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炸之後
在訪問巴布山施工部隊期間,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約翰遜在1968年3月31日,向全國發表電視演說,首先宣布停止對北越北緯20度以北地區的轟炸。就在這一天,晴朗的越南北方的天空裏消失了飛機的嘯叫聲,悠悠白雲間有一隻雄鷹在施工隊的上空安詳地盤旋,忽而又一動不動地停住。仿佛在沉思:今天的越南出現了什麼事情?然後它扇動著巨大的褐色翅膀向遠方飛去。
施工部隊也好像沉思了一下,忽然歡騰起來!
“快晾被子啊,快曬衣服呀,美國佬今天不敢來了!”
“不是今天,我看它永遠也不敢來了!”
“那麼,我們白天可以施工了吧?速度可以加快一倍!”
“早幹完,早回國,我們可以提前了!”
“那麼,修這條路的用處也就不大了吧?”
“小李!”班長怒聲喝道,“你別高興得滿嘴胡噴亂說,說不定明天又要恢複轟炸,給你來個更厲害的!”
不管作出多麼悲觀估計,人人都無法抑製停炸給心理上帶來的興奮,他們彼此聚在一起,各自傾訴著自己的新鮮感受。感到既歡樂又悲傷,平時所忍受的轟炸所帶來的痛苦和困難,好像突然變得難以承受了,像是原來繃緊的彈簧,一旦鬆弛,就變得軟弱無力了!
我和喬文亞都忍不住打開地圖,尋找北緯20度線所界定的範圍:那就是說,從清化省的河忠、玉樂到老撾的盂桑德以北地區,從此消失了雷鳴般的爆炸聲。好靜。
“黎老師,你到奠邊府去可以暢行無阻了!”喬文亞高興地說,“在白天走,你可以看到拾宋早再山的壯麗的景色了!”
“畢竟不是正式的宣布。”我盡量抑製住自己的振奮,“要是約翰遜忽而又變卦了呢?”
“我看,約翰遜是想拔腿了!”工地教導員說,“這次宣布和往日的暫停不一樣。”
“哪裏不一樣?”
“先前幾次停炸明顯的是巴黎談判實施誘和的嚐試。如果北越不積極響應,他就恢複轟炸,而且來一次更猛的,這一次沒有提任何條件,而且沒有宣布以再次恢複轟炸相威脅!”
“這就是說已經舉手投降了?”
我讚同副教導員的想法。喬文亞卻提出了疑問:“可是,他為什麼劃在20度線以北呢?如果真想拔腿,他應該劃定17度線才對!”
“他不可能一步到位!”我說,“轉彎太急是會跌大跟鬥的!”
對這次停炸,我抱著樂觀的態度,也許我是受了安德森《戰地手記》的影響,也許他的“菜園理論”有點不倫不類,但是,他所感受到的困境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對越戰喪失了信心也是明顯的。他的手記並沒有落到威斯特莫蘭手裏,可是,康妮會把它提供給威斯特莫蘭,甚至回到《箴言報》編輯部後已經寫成了文章,或者是白宮當局所察知的情況,比安德森的思考更為嚴重,抑或是另有別的陰謀吧?如果我見到孫洪林或是黎東輝,當知道更多的情況或是更準確的消息。
4月3日,我回到支隊部後,美國政府已經在北越表示願同美國對話的情況下,下令停止轟炸19度線以北的目標。……這就是說美越雙方都作了讓步,討價還價的過程在當時還不清楚,可是從公開的消息已經看得出來。這時,我坐在支隊長的宿舍裏,找到了雙方最有興趣的研究課題,我說:
“首先,是美國作出讓步的姿態,無條件停止北緯20度以北的轟炸。換取北越坐到談判桌上的承諾,這已經是棋輸一著,先向對手伸出手,等待對方來握。……”接著我簡述了安德森《戰地手記》中的一些思考,它反映了美國許多人的觀點。孫洪林說:“黎東輝可能知道更多的情況,你可以找他去談。但你不能不考慮到美國戰略調整中再玩弄手段的可能。比如說,越南南方的解放力量發動的春季攻勢損失很大,似乎有點急躁情緒,這一點你不要向黎東輝透露,在這方麵,他可能也支持南方這一大規模行動,黎文英有封信給他父親,可能推遲回北方來輪休。據說,南方解放力量從今年1月31日淩晨開始的春季攻勢,第一個浪潮就投入八萬多人,幾乎是傾盡全力全線出擊,有材料表明,南越全部6個自治市和43個省會中有36個遭到了打擊。有點像我們抗戰時期的百團大戰。現在還很難評價這次攻勢的成敗得失。你可以到黎東輝那裏去看看黎文英的來信,它會提供很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