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正在麵臨大選的尼克鬆,他考慮的不是阮文紹憤怒的抱怨,而是選民們需要什麼。
盡管不少政治、軍事評論家說:尼克鬆本應該一上台就可以按現在巴黎和談的條件結束越南戰爭,而他卻使戰爭枉自拖長了4年。可是,他幸運的是在他任期內,畢竟給美國公眾以和平的希望,選民們認定,尼克鬆不久就可結束這場曠日持久令人痛恨的戰爭。所以他們麵對著和平的曙光投了他一票。
在南越總統阮文紹最為痛苦的時候,尼克鬆以60.7%的多數票取得了競選的勝利。在當晚共和黨慶賀他連任的時候,他高舉雙手成V字形表示了他內心的狂喜之情。
尼克鬆在戴維營準備他的就職演說,既然總統寶座已經坐穩,他就可以從容地對北越和南越雙方施加壓力,他通過基辛格對駐在巴黎的黎德壽說:“如果談判完全破裂將導致求助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在此同時,西貢的阮文紹得到通知說;“如果他不答應巴黎和談提出的解決辦法的話,美國所有援助將完全停止!”
然而,北越人並不相信尼克鬆的和平誠意,那些和平的許諾是競選時說給選民們聽的!果然,11月20日基辛格悄悄回到巴黎繼續與黎德壽會談,為了滿足阮文紹總統的要求,列出了60個要求改變和澄清的問題單子。顯然,尼克鬆一旦重又坐上總統寶座後便有恃無恐了,他不必再為選票而讓步。結果,12月13日會談破裂,理由是“北越人不斷提出新條件,是要打公眾輿論的招牌,在巴黎壘起障礙,除了中斷談判別無選擇!”
5天之後——12月8日,聖誕節轟炸提前實施,那確實是傾盡全力地瘋狂的一撲,這最後的致命一擊,是不是尼克鬆在當選總統之後,在戴維營想好了的?
連續11個晝夜的轟炸,動用了全部的一121架B—52戰略轟炸機,襲擊了河內和海防。聖誕節降臨的不是耶穌基督,而是雷霆萬鈞的赫赫戰神。河內和海防,在一片火海中燃燒,北越人卻見慣不驚,泰然地頂住了山崩地裂的壓力。
第一天,蘇製的薩姆一Ⅱ型導彈擊落了3架B02;第2天、第3天又擊落了6架,據考,每架B02價值為800萬美元。第4天,已經有43名飛行員喪生或是被俘。整整11天的264小時的不間斷的轟炸,是美國戰略空軍史上前所未有,帶有把對方搗成肉泥的狠勁。河內和海防兩個不大的城市,在11天內落下了10萬枚炸彈,可是北越人卻寧死不屈。
轟炸的雷霆震撼了世界。聯合國、羅馬教皇和世界各國主要報刊發出了憤怒的譴責:
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報》的標題是:“滅絕種族的屠殺!”
聯邦德國的《世界報》說:“這是對人類犯下的罪行!”
《紐約時報》說:“文明的人類將感到震驚!”
日本的《朝日新聞》說:“世上沒有比這更荒唐的事!”
《洛杉磯時報》則說:“毫無任何理由!”
可是,美國軍方估計,河內已發射了上千枚薩姆導彈,在所剩無幾的情況下,他們才能回到談判桌上來。
河內卻表示了與此相反的態度:轟炸之後並不想回到談判桌上,並且對轟炸報以輕蔑的嘲諷,河內的外交家何文羅說:“尼克鬆正是因為這個與奠邊府同等意義上的空戰勝利,他將被迫坐到談判桌上來!”
雙方都在聲明對方將被迫和解。於是1973年1月23日,基辛格、黎德壽在巴黎草簽了最後解決辦法的10項協議。根本精神是阮文紹繼續在南越掌權,而15萬北越部隊也還留在南方!
這就是說:待美國撤走之後還要較量!
阮文紹已經感到了被丟棄的危險,他悲憤地抱怨說:“最好讓美國人為他們自己辯解——而我們聽到許多在越南負有重大責任的重要人物說,除了‘背叛,背叛’之外,我們已經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