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未來的歸宿(1 / 2)

火星未來的歸宿

火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其自轉軸的傾角也幾乎和地球相同。因而,火星也有四季變化,氣溫比地球低,生存條件僅次於地球。火星與地球明顯不同的是,火星的公轉周期幾乎是地球公轉周期的兩倍,所以,火星上每個季節要持續6個月,而不是3個月。

火星是我們唯一能用望遠鏡看得很清楚的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火星曾比現在更溫暖潮濕,可能出現生命。

除了地球之外,太陽係中最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恐怕就數火星了。火星到太陽的距離大約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5倍,火星上單位麵積所接到的太陽光和熱是地球的43%。火星兩極地區夜間溫度在零下139攝氏度以下,火星赤道中午時的溫度可達20攝氏度。火星平均溫度在零下23攝氏度以下,這與地球南極洲的年平均氣溫零下25度接近。

火星的大氣非常稀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氬、氧等。火星的大氣壓力隻有地球大氣壓的1/200。水蒸氣隻有地球大氣中水蒸氣的1/1000。火星自轉一周是24小時37分23秒。它表麵重力加速度隻有地球表麵的2/5。火星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687天,相當於地球的兩年。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幹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2001年10月,美國“奧德賽號”火星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軌道並傳回大量的觀測數據。數據顯示,火星南半球上有冰水存在的跡象。接著,美國太空科學研究人員又相繼剖析了“奧德賽號”火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結果發現火星表麵不深的地方,可能埋藏著多得超出想象、以冰凍狀態存在的水,足以支持人類將來在火星進行探險活動。火星地下含冰層的深度隨緯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在火星南緯60度地區,表麵之下0.6米處就是含冰層;南緯75度地區的含冰層相對較淺,距離火星表麵僅0.3米。

除南半球外,火星北半球也有類似的地下含冰層。火星的泥土含鹽量較高。美國“海盜號”探測飛船在火星表麵10多米的範圍內獲取了土壤樣品,結果沒有發現微生物,也沒有找到有機分子。盡管如此,火星仍然是太陽係中最適於生命存在的星球。

拓展閱讀

太空專家研究指出,火星地下冰凍水的水域麵積達到57441平方千米,水深281米,比容量4875立方千米的美國密執安湖的2倍還多,足以填滿超過114個青海湖。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

人類使用空間探測器進行火星探測的曆史幾乎貫穿整個人類航天史。幾乎就在人類剛剛有能力掙脫地球引力飛向太空的時候,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就開始了它的旅程。

人類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其中貢獻最大的是在1975年8月和1976年6月由美國發射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探測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海盜號”探測計劃是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火星探測計劃之一。它們由兩部分組成,一個軌道器和一個著陸器。

“海盜1號”成為第一個在火星上著陸,並且成功向地球發回照片的探測器。“海盜1號”的軌道器在軌道上一直工作至1980年8月17日,而著陸器使用核能作為電力來源,在火星表麵正常工作超過6年,直至1982年11月13日因錯誤指令導致失去通信聯係為止。

“海盜2號”的軌道器在軌道上一直工作至1978年7月25日,而著陸器在火星表麵正常工作了3年多,直至1980年4月11日因電池故障導致通信聯係中斷。“海盜號”火星探測計劃總共向地球發回了數萬張高清晰照片,而“海盜1號”迄今為止依然保持著在火星表麵存活時間最長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