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土星環(2 / 2)

最近,天文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土星“超級尺寸”的環狀結構,之前他們未曾探測到。經測量該環狀結構的垂直高度為土星直徑的20倍,而土星的直徑是地球的9倍,這個神秘的環狀結構可以容納10億顆地球。

光環是怎樣形成的

凡是用望遠鏡觀看過土星的人,都為它那美麗的光環所吸引。淡黃的像橘子似的星體被發出柔和的白色光輝的光環圍繞著,使人不得不驚歎大自然的絢麗多姿。

是什麼構成這美麗而壯觀的光環的呢?它們是固體的,還是由許多粒子組成的?

20世紀初,天文學家開勒爾將光環構造之謎破解了。根據開勒爾的測量,土星光環內緣的速度比外緣的速度要大,說明光環不是固體的,而是由許多冰凍的顆粒狀小天體組成的。它們大小相差懸殊,大的可達幾十米,小的不過幾厘米或者更微小。

那麼,它們是一個挨一個均勻地單層排列著,還是各種粒子互相重迭形成多層的排列呢?“旅行者1號”探測器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土星光環的新形象。

科學家們發現,光環平麵內有數百、數千條大小不等的同心環,環中有環,看起來就像是唱片上的紋路一樣。大多數的環是光滑勻稱的,但也有些是鋸齒形的,有些呈輻射狀,還有些像發辮那樣互相扭結在一起,令人眼花繚亂。

“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探測再次證明,土星光環是由無數大小不等的粒子組成的,粒子直徑在幾厘米至幾米之間。這些粒子以驚人的速度圍繞著土星旋轉,並且還發出功率很強的無線電信號。

土星表麵被濃密的氫氣雲所籠罩,從地球上用望遠鏡看去,土星表麵有些明暗交替的條帶,這是土星上的氣流形成的。偶爾出現的白色斑點,可能是土星風暴。

“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回的照片向我們揭示,土星表麵特征極其豐富多彩,既有斑點、暈圈,又有盤旋著的金色絲帶以及旋渦狀的棕黃色、黃色、橘紅色和褐色的帶狀物,充分表現出土星表麵氣流翻滾、風暴迭起的劇烈活動情景。

拓展閱讀

土星風暴開始於一塊巨大的烏雲,這塊烏雲的體積與地球差不多。土星風暴被認為是近似對地球雷暴與無線電噪聲生產在高壓閃電放電。當風暴開始時,被風暴吞沒的地方麵積加起來相當於30個地球那麼大。據天文學家們的計算,土星風暴的移動速度約為每秒450米,這一速度是地球上噴氣式飛機速度的10倍,比木星表麵的風暴還要快上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