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深懂得蘇長寧此時的心境,他期待著我給他以道義上的支持、思想上的庇護和實際上的幫助——去勸說楊淑蘭與他解除婚約。給他與白玉琴結合的自由。……
這種可能是存在的,好像楊淑蘭握有這種生死大權。而我則按著“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的原則去勸說楊淑蘭放生。這樣會不會把楊淑蘭推進痛苦的深淵之中呢?如果我站在楊淑蘭一方去想,她該怎麼辦呢?我約略計算一下,楊淑蘭已經是四十四五歲的人了,他們已經有兩個孩子,不管原來的結合是否完全自願,總是共同生活了十七八年了,對她的打擊將有多大呢?她——一個在人生道路上被丈夫拋棄的四十多歲的女人,將來怎樣渡過她的後半生呢?
“你跟白玉琴的感情有多深呢?”
“愛是能用深淺來衡量的嗎?”蘇長寧的聲調裏似乎帶著某種淒涼,覺得我這個從事文學創作的人提了個愚蠢的問題。
“我們已經是山盟海誓生死與共了!”他用一種決絕的口吻繼續說,“不可更改了!……我的決心已經下定了。……”
這種不可更改是什麼意思?已經同居了?我不便問,也不想問。我隻是覺得他的決絕的口吻是在給自己壯膽,我深深地歎了口氣,心頭漾起一種沉重的潛憂,不知如何說好:
“你跟白玉琴的年齡大概要相差二十歲!”
“可是,愛情是不受年齡限製的。……”他的聲調裏有一種抗辯的意味,好像我從來就沒有讀過愛情小說。
“如果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呢?”我索性發揮一下文學創作的想象力給他聽,“愛情也是因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假如十五年後,你已經是接近花甲之年,而白玉琴的風韻猶存,有一個新的白馬王子打入你們的生活,白玉琴也就成了今天的你,而你也就成了今天的楊淑蘭。白玉琴再來托我說情,要你放棄婚約的約束,成全他們的愛情,你將作何感想?你會不會在黃昏暮年感到孤獨難耐,再去找楊淑蘭重修舊好?而楊淑蘭在愛情挫折的悲傷中活轉回來,嫁了一個真正成為晚年伴侶的人,而你卻被擯之門外,你會不會又自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那怎麼可能呢?”蘇軍醫窘困地勉強地笑笑,還想說什麼,卻沒有說出來,我想,他此時的思緒一定非常紛亂。……
“在我看來,你和喬文亞兩人都陷進了一個愛情的深潭,我們有時間,完全可以推測出它的可能性,采取上、中、下三種對策。……”桌上的時鍾已經指到淩晨三點,我嗬欠一聲說,“我們可以從長計議,不過,我提醒你考慮一下各種可能,愛情,這是人生草原上的鮮花,可是,它時常和恨連在一起,愛得越深,恨得越狠,這種第三者的介入,幾乎沒有不造成悲劇的,……你如果向楊淑蘭提出離異的問題,最好的可能是不歡而散,一般的可能是不歡不散,最壞的可能……生活中的事例已經夠多了。”
“那好,”蘇長寧有氣無力地說,“讓我仔細想想。”
“最好也把我的提醒告訴白玉琴,讓她也仔細想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嘛。……”
“可是,……”蘇軍醫還想分辯,不是思路斷了就是認為我已睡去,隻說了兩個字就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