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疑惑的月球
揭開月球的麵紗
在人類的心目中,月球永遠是神秘的。1969年7月,美國的“太陽神11號”宇宙飛船載著阿姆斯特朗等人登陸月球後,它那神秘的麵紗就此被揭開來。
與地球相比,月球可以說是一個完全迥異的世界,它雖然具有高山、深穀、平原等地形,但是卻看不到湖、海、河流等景觀。在引力弱的情況下,大氣無法附著,使得光線及聲音缺乏傳遞的媒介,因此月球上可說是片靜悄悄的黑暗世界,毫無生命的跡象。
在太陽係中,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衛星,相距大約30多萬千米,直徑約為3456千米。月球本身會自轉,自轉的速度很慢,每小時隻有16.56千米左右,大約是地球自轉速度的1/13。由於它是地球的衛星,因此在自轉的同時,它也不停地循著橢圓形軌道繞地球公轉。由於軌道是橢圓的關係,它與地球間的距離也就時刻在變化,最近的距離約為35萬千米,最遠時則高達56萬千米,差距相當大。
為何隻看到一麵
月球在自轉與公轉同時進行之下,產生了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如果在地球上看月亮的話,看到的永遠都是同一麵。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
原來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恰好和公轉的時間相同。月球在地球的引力的長期作用下,月球的質心已經不在它的幾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邊。這樣的話,月球相對於地球的引力勢能就最小,在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月球的質心永遠朝向地球的一邊,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繩子將月球綁住了一樣。太陽係的其他衛星也存在這樣的情況,所以衛星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等不是什麼巧合,而是有著內在的因素。因此,月球永遠都是以同一麵朝向地球。
這樣,人類也就無法欣賞到它神秘的背景。直至1959年,俄國發射“月球3號”太空船,繞到月球的背麵拍攝,人類才得以見到月球背麵的真麵目。
盡管月球神秘的麵紗已經被揭開,但是仍有許多深奧的領域有待人類一一去探尋,或許有朝一日,月球觀光、移民月球、建立各種探測基地的計劃等,都不再是異想天開的夢想。
月亮的盈虧圓缺
月球在不斷地圍繞地球轉,因此,月球、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都在不斷地改變著。
農曆每月初一,月球處在太陽和地球之間。這時,月球對著人們的那一麵太陽光照不到;而受到太陽光照射的那一麵人們見不到,因此,人們看不到月亮,即此時為新月或朔月。
過了兩三天,月球改變了位置,太陽光逐漸照亮向著地球的這半球的邊緣部分,人們也就開始看到月球被照亮的一小部分。它好像彎彎的蛾眉,人們稱它為“蛾眉月”。這以後,月球向著地球的這半球照到的太陽光一天比一天多了,於是彎彎的月牙也就一天比一天豐滿起來,直至農曆初七、初八前後,月球麵對人們這半球,有一半可以照到太陽光。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即為上弦月。
月亮逐漸越變越豐滿,直至農曆十五、十六,地球處於月球和太陽的中間,這時月球對著地球的那一麵完全被太陽光照亮。人們就可以看到一個滾圓的月亮,這就是滿月,也叫望月。
滿月之後,月亮一天天地“瘦”下去。農曆二十二三,又隻能看到半個月亮,為下弦月;又過四五日,又隻能看到蛾眉月;直至農曆月份的最後一兩天,月亮又消失了。再過三四天,月亮又開始出現,於是開始新的循環。
拓展閱讀
科學家伊麗莎白·哥奇蘭說:“月球引力影響海潮的潮起潮落,地球本身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也發生變形。猛烈的潮汐在地震的引發過程中發揮很大的作用,地震發生的時間會因潮汐造成的壓力波動而提前或推遲。”
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著名的有雲海、濕海、靜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