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選講
(1)進行選講。要起到正誤、釋疑、排難、補充、深化、擴展的作用。講授方式要靈活,態度要穩定,語言要精當,要善於造成學生“憤”和“悱”的心理狀態。
(2)整理檢查。概括、整理學習要點,使知識條理化、係統化。
練習轉化
在這一環中,通過練習理論化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的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開拓精神,通過獨立思考、練習、操作,培養動腦動手習慣和克服困難的意誌品質。
(1)布置習題。類型多樣(書麵、口頭、操作等),習題須精製精選。
(2)練習檢查。要求獨立完成,提倡創造性思維,一題多解,教師檢查或評講。
三環教學法主要適用於中等學校多種學科的教學,小學高年級和其他類型學校也可參照使用。
14.引導發現法應用方法
何謂引導發現法,簡單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即教師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學生的思想、知識、能力水平,將教材劃分為一個一個的發現過程,然後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文化科學知識的固有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各種途徑主動地研究問題,總結規律,以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高覺悟、促進全麵發展的目的。
引導發現法的一般程序
(1)劃分發現過程,明確教學要求。
在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一學期的教材進行總體規劃,把教材劃分為一個一個發現過程,並製定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在內的教學目的的要求。
(2)嚴密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發現活動。
一般而言,發現過程大體可分為準備、初探、交流、總結、運用五個步驟。
①準備:在正式投入發現過程前,讓學生明確探求的目標、意義、途徑、方法,激發強烈的學習動機,並做好物質與精神上的準備。
②初探:就是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目標和途徑,通過閱讀、實驗、觀察和思考等學習實踐活動,主動概括出原理、法則、尋求問題的答案。
③交流:在教師組織領導下,學生進行討論,或課堂發言,交流初探心得體會。
④總結:把學習中獲得的知識進行整理,使之係統化,進一步掌握知識結構的內在邏輯聯係,老師對學生的總結進行評價和修正。
⑤通過完成各種形式的練習、作業,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任務,驗證、鞏固知識,以便知識的遷移,並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2)創造發現的情境。
發現學習是一種艱苦、緊張的思維活動。教師要從各方麵創造一個良好的情境,始終保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極其活躍,探索精神十分旺盛的最佳心理狀態。教師要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互尊互愛,形成好學深思、奮發向上的好學風。
引導發現法的優點
(1)它實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把兩個積極性在高層次上協調、統一起來。
(2)貫徹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3)實現了教學與發展的統一,即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統一,智育與德育的統一。
15.作業選擇與設計工作製度
作業是課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擴展,是鞏固和提高學習效果的手段。通過作業,有助於學生深刻地理解教材,鞏固知識和培養能力。學生通過自己對作業的練習,獨立再現了課堂上所學的材料,因而更加明白哪些已經學懂了,並能講出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哪些還沒有理解,需要進一步學習,哪些還不熟練,需要進一步加強練習,並由此養成獨立工作的習慣,培養學習的責任感和認真態度,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活動,發展智能。
作業的種類
作業的種類因教學方法的不同,各有各的分類。
(1)從作業的性質分。
有閱讀作業;抄寫作業;練習作業;製作作業,以手的運用為主,如地圖、模型等;設計作業,如圖表、圖案和問卷等設計;活動作業,指討論、報告、調查、實驗等;研究作業,指實驗、計劃、比較、專題研究等。
(2)從作業時間標準分。
有課前作業,課中作業,課後作業。
作業的步驟
(1)作業的擬訂。
擬訂的作業必須符合作業特性,是有價值和符合差異的作業。既能顧及學生的時間、需要和興趣,又能掌握作業的價值、分量和內容,這些都必須事先及早擬好。
(2)引起對作業的興趣和動機。
布置作業時要積極地喚起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和動機,如說明作業的價值、目的,提出有啟發式的或是能激起學生好奇心的疑難問題,就可能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願望。
(3)提示作業和進行示範。
在布置作業時必須對學生進行提示,讓學生明白作業的性質、範圍、要求和完成方法,並提供參考資料。同時,教師要進行示範,給予學生一個正確的榜樣,如實物示範、動作示範、實驗操作演示、範唱、範讀等。
(4)檢查和訂正作業。
要了解學習的進步程度,必須對學生的作業詳加訂正,促使學生更加用功學習。訂正的方法有直接訂正、符號訂正、巡視訂正、相互訂正、共同訂正等。
選擇與設計作業的要求
(1)作業分量適當。
若作業留得過多,學生負擔加重,他們就會產生懼怕、反感、被動應付的心理,甚至抄襲作業。這樣,既失去了鞏固所學新知識的目的,也不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若作業留得太少,學生又會放鬆對學習的要求,達不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標準,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選擇與設計作業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課外負擔如何,能否完成你所布置的作業,然後再留下數量適當的作業。
(2)作業難度要適度。
若作業太簡單、太容易,學生會感到沒意思、乏味,不但提不起興趣,而且會影響知識的掌握和智能的發展;若作業太深、太難,學生又感到無法下手,會喪失信心。
作業的選擇與設計要考慮學生的獨立思考性及家庭輔導能力的強弱性等,其難易程度應根據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的能力而定,選擇那些有一定難度,需要努力思考而又是學生能夠完成的題目。
(3)作業要求要適宜。
若作業要求太嚴,學生無法實現,勢必造成緊張心理,反而影響作業的質量;若要求太鬆,放任自流,即使作業完成了,也達不到布置作業的預期目的。
作業要求應做到嚴而有度,逐步提高。
對學生作業的要求第一是認真,即書寫認真,不潦草,不塗改,不出格;第二,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提出正確作業的具體要求;第三,還應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引起學生對完成作業的緊迫感,克服拖延作業的不良習慣;第四也是最高層次的作業要求是巧妙,即要求學生完成作業要簡捷、獨特,富有超前意識和創造性。
(4)作業範圍要適中。
設計與選擇作業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強調針對性,而不能麵麵俱到,雜亂無章,使學生抓不到重點,起不到強化新知識的作用。
(5)作業布置要靈活。
設計與選擇作業應充分發揮課本上習題的作用。課本上的習題對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師要認真鑽研課本上的習題,注意探索其潛在的內容和背景,引導學生重視謀本上習題的完成,這對減輕學生負擔十分有益。
16.教學備課工作製度
備課的基本要求
(1)備課在整個教學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既定的教師水平、學生基礎和教材範圍的條件下,教師是否備好課,是能否教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認真備課和善於備課,是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條件。
(2)要求教師備好課,必須通過備課實現3個方麵的轉化:
通過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
通過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掌握教學目的要求和重點,轉化為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
通過研究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內在聯係,找到使教學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的途徑,從而轉化為教師所掌握的教學方法。
備課應掌握的基本觀點
(1)教學目的的決定性。
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實現確定的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所確定的教學目的,決定教什麼,不教什麼,以及怎樣教法。
凡是與教學目的無關的或不利於實現教學目的的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要敢於舍棄。那種講課千言,離題萬裏,看起來很熱鬧,而目的卻達不到的情況,往往和教師備課的指導思想不當有一定的關聯。
(2)教材內容的規定性。
教學要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使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來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所教的內容,要以教材的內容為中心,圍繞如何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來準備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是允許對教材所規定的內容做適當的調整和充實。教師在備課中,應參閱一些有關的參考書刊,吸收一些現代科學知識。但一切補充和充實,都要以教材所規定的內容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其他各種材料都應作為輔助材料,不能喧賓奪主,舍本逐末。
(3)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
教師備課中明確教學目的,掌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