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師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4
11.教師的敬業精神和敬業內容
以前,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喻為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比喻為春蠶,“到底絲方盡”。說實話,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應要求我們教師要做到人們比喻的那麼崇高,教育現在也不提倡教師一定要“不帶半根草去”。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敬業精神畢竟應該是人人必備的。
教育家朱熹認為:“敬業者,專心致誌事其業”。教師的敬業精神是教師愛業、勤業、樂業、精業、創業的基本品質。
敬業精神的主要表現
(1)對教育工作的敬業
教育是個大工程,是麵向整個社會的全方位的係統工程。教師的責任是培養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追求真理、善於創新的人,德才兼備、全麵發展的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肩負這麼重要的責任,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必須具有全麵的良好的素質,要心中有杆秤——努力認真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對教育工作的敬業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首要內容。
(2)對學生的敬業
麵對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對學生關注的方向已不是停留在較為單一的學習態度、知識量掌握的深度方麵。對於學生的學習個性的發現,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意識、創新精神,摒棄忽視個性學習強調集體模式的應式教育,建立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強調多層次、多角度、多目標培養學生的教學機製,成為教師對學生敬業內容的新的探索方向和目標。
(3)對知識的敬業
麵對當今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教師要注重對知識的更新、對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教師的繼續學習、更新知識和把握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對敬業精神的一種延生和發展。教師在這一空間領域有了自己積極自由的探索,有了自己的知識積累,有了自己的教學研究,有了自己對知識運用能力的教學傳授方法,才可以比較快的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勝任自己的教學工作。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敬業精神是我們為師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敬業精神是教師愛業、勤業、樂業、精業、創業的基本品質。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必須具有全麵的良好的素質,而其中敬業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質。
樹立教師的敬業精神
(1)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誠心
忠誠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首要標準,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心態。具有敬業精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狀態下都會主動、自主、自覺地意識到自己“職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都會憑借隱藏在內心的意識活動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地對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2)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恒心
對於一個教師而言,要敬重自己的事業,就要潛心研究業務,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劍”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底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大師,無一不是潛心研究、追求卓越的敬業者。許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不僅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贏得了人們的稱讚,而且也以持之以恒、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博得了人們的敬仰。
(3)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精心
培養人才是複雜的勞動,不僅需要教師專心致誌、精益求精,更需要教師適應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態,更新教學觀念、課程體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乃至教學藝術,不滿足於陳規俗套,不滿足於現狀,不滿足於照抄照搬和“拿來主義”,以創新的意識、創新的內容、創新的方法,從多維的角度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敬業精神的養成,需要社會和學校的不懈努力,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正如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先生所言,“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遊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