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戰法結合運用,在理論上可以說無懈可擊,實際運用起來,卻大相徑庭。最初,自然給越共遊擊隊造成很大傷亡,而我軍也蒙受很大損失。可是,越共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在叢林中如魚得水,這些戰法很快就失去了效力。
這裏的叢林,可以說處處都隱藏著危險,我們的巡邏隊無法跟這些對叢林了如指掌的遊擊隊周旋。你到叢林裏搜索他們,他們卻化裝成居民出現在你的基地周圍,這種捉迷藏式的戰鬥,對人生地不熟的美軍來說,防不勝防。這種稱不上戰鬥的戰鬥,卻造成我軍的大量傷亡。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隻好大量增兵。這的確是一種越陷越深的狀況,這種狀況夢魘似的纏繞著威斯特莫蘭將軍。
在我看來,威斯特莫蘭上任之後的第一個嚴重挫折是他的“油漬”戰略的破產。所謂的“油漬”戰略,是利用南越政府軍從西貢向外作環狀推進,就像一滴油漬落在紙上向四周洇渙擴散開去。在美軍的幫助下肅清一圈鞏固一圈,用逐步推開的辦法消滅越共力量。可是,南越政府軍卻士氣低落,大量逃亡,幾近土崩瓦解,各訓練中心的新兵,逃亡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我們對北越的猛烈轟炸,並沒有使南越政府軍的士氣有所好轉,而且越來越糟。1965年的3月29日,越共地下遊擊隊在美國西貢使館附近引爆了一顆重磅炸彈,使我軍傷亡54人。這件事有力地證明南越政府軍已經無力保護美國的設施。……威斯特莫蘭憤慨之餘,堅定地相信,要打贏戰爭,隻能靠美國軍隊,那自然意味著大量地增兵,更深地卷入,這就必須準備打一場持久戰爭。……無疑,這對威斯特莫蘭是一種說不出口的折磨。
“搜索和消滅”戰略的失敗,對威斯特莫蘭是第二次打擊。戰鬥規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殘酷。以超乎我的想象的速度向越南增兵:我記得1966年的夏天,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同意威斯特莫蘭的要求,將駐越美軍增加到71個營,這就超過了約翰遜總統宣布的派遣軍隊數字的兩倍,威斯特莫蘭仍然感到不夠,提出1966年將軍事力量增加到一百零兩個營,其中有23個營來自韓國、泰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結果到目前為止,美軍駐越人數已經增加到450000人!與此同時,北越對南方的滲透也越來越嚴重。威斯特莫蘭曾經多次向我們說:“北越人準備和我們打一場常規戰爭,他們滲透過來的不僅有營、團,甚至有師級規模的部隊。”
為了取得勝利,威斯特莫蘭不惜對越南軍民實施“焦土作戰”,不惜違反“日內瓦公約”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彈、毒氣彈和脫葉劑等生物化學武器!
我的妻子康妮已經沉不住氣了,她的來信表現出她的難以忍受的焦慮:“天啊!你們是怎麼搞的?增兵、增兵、增兵,戰爭還要打到什麼時候?越南戰爭怎麼會變成了美國人的戰爭?我們在為誰打仗?你們這些第一流的戰略家們是怎樣判斷戰爭的形勢的?國內的反戰運動越來越激烈,許多著名的學者、政論家都在抨擊政府的戰爭政策,《紐約時報》不斷地發表社論和文章,警告說:你們在15000公裏之外,打一場叢林戰爭,將使美國蒙受巨大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我擔心,這場戰爭有可能給美國帶來恥辱。我原來的主戰觀點,由於你們戰場的失利已經開始動搖了。……有人說你們的戰略除了狂轟濫炸之外,根本就沒有戰略,是嗎?我不想讓你們泄氣,而是希望你們快些找到製勝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