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小行星(1 / 2)

宇宙的小行星

智神星

是第三大的小行星,可能是太陽係內最大的不規則物體,即由於自身重力不足以將天體聚成球形。它由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於1802年3月28日發現,是繼穀神星之後第二顆被發現的小行星。德國數學家高斯測量了智神星的軌道,發現周期與穀神星相近,約為4.6光年,但是軌道對黃道麵的傾斜較大。它的直徑約600千米。

義神星

平均直徑119千米,由國外科學家亨克於1845年12月8日發現,是第五顆被發現的小行星。它的反照率甚高,其成分可能是鎳、鐵與矽酸鎂及矽酸鐵的混合物。通過測光發現它是逆向自轉。

婚神星

處在火星跟木星的小行星帶之間,它在數千萬的小行星中體積排第四,直徑240千米,也稱3號小行星。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哈丁發現。

婚神星是首顆被觀測到掩星的小行星。1958年2月19日,在SAO112328前方經過。此後,又觀測到了幾次掩星,其成果由18位觀測者於1979年12月11日共同完成。

灶神星

是第四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質量最高的天體之一,灶神星的直徑約為483千米。灶神星的表麵光亮超過一般小行星的光亮,成為唯一一顆可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小行星。灶神星的形狀是扁圓球體,自轉是小行星中較快的,方向是順行。灶神星是被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的。他以羅馬神話的家庭與壁爐的女神命名。自1807年發現灶神星之後,在長達37年的時間中,人們再未發現其他的小行星。

卡戎星

是1978年由華盛頓美國海軍天文台的天文學家詹姆士?克裏斯蒂發現的。直至現在,它仍被看成是冥王星的一顆衛星。

它的軌道呈圓形,運行周期與冥王星自轉周期相等。卡戎星直徑超過1000千米,質量約為190億噸。有專家推測,遠古時冥王星與一顆龐大天體發生了碰撞,導致一大塊碎片從中分離出來,最後形成了“卡戎”。

阿波菲斯

是最大直徑約400米的近地小行星。最新的計算方法和最近的數據表明,阿波菲斯於2036年4月13日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約為1/25萬,在2029年4月13日距離地球表麵29450千米,從而創造最接近地球的紀錄。當然,這種紀錄對地球而言是無害的。

阿波菲斯是埃及神話中的毀滅之神,以此命名也反映了其對於地球威脅之大。

賽德娜

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於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學家布朗、特魯希略和拉比諾維茨共同發現。賽德娜與太陽的距離為海王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在賽德娜大部分的公轉周期中,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都要遙遠。它的表麵溫度不會超過零下240攝氏度。

愛神星

1898年8月13日由德國天文學家威特發現,被稱為“胖香蕉”。愛神星是長33千米,厚度為13千米的迷你小行星。這顆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很大,它的光度每小時都在改變。觀察測出這種變光有規則的周期是5小時15分。它在遠日點時又會逃出火星的軌道外。由於它的運動非常特別,所以科學家遲遲沒有發現它。

拓展閱讀

小行星:是太陽係形成後的物質殘餘。有一種推測認為,它們可能是一顆神秘行星的殘骸,這顆行星在遠古時代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宇宙碰撞而被摧毀。

美麗的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在每年的11月14日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顆至15顆,但平均每33年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有關。由於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獅子座,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