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2 / 2)

這些海的總麵積約占月球正麵麵積的40%。另外,月海一般都比月陸要低得多,最低的寸海在東南部,海底竟深達6000米以上。當陽光照射在月麵上時,高地反射陽光的能力較強,再加上月亮高地主要是由淺色的岩石組成,因此也就更顯得明亮。而低窪平原部分往往又覆蓋著黑色的熔岩物質,反映陽光的本領要弱一些,在對比之下就顯得暗淡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難道月亮真的跟著人一起走嗎?

實際上月亮不是跟著人走的,隻是你選擇的參照物是人身邊的景物,而月亮又離我們很遠,當人走時,景物都要運動,於是月亮和景物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視覺上的位置變化,人就覺得月亮在跟著人走。

拓展閱讀

月麵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在月球正麵,月陸的麵積大致與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麵,月陸的麵積要比月海大得多。從同位素測定知道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月球的背麵

月球總以一個麵對著地球,是因為月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當接近。月球公轉周期為27.321661天,自轉周期27.32166155 天,兩者非常接近,所以月球總是以同一麵麵對地球。

月球的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並不完全吻合隻是非常接近,而且月球一直受到一個力矩的影響導致自轉速度減慢,因此月球背向我們的那一麵是在逐漸變化的,隻是這個變化速度很慢,對於幾個世紀來說,可以說月球總是以相同的一麵朝著我們。

由於月球的軌道是一個傾斜的橢圓形軌道,它在不同的軌道位置麵向地球的一麵稍有不同,所以人們從地球上可以觀測到月球整個表麵的59%。

它的背麵形態是什麼樣的呢?人們一直無從了解,直至1959年10月,前蘇聯的“月球”3號探測器拍得了月亮背麵的第一批照片,才使人們看到了月亮背麵的概貌。

月球背麵與月球正麵有顯著差異,最大差異是它的大陸性。在總共30來個月球“海洋”和“湖”“沼”“灣”等凹陷結構中90%以上都在正麵,約占正半球麵積的一半。月球背麵上完整的“海”隻有兩個,還不到背麵麵積的10%,其餘90%多的地方都是山地,山地的分布呈現出幾個巨大的同心圓結構,地形嚴重凹凸不平,起伏懸殊,這種地勢是正麵所沒有的。

宇宙間星體,兩個周期間並無明顯的相關聯性,這種巧合發生的概率究竟是多少?為什麼月球的公轉周期會與自轉周期如此接近呢?

科學家解釋說這是“潮汐鎖定”的結果。正如同月球使得地球自轉減慢,過去地球也曾使月球的自轉變慢,當最後月球自轉周期等於它的公轉周期時,月球上兩處因引潮力而形成的隆起就永遠停駐不動,因而不再拖慢自轉。

這種因引潮力而減慢自轉,終於達成自轉、公轉同步現象的效應,這也存在於許多太陽係中的其他衛星。

可以預期,地球的自轉轉速總有一天會降到與月球公轉同步,那時地球和月球就會永遠以同一麵彼此相望,就像現在的冥王星和它的衛星一樣。

拓展閱讀

當一個天體繞行另一個天體公轉時,就會產生潮汐摩擦,從而使其自轉減慢,慢到最後會出現以同一麵持續麵對另一天體的狀態,這種現象就是潮汐鎖定。潮汐鎖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地球鎖定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