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 / 3)

11.課堂教學板書工作執行標準

目的明確,針對性強

(1)板書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的,偏離了教學目的的板書是無意義的板書。

(2)板書之前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在吃透教材精神實質的基礎上,遵循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按照教學目的,有的放矢地對板書進行預先設計,以此使板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教材的特點,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

(3)針對性是要求板書從教材特點、課型特點和學生特點出發,做到因文製宜、因課製宜、因人製宜。

書寫規範,有示範性

(1)書寫要工整,必須遵循漢字的書寫規律,做到書寫規範、整齊。要把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不倒插筆,不寫自造簡化字。

(2)字的大小以後排學生能看清為宜。要一筆一筆地書寫,一筆一筆地畫圖,讓學生看清楚,對一字一句,甚至標點符號都要有所推敲。

(3)教師的板書除傳授知識外,還有一個引導和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的重要任務。

語言正確,有科學性

這是從內容上對教師的板書語言提出的更高要求。板書在教學中雖是間隔地出現的,但最後總要形成一個整體。板書要讓學生看得懂,引入深思,不能由於疏忽而造成意思混亂或錯誤。

層次分明,有條理性

(1)板書要依據教學內容的順序與邏輯關係、教學進程做到層次分明,有條理性。

(2)板書和口頭講述是同步進行的,而板書具有直觀、形象、概括、層次分明的優勢。要發揮板書的優勢,教師板書必須做到層次清楚、條理分明、主線清晰、枝蔓有序,用板書體現和加強講解中語言的作用。

重點突出,表意鮮明

板書要發揮引導學生把握教學重點、全麵係統理解教學內容的功能。因此,教師的板書必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力爭能夠給學生以縱貫全課、了解全貌、抓住要領的效果。

合理布局,計劃性強

(1)板書應與教師的講解密切協調,將講解內容迅速而利落、合理而清晰地分布在黑板上,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且能在講解完畢時使學生通過板書對授課內容一目了然,獲得整體印象。

(2)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進行周密計劃和精心設計,確定好板書的內容格式,預定好板書的位置。惟有如此,才能在教學時準確而靈活地進行板書。

形式多樣,有趣味性

充滿情趣的板書,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不僅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理解、回憶的線索,而且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增強思維的積極性和持續性。

12.課堂教學反饋工作製度

教學反饋是實現教學有目的地控製、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保證教學活動良性循環的必不可少的措施。要使教學反饋充分發揮作用,除了要正確運用反饋方法,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反饋必須及時

(1)這是要求反饋的速度要大於被控係統狀態改變的速度,反饋要在下一次控製決策之前完成。

(2)教學中做到及時反饋。一方麵,教師應及時通過問答、練習、作業、測驗和考試,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與預定的學習目標進行對照比較,並將二者差異的信息盡快反饋回來,以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麵,學生也應該根據教師或教材所提供的標準,及時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主動配合教師盡快達到預定教學目標。

(3)無論是教師的宏觀反饋,還是學生的微觀反饋,關鍵都在於對教學效果做出正確的評價。

(4)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成績和進步,及時進行鼓勵(強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及時的鼓勵,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所獲知識信息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使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逐步由不自覺過渡到自覺。

反饋必須準確

(1)這是要求反饋信息真實可靠。錯誤的信息會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判斷錯誤就不能對被控係統進行正確的調整,就會使控製失效。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反饋所獲得的信息調節教學活動。但由於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諸因素的差異,發生的反饋信息,不全是教師所希望的結果,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

教學信息發送與接受必須保持同步

這要求教師把課堂教學組織成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創造性的智力活動過程,雙方要協調一致,產生“教學共振”。

反饋麵要廣

(1)這是要求反饋時要考慮全體學生的反映情況,不能隻注意優秀學生的反映情況,而不顧後進生的反應情況。

(2)要使絕大多數學生都有獲取教師有針對性的反饋——矯正的機會。

反饋形式要多樣

(1)要把直接反饋和間接反饋,長距反饋、短距反饋和瞬時反饋,正反饋和負反饋,及時反饋,完整性反饋與補充性反饋等,很好地結合起來。

(2)在課堂上,了解學生輸出反饋信息的渠道不能僅僅局限於學生的作業和練習。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在輸出反饋信息,教師要高度關注,不僅要注意學生的口答、看學生的板演、批閱學生的作業,在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都要善於察言觀色,運用多種手段,隨時獲取學生從表情、神態等方麵發出的反饋信息。

指導學生學會自我控製

(1)反饋雖然是學生對教學的反應,為教師了解學生改進教學提供反饋信息,但反饋的實質還在學生本身。

(2)通過教師對學生反應的評價,使學生對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有明確的認識,使正確的認識得到強化,錯誤的認識得到糾正。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鞏固學生的學習。

(3)教師要對學生課堂上的練習、答問、討論、板演等當堂給予正確的答案和評價;讓學生及早地知道作業及考試結果,以便學生根據教師的反饋信息及時地進行自我調控。

善於觀察,善於協調,善於交流

有較高的應變能力,善於觀察,善於協調,善於交流。

(1)把反饋的理論用於指導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具備較高的應變能力。

(2)教師要不斷地把自己頭腦中儲存的信息輸送給學生,讓這些信息作用於學生頭腦引起學生的反應;學生要不斷地把教師輸入的這些信啟、再以不同的方式輸出,讓這些信息重新作用於教師的教學。

(3)反饋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於觀察,有“學生觀”,有知人之明。學生不僅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鑒賞家”,而且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

(4)反饋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保持諧調,有“靈敏度”,有“自知之明”。教學上的諧調,就是保持教與學、講與練的和諧、平衡。

反饋要有效

反饋有有效與無效、有益與無益之分。教師要盡最大努力避免無效、無益的反饋,這要求教師做到:

(1)必須充分把握學生在性格、認知上的特點,尊重學生,多對他們進行鼓勵,避免在反饋中使用有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言辭和行為。隻有建立在熱愛、關心、尊重學生基礎上的反饋信息,才能充分、有效地被學生接收。

(2)對學生的反饋要有一定的層次,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反饋信息。

(3)要注意排除無關或消極信息的幹擾,使學生能夠及時、準確地識別反饋信息的真實性與假象,能了解教師的真實用意。

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矯正和強化

(1)教師在從學生那裏獲取反饋信息後,不僅要對反饋信息進行辨別分析,而且還必須對學生不符合教學要求的反應進行矯正,對符合教學要求的良好反應進行強化。

(2)矯正的目的是使學生改變片麵或錯誤的認識和行為,強化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把某一行為的變化朝更好的方向發展或通過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反饋鞏固學習成果。

13.課堂教學評估工作方法

課堂教學評估的功能與作用

(1)信息反饋功能。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提供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以便師生調節教與學的活動,使教與學有機地結合。

(2)鑒別功能。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了解教師的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便於對教師考察與鑒別,並實事求是地、公平地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做出準確的判斷。

(3)導向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指標體係及其含義是根據教育原則、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確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師實施的教學活動的效果、完成教學任務等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科學的判定。

(4)激勵功能。

科學的、公正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激勵他們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鑽研大綱、教材,強化教學基本功訓練,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維持教學過程中適度緊張狀態,達到激勵廣大師生奮發向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