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課堂教學管理4(1 / 3)

第二章 課堂教學管理4

7.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原則

全麵性原則

全麵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麵向全體學生,全麵完成課堂教學的各項任務,全麵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具體說,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應圍繞三項主要目標實施:一是教學目標;二是教育目標;三是發展目標。

全麵性原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教學對象的全麵性應樹立“有教無類”、“長善救失”和“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學生觀,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先天稟賦與後天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得、有所樂、有所發展。

(2)教學目標的全麵性全麵和綜合地考慮課堂教學目標,確立其目標係統,是課堂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第一步。

(3)人才觀念的全麵性。遵循主體性原則,首先要體現教學民主性,其次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再次體現教學的實踐性。

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從學生所處的學習主體地位出發,製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原則和方法、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主動精神,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遵循主體性原則,一是要體現教學民主性,二是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再次體現教學的實踐性。

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指教師的課堂教學應以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亦即教育的發展功能,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遵循發展性原則,一是要樹立以發展為內涵的三個“課堂教學觀”,即課堂教學本質觀、教學價值觀和教學質量觀。二是要把握發展的“三個度”,即向度、量度和效度。

滲透性原則

滲透性原則,即從素質教育出發,結合實際,全麵地進行滲透教育,使學生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提高。

遵循滲透性原則,一是要提高對課堂教學滲透意義的認識,它是教書育人的重要保證。二是要重視滲透的全麵性、教育性、啟發性和激勵性。

8.課堂教學交流工作規範

情感交流的教學功能

教學過程須臾也離不開情感,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具有獨特的教學功能。概括地說,情感交流具有以下8大教學功能:

(1)感染功能。

即教師的情感具有對學生情感施加影響和感染的功能。教學“以情動人”、師生“情感共鳴”就是其典型表現形式。

(2)動力功能。

即教師的情感具有發動、維持和推動自身施教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功能。

(3)信號功能。

即教師的情感通過表情外顯具有教學信息傳遞的功能。教師的麵部表情、體態表情和言語表情是其情感的外部表現,是教學信息載體之一。

(4)調節功能。

即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認識過程具有組織、協調、節製的功能。常言“情通理達”就是這個道理。

(5)定向功能。

即教師的情感具有促進教與學穩定在一定的方向上,並朝著一定目標運行的功能。教師的“情感投資”一旦使學生“動之以情”,就會成為他們努力達到此目標的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