意見。
②提出落實教學任務要求,提高質量的改進措施和意見。
③教學進度,課時安排。
④“尖子學生”“學困生”的跟蹤培養措施。
備課
(1)教師必須認真備課。熟悉大綱、通覽教材,寫出教材分析,總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結構層次,教學指導思想及方法。
(2)一般應包括教學目標、要求、重點、難點、方法、步驟、作業、課後小結等,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備方法,做到個人備課與同科同年組教師集體備課相結合,平時提前備一周的課。
(3)要做好教具、演示、實驗等一切準備工作。
課堂教學
(1)認真組織教學。堅持由始至終全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特別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教學原則: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理論聯係實際、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鞏固性、因材施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