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師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3(2 / 2)

9.教師要達到的敬業境界

敬業精神和品質,對於教師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強烈的敬業意識和忠誠自己本職工作的事業心,敬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和成就本職工作的使命感,這是從事教師職業並堪負使命不可或缺的。

敬業作為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之一,是教師必須具有的優良品質,在教育工作中要“敬事而信”和“敬業樂群”。對於一個教師而言,要敬重教育事業,就要潛心研究業務,不浮躁,耐受得住寂寞。凡有成就的教師,都是從教育職業勞動中領略無窮趣味的敬業者。教師敬業的核心是尊重職業、精通職業、獻身職業。

尊重職業

尊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首要標準,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心態。熱愛和尊重是職業成功的前提,隻有對自己的職業有積極的態度,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充滿敬重的情感,才能維護它和成就它,才能引起喜悅和快樂等肯定性的體驗,在職業活動中做出積極的貢獻。一個教師確立和培養崇高的職業理想和事業心,真正的尊重職業,必須具有不能放棄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自己從事的教師職業看成無比神聖的。這種敬重職業的事業心,包含著決心成就事業的高尚情感、忘我品格、實幹作風和奉獻精神。

精通職業

每個教師都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業,都希望自己的職業活動有價值、有意義,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人生價值。而要對社會、對人民做出較大的貢獻,就必須發憤成為業務上的行家裏手,駕馭、精通自己從事的專業。要在工作崗位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以自己力所能及、遊刃有餘的崗位工作能力和水平,成就自己擔負的職業,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對社會對人民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要成為自己業務領域的專家,就要對自己專業領域勞動的知識、技能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獻身職業

對於一個教師來說,以忘我精神獻身於崇高的職業,這是一個教師的最大幸福。教師的職業意識和責任在職業勞動中的反映,就是個人把獻身職業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職責、使命和責任,把它看成非這樣做不可的需要和義務。教師在職業生活中,經常感受到這種責任的存在,並在履行這種責任、使命的同時,不斷形成和發展內在的責任感、使命感並以其獻身於職業。全身心的投入職業勞動和創造,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10.教師要增強敬業精神

近年來,教職工的流動越來越頻繁,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

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職工必須有誠心;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職工必須有恒心;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職工必須有精心;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職工必須有愛心。

敬業,就是敬重自己從事的事業,專心致力於自己的事業,千方百計將自己的事情辦好。中華民族曆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結合教育的現實要求,發揚優良傳統,大力倡導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是當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一項十分有意義的事。

教育事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全體教師敬業愛崗。社會進步說到底,是靠科學技術好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的。而科學發展的曆程告訴我們,每一項科學發展,每一次技術進步,都需要人們付出巨大的代價,都閃耀著敬業精神的光輝。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都是勞動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出來的。離開了持之以恒的勞動,沒有敬業精神的灌注,財富從何而來?不論是一個時代還是一個民族,敬業的人越多,敬業精神越強,這個時代進步就越快,這個名族發展就越迅速。當然,社會進步還包含著精神文明的發展。教育事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其發展,需要從事這一事業的人們具有很強甚至更強的敬業精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決定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教育大計,教職工為本,教職工被稱作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是因為教職工的責任是培養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追求真理、善於創新的人,德才兼備、全麵發展的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

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職工必須具有全麵的良好素質,而其中敬業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職工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規範、生活需求等,都普遍受到市場機製及其利益機製的驅動和社會各種思潮的衝擊。因此,樹立教職工的敬業精神,已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一個必須麵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