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的不同之處(2 / 2)

關於海王星的內部構造,目前還知道得不那麼清楚。據推測,它的核心部分主要是由岩石構成的,質量也許與地球差不多,核心部分的溫度估計為2000攝氏度至3000攝氏度。

海王星的內部構造必然有它的獨特之處,不然它的磁場就不會那麼特殊了,隻不過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不能把它的獨特之處全部找出來。海王星直徑約49500千米,體積為地球的56倍。它的公轉周期為165年,它自1846年被發現以來,到現在剛剛走完一周。

1989年8月24日,經過12年飛行的“旅行者2號”探測器終於飛臨海王星,最近時離海王星表麵隻有4827千米。從照片上看,海王星呈現出一個狂風呼嘯、亂雲翻滾的世界。

拓展閱讀

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頓命名,因為尼普頓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

海王星呈短弧狀的環

海王星是遠日行星之一,按照同太陽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排列,為第八顆行星。它的亮度僅為7.85等,隻有在天文望遠鏡裏才能看到它。由於它那熒熒的淡藍色光,西方人用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的名字來稱呼它。在中文裏,把它譯為海王星。海王星有著暗淡的天藍色圓環,光環共有4個:兩個亮環、一個較暗的內環以及一個可能連接到海王星大氣的彌散環。有趣的是,它的最外圍的亮環——亞當斯環上有5段明亮的短弧線。

這一奇異現象是怎麼回事呢?

一種簡單的說法是:亞當斯環有一個17千米寬的致密核心,外圍是一個寬約50千米的彌散塵埃暈。亮弧段可能是被一些直徑不大於10千米至15千米的小衛星隱沒了,在它周圍又聚集了更多的環狀物質,因而成為一段段亮弧。

而美國行星環專家彼科則認為,事情沒有這樣簡單。他注意到亞當斯環內有一顆距它隻有1000千米,直徑為150千米的衛星嘎拉提亞。兩者的運行周期之比為43∶42。由於這種近乎同步的運轉關係,衛星對環產生共振性的擾動,迫使環上的粒子改變其均勻的分布狀態,至於弧環為何十分密,那可能是一顆瓦解了的小衛星的較小碎片集中在弧環中的緣故。

從望遠鏡看去,海王星隻是一個小小的綠色圓麵,它圍繞太陽轉一周要165年,也就是說,從人類發現它的蹤跡至現在,它才剛剛過完一個海王星年呢!如果人類移居到海王星上,按那裏的年曆,人的一輩子還活不到一個海王星歲。相反一輩子過的天數卻會增加,因為海王星上的一天為16小時6.7分鍾,比地球、天王星略短。

海王星比天王星體積小一些,但它的密度相當大,約為1.64克/立方厘米,超過了木星、土星和天王星這三個“胖子”。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7.23倍。海王星也有大氣層和衛星,其中海衛一甚至比水星還大,而且正以螺旋式軌道緩慢地接近海王星,因此天文學家估計10億年後它將撞上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係中外緣的一顆巨行星,赤道直徑49500千米。如果海王星上有洞,它能容納近60個地球。海王星的內部是由熔岩、水、液氨和甲烷的混合物組成的。外麵的一層是氫、氦、水和甲烷組成的氣體的混合物。海王星雲層的平均溫度為零下193攝氏度至零下153攝氏度。

拓展閱讀

海王星是在1846年9月18日被發現的,它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劃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隻有“旅行者2號”曾經在1989年8月拜訪過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